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杂感随谈】金大侠挥一挥衣袖,可曾抖落苍凉的悲哀?

 衣赐履读通鉴 2021-12-14



昨天,金大侠走了。

花开花谢,此为规律。大侠已盛开了近一个世纪,化作春泥更护花。

因此,我并不悲伤。

但,我会怀念这位慈眉善目的大侠。

大学以前,没看过武侠小说;大学以后,恶补了四年。

金大侠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占据了我的课堂和课后,占据了我的白天和黑夜。

时光飘移,对金大侠作品的喜爱,始终没有飘移,但重心却有改变。

年轻的时候,读大侠,读到的是武林秘籍,是传奇经历,是降龙十八掌、六脉神剑和《葵花宝典》。

不惑之后再回味,读到的却是大侠内心中苍凉的悲哀——对国人的悲哀

我们回顾一下这十四部作品,探寻大侠的内心世界。

第一部:《书剑恩仇录》,写于1955年,大侠时年三十一岁。这是他的试水之作,一炮而红,一代武侠大师,呼之欲出。本书相对其他人的武侠小说,当然如奇峰突起,然就大侠本人作品而言,位居中等偏下。

第二部:《碧血剑》(附录:袁崇焕评传),写于1956年,家国情怀显现出来,特别是后附的《袁崇焕评传》,一方面饱含着对袁督军深深的缅怀,另一方面也试图探索国人的救亡之路。

第三部:《射雕英雄传》,写于1957年至1959年,奠定了大侠武林盟主的地位。纯朴厚道的郭靖,古灵精怪的黄蓉,结成经典而奇妙的组合。大侠想告诉我们,人,要实在,只要肯吃苦,哪怕愚笨如郭靖,也能练成绝世武功。

第四部:《神雕侠侣》,写于1959年至1961年,家国情怀更为彰显,郭靖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让人读后血脉贲张。从本书开始,大侠笔下的主人公不再要求必须根正苗红,杨过这样亦正亦邪的人物横空出世,郭靖可以用数十年死守襄阳来诠释“侠之大者”,但杨过也可以用十六年的痴情等待,选择不做大侠

第五部、第八部:《雪山飞狐》《飞狐外传》,写于1959年至1961年,具体内容记不太清了,此处就不瞎作评价了。

第六部、第七部:《鸳鸯刀》《白马啸西风》,两部都是中篇,写于创作《飞狐外传》期间。已经写出了射雕、神雕这样的作品后,突然冒出鸳、白这样的东东,有点假冒伪劣产品的感觉。这两个中篇里充满尔虞我诈和假大虚空,武林中人冒死追求的东西,往往都是一场空。创作期间,大侠刚刚不惑,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恐怕发生了重大转变,其之后的作品,均能看到鸳、白的影子。

第九部:《倚天屠龙记》,写于1961年至1963年。主人公张无忌已经彻底迷失,他随波逐流、随遇而安,然而又安不了,虽武功盖世,贵为明教教主,竟然对什么都束手无策。他的人生没有方向,不但不知道自己今后要干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喜欢哪个女子。而明教的一个低级头目,则凭着深不可测的心机,不但扫平了武林,而且平定了天下,这个人,就是朱元璋。大侠告诉我们,仁慈、宽厚和高强的武功,完败给权谋和诡计。

第十部:《连城诀》,写于1963年。这是一幅可怕的图景,充斥着私欲、贪婪、伪善、背叛和残酷。一想到狄云为了从血刀老祖身边逃脱,生生拔去自己的头发,拔出一个血淋淋的光头,就让人不寒而栗。不论是正派的“落花流水”,还是邪派的血刀老祖,在人性的邪恶上,没有分别,他们,给《笑傲江湖》开辟了道路。

第十一部:《天龙八部》,写于1963年至1966年,据说倪匡曾代写其中约五万字。萧峰、虚竹、段誉,三主人公叙事。

萧峰,与郭靖是一类人,也属于“侠之大者”的那一种,但在契丹和宋朝的民族冲突中,没有立身之地,正因为他是“侠”,所以不得不死,也就是说,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要生存,就不能有侠义精神

虚竹,这个来历不明的少林小和尚,竟然无意间成了逍遥派掌门人,而他本人却是正义与邪恶的杂交产物。他爹是代表着正义的少林寺方丈玄慈,他娘却是四大恶人中的叶二娘,至善的少林方丈对叶二娘做了邪恶的事,才有了虚竹,天下第二恶人叶二娘却终生爱着玄慈,这份爱,就是至善,至此,善与恶交织在一起,再也难以区分明白

段誉,他的风流父亲给他生了七八个表妹,而恰恰段誉,不是父亲的亲生儿子,而是母亲刀白凤与天下第一恶人段延庆野合的产物。哈,世界观碎了一地

至于其他的什么慕容博、慕容复,什么丁春秋、全冠清,这些野心家虽然也没有什么好下场,但是如缕不绝。

第十二部:《侠客行》,写于1965年,主人公叫石破天,又叫狗杂种,是个不识字的小叫化子,对这世界的尔虞我诈毫不知情,以近乎白痴的行为方式行走江湖,以奇异的机缘巧合获得至高的武功,这种寓言似的安排,我感觉,恰恰透露出大侠对现实的无奈

第十三部:《笑傲江湖》,写于1967年至1969年,说的是个江湖,折射的是国人的生存环境。不论是名门正派,还是日月神教,到处充满了斗争,你死我活的斗争。令狐冲和任盈盈的结合,说明他们既正亦邪,或者说,非正非邪,或者说,邪就是正,正就是邪。大侠的大部头小说,基本上都有时间设定,而《笑傲江湖》则故意没有点明时间,即说,这个故事是超越时间的,是全时代的国人斗争众生相。

名门正派中,有风清扬这样的洒脱高人,也有阴鸷的左冷蝉和虚伪的岳不群。魔教中人,有任我行这样天下唯我独尊的人物,不爱红妆爱须眉的东方不败,也有豁达豪放的向问天和忠勇无双的童百熊。

但是,谁也逃不出你死我活的斗争。

为了得到至高的权力(葵花宝典、辟邪剑谱),不管你是谁,都会自觉自愿挥刀自宫,先去了势再说。

任我行虽然暴死,但“文成武德,一统江湖”的呼喊代代相传。

令狐冲们,只能失意远遁。

第十四部:《鹿鼎记》,写于1969年至1972年,大侠的封笔之作,代表了大侠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

主人公出人意料地变成了韦小宝这样一个“反英雄”式的人物。他聪明狡黠,厚颜无齿,不学无术,马屁功夫一流,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武功,却是用来逃跑的“神行百变”轻功;唯一能说得出的优点是“好兄弟,讲义气”。我感觉,韦小宝这个角色,与鲁迅先生的阿Q一样,也是对国民性的一次深刻挖掘。

韦小宝出身于妓院,母亲春芳姐的恩客,当然大多是汉人,但也有过满蒙回回,甚至还接待过西藏的喇嘛,因此,就连春芳姐也说不清韦小宝究竟是什么出身、什么民族,你看,这不正说明他是民族大融合后的汉人的代表吗?

另一个主人公是康熙,掌握着至高权力,并且是运用权力的天才。大字不识一个的韦小宝,以无与伦比的马屁神功深受康熙的宠爱,但是,当康熙想要他小命时,他也是毫无招架之功。

天地会是一帮子乌合之众,代表正义和天良的陈近南、吴六奇,必须死于非命,而首鼠两端的韦小宝,则被喻为“深不可测”。

最搞笑的是,顾炎武、黄梨洲这样的当代高士,一致认为只有韦小宝才能扛起反清复明的大旗,才可以做皇帝,吓得韦小宝落荒而逃。

大侠留下一个问题,国人及其生存环境,究竟应该向哪里去?

《鹿鼎记》之后,大侠封笔,用十余年时间修订作品,据说改动颇大,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修订之后的版本,也就是说,书中要表达的东西,都是大侠接近花甲时的思想,是他对人生、社会、哲学、国民性的最终思考和看法。

又数十年过去,物质财富已经非常丰富,高科技加速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但是国民性有什么变化吗?

这几十年,毒奶粉、毒大米、毒粉丝,假文凭、假烟酒、假疫苗,打假拳、阴阳合同、拦高铁,贪官、奸商、彭宇案……国人之互害模式俨然有燎原之势,甚至,连韦小宝身上仅存的那点“义”也荡然无存。

这几十年,大侠什么都没写,难道什么也没想吗?我猜,他的心里,全是悲哀,苍凉的悲哀。

好了,此番,终于解脱了!

金大侠,千古!

                                      2018年10月31日星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