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通鉴】光武帝刘秀的宰相不好干:权力小,责任大,一不小心就背锅

 衣赐履读通鉴 2021-12-14

衣赐履按:上一回,我们讲了刘秀朝三位非正常死亡的宰相(大司徒),和一位宁可当众尿裤子也不当宰相的老干部张湛。给我们感觉,给刘秀当宰相,似乎不是什么好差事。是否真的如此?这一回,我们就把刘秀朝的十位、十一任宰相,挨个儿摆一摆。


第一位第一任:邓禹

公元25年,刘秀称帝,任命邓禹为大司徒。邓禹一直在前方打仗,后来,吃了几场败仗,觉得很没面子,到了公元27年,邓禹上书把大司徒给辞掉了。也就是说,邓禹实际上没有履行过大司徒的职责

【邓禹当大司徒的时候,刚刚二十出头儿】

第二位第二任:伏湛

伏湛是琅邪(山东省诸城市)人,一身学问得自祖传,其九世祖伏胜,是汉文帝刘恒朝时赫赫有名的济南伏生,精通《尚书》。伏湛在汉成帝刘骜时为博士弟子,到王莽时当了绣衣执法(即绣衣直指,或绣衣御史,类似于现在的纪委专案组组长,直查大案要案。王莽时改称为执法),后来做到后队郡(即河内郡,王莽时改为后队郡)属正(民兵司令)。玄汉皇帝刘玄称帝后,任伏湛为平原郡(山东省平原县)太守,尽管当时天下大乱,但伏湛治理有一套,平原郡一直保持了安全稳定的局面。

【从宰相记录来看,伏湛是任上做事最多的】

伏湛是名儒旧臣,刘秀称帝之后,把他召来当尚书(宫廷秘书),审定旧的典章制度。当时大司徒邓禹西征关中,刘秀觉得伏湛有宰相之才,就拜为大司徒司直大司徒府执行官,行使大司徒职事。刘秀每出征伐,常留他镇守京师,总摄群司。

公元27年,邓禹辞职,刘秀拜伏湛为大司徒,封阳都侯。伏湛任大司徒期间,史书上记录了三件事。

第一件:渔阳太守彭宠造反,刘秀打算亲自征讨,伏湛千方百计阻止,刘秀最终打消了亲征意图。

第二件:平原郡民变集团万余人造反,占据富平(属平原郡),官兵竟然无法攻取。民变集团首领徐异卿说,如果司徒伏公前来,我们就投降。刘秀就派伏湛到平原去,徐异卿等当天就归降了。

第三件:伏湛认为礼乐是政治教化最重要的工作,虽然天下尚未安定,但也不可有违,就奏请举行乡饮酒礼,刘秀批准。

公元29年,刘秀征讨齐王张步,伏湛留守洛阳。当时在高帝庙举行冬祭,而河南尹、司隶校尉在庙中不知为什么吵了起来,伏湛事后没有向刘秀举奏,被免职。

衣赐履说:我们不好猜测在高帝庙中争吵,是多严重的罪行,不过,大司徒因没有报告而免职,似乎有点轻罪重罚的意味。

第三位第三任:侯霸

侯霸是河南郡密县(河南省密县)人,汉成帝刘骜时,侯霸为太子舍人。侯霸家很有钱,但他本人不事产业,而且从小志向远大,随名师学习《谷梁春秋》。王莽朝时,侯霸被任命为随县(湖北省随州市)县长。随县这地方盛产亡命之徒,聚落为寇盗。侯霸上任后,立即诛杀豪强奸猾,抓捕山贼,县中清静。后来又被任命为执法刺奸(王莽制,监督西都常安、东都洛阳,职能如汉朝的刺史),检举揭发权贵,无所疑惧。后来又迁为淮平(江苏省泗洪县南)大尹(即无爵位的太守),治理出色。王莽失败后,侯霸固守,保全一郡。

公元23年,刘玄派使者征召侯霸,百姓老弱相携号哭,拦住使者车辆,哀求说,把侯君再给我们留一年吧!有的百姓甚至互相告诫,家里有年青女子的,千万别生孩子,如果侯大人走了,生出孩子也难以保全啊。使者一看这个情况,也担心侯霸如果应征走了,这地方会出乱子,于是,留下侯霸,写了份报告向朝廷说明情况。不久,刘玄败亡,侯霸就在临淮没动窝。

【百姓们不让侯霸走啊!定睛一看,穿越到大清国啦】

公元28年,刘秀征召侯霸,与他在寿春(安徽省寿县)相见,拜他为尚书令(宫廷秘书长)。当时没有故典,朝廷又少旧臣,侯霸熟悉前朝事务,收录遗文,将那些符合实际情况的善政法度,条分缕析,奏报上去,全都得到施行。每年春季所下宽大的诏书,奉四时的政令,都是侯霸一手建立的。

公元29年,代伏湛为大司徒,封关内侯。在位明察守正,奉公无私。

公元37年,侯霸去世,刘秀深感伤惜,亲自临吊。追封侯霸为则乡哀侯,食邑二千六百户。

衣赐履说:侯霸任大司徒九年,记录只有一行。

第四位第四任:韩歆

公元37年,三月,任大司徒。

公元39年,正月,因直言触怒刘秀,免职后又下诏斥责,韩歆携子韩婴自杀。

第五位第五任:欧阳歙

公元39年,年初,任大司徒,后因在汝南太守任内,测量田亩作弊,贪污千余万钱,被捕下狱,十一月,死于狱中。

第六位第六任:戴涉

公元39年,十二月,任大司徒。

公元44年,因所举荐的官员盗窃金钱,戴涉受到牵连被投入监狱,死于狱中。

衣赐履说:韩歆、欧阳歙、戴涉事,详见拙文《太中大夫张湛:宁可当众尿裤子,也不当光武帝刘秀的宰相》。

第七位第七任:蔡茂

蔡茂是河内怀县(河内郡郡政府所在县,河南省武陟县)人,在汉哀帝刘欣、平帝刘箕子年间,就以儒学闻名,征召考试,成为博士,又因善于对策陈述灾异,任为议郎,后来迁为侍中(宫廷随从)。王莽居摄期间,蔡茂以有病为由辞职,避难至河西(甘肃省中西部),投奔窦融。后来,蔡茂与窦融都被刘秀征召,蔡茂当了议郎,又迁广汉(四川省梓潼县)太守,政绩良好。当时阴氏宾客(皇后阴丽华家外戚的宾客)在郡界多犯官禁,蔡茂每次审理纠纷案件,无所回避。公元43年,洛阳令董宣举纠湖阳公主(刘秀的姐姐刘黄),刘秀发怒,逮捕了董宣,后来赦免了(详见拙文《此人滥杀无辜,却被光武帝刘秀任命为首都洛阳市长,还被美誉为“强项令”)。蔡茂对董宣非常赞许,想借这个机会让朝廷制约贵戚,就上书说:

……近来贵戚妃后之家,多次倚仗恩势,干犯吏禁,杀了人不处死刑,伤了人不予论处。臣恐法律章程弃而不用,刑戮废而不举。最近湖阳公主奴仆在西市杀了人,而与公主共乘马车,出入宫闱,逃罪多日,被杀害的冤魂得不到昭雪。洛阳令董宣,不畏权贵,依法办案,向公主讨要人犯。陛下不先调查,而欲鞭笞董宣。当董宣受怒于陛下时,京师为之侧耳;等到陛下赦免了他,天下人都瞪大了眼睛以观后效。现在,外戚骄逸,宾客泛滥,应命令有司审理他们的罪案,使公正的官员得到信用,抑制远近非法之行。

刘秀采纳了。

公元44年,代戴涉为大司徒,在职期间,清明俭朴,毫无懈怠。

公元47年,蔡茂死于任上,享年七十二岁。

衣赐履说:蔡茂任大司徒四年,记录只有一行。

第八位第八任:玉况

陈留郡(河南省开封市东南陈留镇)太守玉况,京兆人,生性聪敏。

公元47年,任大司徒。

公元51年,去世。

衣赐履说:整个《后汉书》中关于玉况的记录,都在这儿了,呵呵。

第九位第九任:冯勤

最初,建义大将军朱祜上奏说,三公(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的名称都应该去掉“大”字,以效法过去的经典。

公元51年,五月,刘秀下诏,大司徒、大司空都去掉“大”字,改大司马为太尉。以太仆赵憙为太尉,大司农冯勤为司徒。

冯勤是魏郡(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镇)人,他的曾祖父叫冯扬,汉宣帝时为弘农太守。冯扬有八个儿子,全都做到二千石的官员,在赵魏之间引以为荣,人称“万石君”。

衣赐履说:我们以前也讲过一位万石君,文帝刘恒朝的石奋,不但自己做到了二千石,四个儿子也都做到二千石,甚至老四石庆做到武帝朝的宰相。有次,刘恒忽发感慨,说,石(读如十)君和四个儿子都官至二千石(读如蛋),做为人臣的尊贵荣耀,竟然集中在他们一家!从此,大家就称石奋为万石君(详见拙文《一门四万石,父子五公卿》)。

冯氏兄弟们,全都高大威猛,只有冯勤的祖父冯偃,身长不满七尺(基本上不到一米六),常常以身矮为耻。冯偃害怕他的子孙以后也长得跟自己一样矮,就给儿子冯伉娶了一个人高马大的媳妇儿。冯伉生了冯勤,长大后,身长八尺三寸(大约一米九二)。

【一米九二的冯大个子,呵呵】

衣赐履说:冯老爷子对遗传学很有研究啊,呵呵。

冯勤基因太好了,母亲那边身体健康,冯勤长了个大个子;父亲这边脑子好使,冯勤八岁就会算术。长大后,当太守铫期(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功曹,号称“能人”。铫期经常跟随刘秀出去打仗,就把政事一概委托给冯勤。后来,铫期向刘秀大力举荐冯勤,由于精明勤勉,逐渐被刘秀亲信重视。

公元26年,刘秀大封功臣,命冯勤主持分封事宜。冯勤估量每个人功劳的大小,综合考虑封地的远近、土地的肥沃程度,力争公平,分封之后,大家都很服气。自此,封爵之制,非冯勤审定不可(此为政治资本啊,只要不翘尾巴,前途不可限量)。刘秀更以他能干,让他总录尚书的各种事务。

有一次,大司徒侯霸荐举一个叫阎杨的干部。阎杨这个人名声不好,刘秀非常讨厌他,见到侯霸奏章,怀疑侯霸和阎杨之间有什么奸谋,大怒,以玺书赐侯霸说,你是想以身试法呢,还是打算杀身成仁呢

衣赐履说:看到刘秀训斥侯霸的话,当真是心中一抖,脖子一凉啊!我不是说刘秀不能批评宰相,而是说,宰相不过是推荐一个干部,刘秀不但说这么重的话,而且是以盖了印的正式策书的形式,这种做派,不像刘秀,不像高祖,更像汉武。

刘秀让冯勤把策书送大司徒府。冯勤回来,陈述侯霸的本意,为侯霸讲了些好话,刘秀没有继续追究。之后,刘秀任命冯勤为尚书仆射(尚书令副手),在职十五年,赐爵关内侯,升任尚书令,再拜大司农。

公元51年,任司徒。

公元56年,冯勤在任上去世。

衣赐履说:冯勤任司徒六年,记录只有一行。

第十位第十一任:李

公元56年,刘秀擢升司隶校尉、东莱郡(山东省龙口市东黄城集)人李(读如新)为斯徒。

公元57年,二月,刘秀逝世。

公元60年,李被汉明帝刘庄免职。

衣赐履说:整个《后汉书》中关于李的记录,都在这儿了,呵呵。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冯勤是第九任宰相,李是第十一任宰相,这中间还缺了一位,是谁呢?

【光武用人,就是大神】

第一位第十任:邓禹

《后汉书·邓禹传》载,中元元年,邓禹复行司徒事。从东巡狩,封岱宗。中元元年,就是公元56年,从正月末到四月初,刘秀巡视山东,到泰山筑坛祭天,司徒冯勤也许生病,也许留守洛阳,刘秀就让邓禹代理司徒,陪同出行,相当于邓禹两度为相。

衣赐履说:好了,刘秀朝的宰相摆完了,大家有什么感觉?

第一,太无聊。真的很无聊,十来个宰相诶,史书上的记录竟然寥落如墙壁上几具蚊子尸体,实在是稀拉干巴得可以。记了点儿事儿的,都是在当宰相之前,只要当了宰相,全部记录就只有一行!这说明什么?宰相没权。没权就不做事嘛,不做事就没得记嘛。

第二,免职易。伏湛免职,是因为俩哥们儿在高庙吵架,他没上报。戴涉因所举荐的官员盗窃金钱,下狱而死,实际上,同时因此事免职的还有大司空窦融。我们可以推断,刘秀的宰相们,权力不大,责任不小,一不小心,就要背大锅。

第三,出手狠。刘秀不喜欢侯霸推荐的人,就下书说,你是想以身试法呢,还是杀身以成仁呢?如果不是冯勤居间调停,侯霸的命运殊难预料。之后的韩歆被骂死,欧阳歙、戴涉下狱死。这说明,刘秀没有我们想的那么仁慈,他行的是宣帝刘病已治国理念: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霸在王前啊。刘秀喜欢的人,比如那些功臣,都让他们回家养老去了。朝廷上用的人,管你是谁,只要惹我不高兴了,随时可以办了你,除了这些个宰相之外,之前我们讲的伏波将军马援,也是很好的例子。正因为如此,宰相们都学乖了,啥事儿也不管,啥话也不说,史官想记点儿啥,都没得记,呵呵。

按理说,治理天下,宰相是皇帝最重要的助手,他们的职责就是这个,然而,刘秀不让他们管,他们自己也不想管,那这天下可怎么治理呢?谁来治理呢?后面我们专门撰文讨论。


还等什么,赶紧关注我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