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叙文写作微点15讲 | 审题:锦绣文章,审题为先(第1讲)

 雪声 2021-12-14

同学们刚进入初中,写作认知较为浅近,写作基本上还处于懵懂的状态。如何对同学们的写作进行规范指导,提高导写效能?为此,我们特别邀请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韦存和老师、陈玉剑老师以及他们的团队老师,为同学们策划撰写了“微点作文,谁敢谁赢——记叙文写作微点 15 讲”系列稿件。希望能帮助同学们夯实写作根基,真正掌握记叙文写作的要领。

微点 1.审题:锦绣文章,审题为先

微点 2.立意:千古文章意为高

微点 3.选材:选材恰当,中心突出

微点 4.语言:语言贴切,灵动传情

微点 5.记叙文六要素:巧用要素,突出重点

微点 6.详略:浓淡相宜,详略得当

微点 7.人称:活用人称,下笔生花

微点 8.外貌描写:以貌度人,形神毕现

微点 9.语言描写:捻断数须,妙语天成

微点 10.动作描写:举手投足,彰显个性

微点 11.心理描写:画人画心,心真文远

微点 12.细节描写:精描细画见精神

微点 13.线索:百琲明珠一线穿

微点 14.以小见大,滴水折光

微点 15.欲扬先抑,尺水兴波

审题:锦绣文章,审题为先

图片

微点·阐释

  1. 审题就是审察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审题要做到“瞻前顾后,一字不漏”,包括正标题、副标题、提示语、语言背后的深层含义等。

  2. 有位老教授给学生做了个测试。老教授问:“你去山上砍树,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一棵细,你砍哪一棵?”大家都说:“当然砍粗的了!”老教授一笑:“那棵粗的是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你会砍哪一棵?”同学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砍红松!”老教授又问:“如果杨树是笔直的,红松却七歪八扭,你砍哪一棵?”同学们有些疑惑,就说:“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老教授说:“杨树虽然笔直,可中间大多空了,你会砍哪一棵?”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听了这番话,大家心中似都有所感悟。

  3. 读了这个故事,同学们是不是也会有所感悟?老师想通过这则故事告诉同学们的是:锦绣文章,审题为先!要想把文章写好,首先就要审题,弄清楚命题人究竟属意“杨树”还是“红松”,然后你再伸出你的“斧头”。

图片

微点·片段

【写作文题】 

请以“ 刷新着我的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力争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

【片段示例1】

科技刷新着我的生活

俗话说得好,“衣食住行”,生活有了起色,最先想到的可不就是这四样。增衣、添食、换房、买车。风水轮流转,这轮子的数量可不也得变一变!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家乡街上还大多是“十一路公交车”(即双腿),罕见两轮的自行车。即使有,也是那种笨重的二八大杠,颜色更是漆黑漆黑的,整个外观看上去仅仅能说是光亮、齐整,这和漂亮鲜艳等等丝毫搭不上边的东西,在当时却是一轮难求。骑着自行车在路上,当时是多惹人艳羡的事啊! 

后来,有了公交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公交车载着人们进城回乡、探亲访友,便宜又省力的“四轮儿”渐渐露面多了。再后来,家家户户收入上来了,街道更繁荣了。双车道扩建成四车道、八车道;奔驰的车辆从两轮到三轮、从三轮到四轮;从稀稀疏疏到熙熙攘攘,拥挤的车流代表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轮”的增多不仅代表我国工业发展的迅捷,更显示出蓬勃发展的新气象! 

科技刷新着我的生活,也刷新着我们的生活! 

【评析】作者别具匠心地用身边交通工具的改变写出了时代的进步、生活的美好,能按照时间顺序有条不紊地安排文章的内容。不足之处是题目中的“科技”这个词的范围太广,小作者其实很难驾驭,因为要在短短几百字的文章中把它呈现出来实属不易。小作者要注意审清题目中“以小见大”的要求,选择一个较小的角度体现“科技刷新着我们的生活”。

【片段示例2】

《细雪》刷新着我的生活

它,讲述了一段纯真岁月里的相遇,一个少女的心路历程,几个孩子敏感的内心,再续一个各自安好,相互分离的结局…… 

这是一段属于唐豆、江海汀的友谊。它让我看见了一群孩子在面对遥不可及又近在咫尺的未来和分离时迸发出的力量;它让我看见了最纯真美好的一段情;它让我看到了尘世间熙熙攘攘的缘分。它如一面镜子,让我看见了我的欠缺!

 细细想来,《细雪》用最准确的时间出现在了我的世界里。人,总是需要抱团取暖的。我,亦不例外。说起友谊啊,大部分还是小学给我的。自打进入中学后,它渐渐抹去。这里面,总缺不了几段类似唐豆,江海汀的友谊。所以读起它,总有久违的亲切,以至于会抱起书,一起哭,一起笑! 我感谢每一段属于我和你们的相遇以及已发生和未发生的分离。《细雪》让我相信了分离的必然性,让我看见了他们面对分离时的态度。这也是我要学习的面对友谊的态度:珍视当下所拥有的相遇,放下早已分离的结局,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当再一次看到分离的你们,我想,我一定会放下昨日的种种不愉快,收起内心的狭隘,勾起曾经麻木许久的唇角,笑一笑! 笑出人间四月天的样子,笑出阳春三月的暖。这个笑不一定是最美丽的,但一定是最纯真的! 因为,我们曾在纯真的岁月里相遇过! 不问结局,不需挣扎。只需向那熟悉的面孔笑一下,笑出青春的样子,笑出岁月的脚步!证明那段并未忘记的岁月仍在不远处! 

《细雪》刷新着我的生活,照耀着我的心路历程。 

【评析】这篇习作素材别致,文字细腻。不足的是小作者审题不够仔细,写作要求中有“写一篇不少于500字记叙文”的要求,但这篇习作文体不清晰,既有记叙文的特点,又有读后感的印记。审题要做到“瞻前顾后,一字不漏”,包括提示语等。

图片

微点·教材

“锦绣文章,审题为先!”如果不能快速、精准地进行审题,有可能会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遗憾。那怎样才能做到快速、精准地审题呢?

1.捕捉题眼

题眼往往是一些揭示意义、体现中心、重点或表现情感倾向的词语,如果能抓住题眼进行构思,文章等于成功了一半。如果文题是句子,句中的动词往往是“题眼”。如“长学问了”(江苏省盐城市2020卷)中的“长”就是题眼,只要能抓住这个关键词,写出事件和自己的感悟就有可能是一篇佳作。再如“你的光照亮我的世界”(江苏省连云港市2020卷)的题眼是“照亮”,考生需围绕“照亮”叙写事情的全部经过。如果文题是一个短语,在短语中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往往是“题眼”。如“那些灿烂的细节”(江苏省苏州市2020卷)中的“灿烂”这个词起强调作用,旨在提醒考生在写作时要反复斟酌。如果文题是一个词,这个词本身往往就是“题眼”,如“历练”(重庆市2020年A卷),那就要紧扣该词进行构思和写作。

 国家统编教材七年级(上)第四单元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我”从冒险到遇险,再到脱险的全过程,以此告诉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能胆怯畏缩,要克服心理障碍,收获自信。题目的副词“再”是题眼,作者紧扣“再”字进行记叙和描写,有力突出了作品的主旨。

2.分析含义 

审题时还要注意分析题目,探究含义。比如《窗》,既可以写真实的窗子——房屋通风透气采光的装置,也可以赋予其内涵,指内心世界,写作时要注意分析。

【课文引路】

驿路梨花(节选) 

彭荆风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此文章题目中的“驿路梨花”原本出自陆游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这里的“梨花”既是指自然界中的梨花,又是指哈尼姑娘梨花,更是指像梨花姑娘一样的具有雷锋精神的哈尼小姑娘。作者把自然界的梨花和生活中的哈尼姑娘梨花完美融合在一起,陶冶了读者的情操,净化了人们的心灵!

此文章题目中的“驿路梨花”原本出自陆游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这里的“梨花”既是指自然界中的梨花,又是指哈尼姑娘梨花,更是指像梨花姑娘一样的具有雷锋精神的哈尼小姑娘。作者把自然界的梨花和生活中的哈尼姑娘梨花完美融合在一起,陶冶了读者的情操,净化了人们的心灵!

3.找准任务

任务驱动型写作很受高考命题者青睐,而高考的命题方向又往往影响着中考命题的方向,虽然不多,但是有些地方的中考题中已经出现明晰的任务驱动型写作题,比如2020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卷的作文题:

一般庭院面积有限,花能入选,必有合乎人意的条件:或因为开得早,如梅;或因为开得久,如月季:或因为开得迟,如菊。

——王鼎钧《一朵花》

好的文字总能引发我们的无限联想与思考,请运用上面所给材料,从下面三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作文。

(1)写一封信劝导表妹。(读初二的表妹最近很苦恼。她总觉得比不上人家,长相平平,没有才艺,学习成绩也不亮眼。尽管老师再三肯定她善良诚恳表现好, 但她依旧觉得自己是班里的丑小鸭。你决定写封信劝导她。)

(2)向《XXXX》杂志“妙笔生花”专栏投稿。 

(3)准备一份国旗下讲话的讲稿。要求:1.若写书信可用“表妹你好”开头,亦可省略署名和日期;2.角度自选,文体自选,题目自拟;3.不少于6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16行;4.不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这道作文题既是材料作文题又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题。题目提供了三个任务,考生们在写作时可以三选一。虽然有选择的空间,但一定要更认真地审题,不管是选择哪一个写作任务,都要运用所给的材料,即“一般庭院面积有限,花能入选,必有合乎人意的条件:或因为开得早,如梅;或因为开得久,如月季:或因为开得迟,如菊。”我们需要仔细审读材料,对材料内容进行概括分析,推敲材料蕴含的意义,选择其中的某个角度或要点作为写作重点。防止出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情况。

图片

微点·升格

【片段升格1】

车轮刷新着我的生活

俗话说得好,“衣食住行”,生活有了起色,最先想到的可不就是这四样。增衣、添食、换房、买车。风水轮流转,这轮子的数量可不也得变一变!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家乡街上还大多是“十一路公交车”(即双腿),罕见两轮的自行车。即使有,也是那种笨重的二八大杠,颜色更是漆黑漆黑的,整个外观看上去仅仅能说是光亮、齐整,这和漂亮鲜艳等等丝毫搭不上边的东西,在当时却是一轮难求。骑着自行车在路上,当时是多惹人艳羡的事啊!后来,有了公交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公交车载着人们进城回乡、探亲访友,便宜又省力的“四轮儿”渐渐露面多了。再后来,家家户户收入上来了,街道更繁荣了。双车道扩建成四车道、八车道;奔驰的车辆从两轮到三轮、从三轮到四轮;从稀稀疏疏到熙熙攘攘,拥挤的车流代表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轮”的增多不仅代表我国工业发展的迅捷,更显示出蓬勃发展的新气象!孙悟空一个筋斗能行十万八千里,也许将来有一天,我们也能凭着神奇的车轮来一个瞬间大挪移,刹那十万八千里不再是神话!“车轮”刷新着我的生活,刷新着我们的生活! 

【升格心得】这个片段的内容原本就不错,只是作者在审题和拟题时忽视了题目的一个写作要求——以小见大,以致于拟了一个比较大而常规的题目“科技刷新着我的生活”,不过,小作者行文中却又自动选择了一个较小的角度进入,即“车轮”。所以,只要将题目稍作变动,就是一篇符合要求的习作,这也给部分不重视审题和拟题的同学提了个醒。

【片段升格2】

细雪》刷新着我的生活

惊鸿一瞥,藕花深处,暖醒了一池春水。静夜,冻得发紫的月光爬上树梢。窗前,一株丁香悄然垂下,清幽的香气氤氲在桌前。手中捧着《细雪》,与同桌争执后浮躁的心逐渐平静下来,一行行满怀深情的文字映入眼帘。

蓦然发现书中有个“我”,总在字里行间发现自己的身影和情感!

……

自打进入中学后,心里常常为友谊的来去匆匆而惆怅,它渐渐抹去我生活的快乐。《细雪》让我相信了分离的必然性,让我看见了他们面对分离时的态度。这也是我要学习的面对友谊的态度:珍视当下所拥有的相遇,放下早已分离的结局,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当再一次看到分离的你们,我想,我一定会放下昨日的种种不愉快,收起内心的狭隘,勾起曾经麻木许久的唇角,笑一笑!笑出人间四月天的样子,笑出阳春三月的暖。这个笑不一定是最美丽的,但一定是最纯真的!因为,我们曾在纯真的岁月里相遇过!不问结局,不需挣扎。只需向那熟悉的面孔笑一下,笑出青春的样子,笑出岁月的脚步!证明那段并未忘记的岁月仍在不远处!

我会一读再读 《细雪》的,它刷新着我的生活,照耀着我的心路历程。它让我看见了一群孩子在面对遥不可及又近在咫尺的未来和分离时迸发出的力量;它让我看见了最纯真美好的一段情;它让我看到了尘世间熙熙攘攘的缘分。它如一面镜子,让我看见了我的欠缺!

【升格心得】文体不分也是初中生写作时常常容易出现的问题,这需要作者读清题目要求,厘清记叙文的写作要素和读后感的常用结构,神清气爽地进行写作。

图片

微点·佳作

【写作文题】

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 把题目补充完整;2.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

【佳作示例】

走过,才明白

周烨然

爷爷家旁有一棵金银花树,我在那儿走过了一段少年时光。

老家是一个二层的小院,那棵金银花沿着墙根攀援到二楼栏杆上与小楼并肩。若是站在二楼,伸手便可以摸到那可爱的花束。也不知道是何时栽下的,在我的记忆中它是一直存在着的。

夏日的清晨,阳光正好。你瞧,那金银花开得多盛呀:“林蕉间展琉璃叶,野蔓竞发金银花!”它们有的攀着墙壁努力向上伸展着,有的垂下枝头拂向地面,有的刚冒出嫩条怯生生地露出脑袋。它们想怎么开就怎么开,想怎么展就怎么展,肆意绽放,开得无拘无束。一缕缕阳光透过金银花的缝隙洒落在地面上,形成了无数光影,一股暖意瞬间浸透人心。

金银花开了,又可以吃爷爷做的金银花青团了。爷爷说金银花药用历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我们祖先就开始用它防治疾病、延年益寿。所以,爷爷都会在金银花盛开的时候为我做金银花青团。

每当此时,爷爷都会照例搬出桌子,撒上面粉,准备给我做最爱的金银花青团。做青团首先要把麦青磨成青汁,趁着那热气,把青汁加入用糯米粉揉出的面团中,再把金银花碾碎包入面团中,这样一个金银花青团就包好了。我也撸起袖子帮着爷爷一起包青团。那青团青中有白,绿中带黄,别有一番清新淡雅的滋味。它们一个个安静地躺在用面粉抹过的桌子上,宛如一群乖巧的孩子,好不可爱!

金银花青团包好了,炉中的火也烧得正旺,爷爷把青团拾到笼屉里,放在锅上,在最上层盖一条棉质的白色毛巾。不一会儿,笼屉上方就冒出了缕缕青烟。正在添柴的爷爷的脸也被炉火映成了红色,活像个刚玩耍归来的孩童。青团蒸好了,爷爷拿起两块毛巾垫在笼屉的手柄上,拿到院外。

一打开笼屉,一股清香便扑鼻而来。我也顾不得烫,抓起一个就往嘴里扔,也没有细细品尝,只知道那清香停留在我的唇齿之间。

现在我长大了,老家楼前的金银花更茂盛了,可爷爷老了,不能再做金银花青团给我吃了。以前总听大人们说时间过得很快,但我不这么觉得。而今,不知何时突然感慨时间飞逝。也许只有走过,才会明白。

走过,才会明白时光易逝,年华难留。金花间银蕊,翠蔓自成笑。我只愿青团常在,金银花永留!

【评析】“走过”为经历,“才”意味着思想感情的峰回路转。走过才会明白“时光易逝,年华难留”。为表现这一主题,小作者巧妙地用中药中的上品金银花写自己心中独一无二的爷爷,让读者在细腻的描写中似乎能嗅到金银花的清香,似乎能看到金银花下和蔼慈祥的爷爷,仿佛也已尝到金银花青团的奇妙滋味。

下qi 

微点 2.立意:千古文章意为高

记叙文写作微点团队介绍

    

记叙文写作微点 15 讲”系列稿件由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组织撰写。该名师工作室由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韦存和、陈玉剑共同领衔,特邀市教研员李建和特级教师张旋为指导名师。工作室成员均为省市名师,多位成员获得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教学竞赛等各类奖项。

近年来,该名师工作室发表各类教育教学文章150多篇,作文教学成果获省教育厅二等奖,苏派作文研究一等奖。开设全国、省、市级公开课、讲座计逾 200 场次,编写《初中“层级·微点”作文教程》《初中名著导伴研》等多部著作。

该名师工作室正在研究的项目是:跨媒介阅读(省前瞻);正在探讨的课题是:创意写作(江苏省规划重点自筹)。未来的研究方向是:“指向核心素养的创意读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