分享

苏州百巷(206)渡僧桥下塘

 吴越尽说 2021-12-14

图片

      渡僧桥下塘位于广济桥北堍,东接山塘街渡僧桥北堍,西接广济桥。巷子原是东西向笔直,后因建苏州第三机床厂,占用西段路面,另在沿河辟新路,形成了现在曲折路。

图片

渡僧桥下塘,一个明示了地理位置的巷名

      巷子的名称来自于横跨上塘河的渡僧桥。它一头连着石路,一头连着山塘街。相传三国东吴时本无桥,人们靠摆渡来往。北宋时期,地方官为方便至虎丘的僧侣、信众和当地居民渡河,特地拨发资金造桥,故称渡僧桥。老苏州把东西向河流南侧的街巷称为上塘,北侧的则称为下塘,因此这条小巷就被称成渡僧桥下塘。

图片

▲ 苏州名医叶天士

      因位于山塘街隔壁,渡僧桥下塘略显冷清,但这也只是跟山塘街相比,遥想苏州名医叶天士在世时,这条街的人气,一定毫不逊色。巷内48-54号为叶天士故居,建于清乾隆年间,整个住宅坐北朝南,分三路,前后七进,梁柱粗实,脊梁中有彩绘。

图片

▲ 巷子内有着叶天士的痕迹

      叶天士,名桂,字天士,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清代著名医学家,四大温病学家之一。其高祖叶封山从安徽歙县蓝田村迁居苏州,居上津桥畔,故他晚年又号上津老人。叶天士出自医学世家,祖父叶时甚通医理,父亲叶朝采益精其术。叶天士自幼耳濡目染,也有志于此道。他最擅长治疗时疫和痧痘等证,是中国最早发现猩红热的人。在温病学上的成就,尤其突出,写有《温热论》《临症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等著作, 首创了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大纲,为温病的辨证论治开辟了新途径,是温病学的奠基人之一。

图片

▲ 商业氛围浓了,老巷腔调还在

      渡僧桥下塘不仅是叶天士故居所在地,也是他学医的地方。如今,不宽的渡僧桥下塘自山塘街被开发后,变得热闹起来,店铺林立。

来源:《姑苏古城》公众号

2021年1月21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