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通鉴】47. 石亭之战:陆逊、周鲂向孙权称帝献上的大礼

 衣赐履读通鉴 2021-12-14

【当《通鉴》遇见纪检干部】

读通鉴文字版目录

读通鉴音频版目录


衣赐履按:这一回,我们讲一场三国时期的非著名战役——石亭之战。魏蜀吴三国,给我们感觉,魏国人高马大,喜欢欺负人;吴、蜀两国,只有挨揍的份儿。但是,自从曹丕死后,我们发现,魏国似乎没怎么耍横,倒是吴国和蜀国动不动骚扰魏国,呵呵。


公元226年,吴王孙权听说魏文帝曹丕去世,八月(一说七月),亲自率军进攻江夏郡,包围了石阳县(湖北省汉川县),江夏太守文聘率兵坚守。魏国朝廷商议派兵增援,明帝曹叡说:

东吴军队惯于水战,他们如今敢于弃船从陆地上进攻,只不过是寄希望于我们没有防备罢了。进攻方需要比防守方的力量大一倍,才可以发动进攻,而文聘已经作好了坚守的准备,孙权终究不敢在江夏久留。

此前,魏国朝廷派治书侍御史荀禹慰劳边防将士。荀禹进入江夏境内,听说吴军来犯,便调动所经各县的士兵,以及自己的随从人员一千余人,登山放火,孙权见状,以为魏国援军已到,就撤军了。

就在同一时期,孙权派诸葛瑾、张霸等人进攻襄阳。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大破吴军,斩杀张霸。征东大将军曹休在寻阳(湖北省武穴市)击败诸葛瑾的另一部将。

公元227年,孙权再次率军攻打石阳,再次不克而还。

衣赐履说:曹丕去世,孙权趁火打劫,竟然一毛钱便宜都没占到,从反面说明,魏明帝曹叡不简单,一早就加强了边郡的防备。另外,孙十万打仗是真不行诶,还是交给陆逊他们打合适一点,呵呵。

吴国三天两头骚扰,已经很讨厌了,蜀国也来凑热闹,新城郡太守孟达造反,诸葛亮挥师北伐。公元228年,一月,魏国斩杀孟达,击败诸葛亮,曹叡打算对吴、蜀两国回以颜色。

四月,曹叡从长安回到洛阳,召司马懿回京。曹叡说,现在吴国、蜀国老找麻烦,不揍他们,他们就皮痒,咱先揍哪个合适?

司马懿说:

吴国人一直认为我们不习水战,所以才敢散居东关。凡攻击敌人,必先扼其咽喉,捣其心窝。夏口(湖北省武汉市,属江夏郡)、东关(即濡须坞,安徽省含山县西南)就是东吴的咽喉和心窝。我们如果出动陆军攻打皖县(安徽省潜山县,东吴庐江郡郡政府所在县),引诱孙权东下(孙权时在武昌,现湖北省鄂州市),然后,我们的水军直扑夏口,乘其空虚,大举攻城,此举如神兵从天而降,必然会大破吴军。

曹叡认为司马懿说得很对,让他回屯宛县(河南省南阳市)。

不久之后,明帝曹叡下令,两路出兵,讨伐吴国。一路由司马懿统领,从汉水走水路南下;另一路由曹休统领,直扑寻阳(湖北省武穴市)。

衣赐履说:只看《通鉴》,我们会以为是孙权挑起这次战役,实际上,是曹叡主动出击。曹军兵分两路,我理解,是采纳了司马懿的建议,由曹休在东面进攻寻阳方向,吸引吴国主力,而司马懿则趁机率水军南下攻打夏口。也即,此次出征,魏国的主战方向在司马懿这边,但是,一件意想不到的事,使战局重心疾速向曹休方倾斜。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公元227年,六月,司马懿驻军宛县,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公元228年,四五月间,司马懿建议以水军攻打夏口,说明,司马懿在不到一年时间里,把一支被吴国认为是“不习水战”的部队,练成了一支可以和东吴水军叫板的部队。这个人的能力实在太强了!

【这家伙越看越厉害】

诸葛亮和司马懿,可以说是当时最耀眼的两颗巨星,然而就其发展路径来看,却颇有不同。诸葛亮甫一出山,就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之后,我个人认为没有再超过那个高度。而司马懿出场则平平无奇,但是,越往后我们越会发现,这家伙但凡有所动作,都是一个跃升,有如一支只涨不跌的大牛股。

老曹家第二代里的领军人物有两位,一位是大将军曹真,另一位就是被曹操喻为“吾家之千里驹”的曹休。公元223年,曹丕从洞口、濡须、江陵三路发兵,同时攻打吴国,洞口方向的战果最为显著,而主帅就是曹休(详见拙文《夷陵之战后,曹丕对孙权发动了全面进攻)。战后,曹丕任命曹休为扬州牧。曹叡继位后,进封曹休为长平侯。曹休继续高光,先是攻打皖县,斩吴国将军审德,之后,吴国将领韩综、翟丹等先后向他投降。曹叡增加曹休食邑四百户,加上以前的,一共二千五百户,升任大司马,都督扬州如故。

简单讲讲韩综、翟丹之降。

韩综是谁?

东吴老革命、昭武将军韩当的儿子诶!

公元227年,韩当去世。孙权要打石阳,而韩综有孝在身,孙权就没让他跟随,而是让他去守武昌。韩综身体可能比较好,别人居丧期间不喝酒、不吃肉、不近女色,但韩综在居丧期间搞淫乱活动(老爹死了,儿子不能过生活,这种扯淡的规矩,在当时非常严肃,一旦违反,而且被人知道了,前景就大大的不妙)。这个事儿一下子就传到孙权耳朵里,但因为韩当立有大功,所以孙权并没有过问。孙权虽然不过问,但韩综心里没底啊,内心十分恐惧。《三国志·韩当传》裴松之注引《吴书》载,韩综心里不踏实,就打算逃往魏国。韩综担心手下干部不从,就让人唆使他们到处劫掠,搞得满城风雨。随后,韩综骗他们说,孙权下了诏书,狠批韩综放纵手下做寇盗之事,并声称要把韩综手下干部全都抓起来,就连韩综本人可能都无法幸免。手下干部们一听,都急了,大家异口同声说,老大,咱跑路吧!于是,韩综打着给老爹韩当办丧事的旗号,把家里的七大叔八大姨全都叫来,那些个没出嫁的闺女们,都嫁给自己的手下,那些个婢妾,也都赏赐给亲近,杀牛饮酒,歃血为盟。闰十二月,韩综把老爹的棺材打包装车,带上老娘和家属,以及部曲男女数千人投奔魏国,被任命为将军,封广阳侯。

翟丹记录不多,但颇有些意味。《三国志·孙权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载,公元228年,将军翟丹反叛,投奔魏国。孙权担心将领们都畏罪潜逃,专门下了一道命令说:

从今往后,将领有三项重罪,才考虑处理

衣赐履说:韩综和翟丹都是向曹休投降的,也即是说,此一时期,曹休不但有不少战功,而且,收降纳叛,也很有一套。

另外,通过孙权下的这道命令,我们可以感受到东吴内部的政治高压氛围,各种法令条规,恐怕细密而严苛,以致于将军们人人自危,纷纷投降曹魏政权。

曹魏大军来势汹汹,搞得孙权满头包。他琢磨来琢磨去,把鄱阳郡江西省波阳县)太守周鲂(读如防)叫过来,派了一个绝密级的任务。

周鲂这个人,在历史上并不怎么有名,但他有个儿子,则大名鼎鼎,凡上过中学的人都知道。





我们看一段中学课文: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对了,周处就是周鲂的儿子。

周鲂是吴郡阳羡人,很能打,剿灭过不少贼寇,因功做到丹杨西部都尉。公元225年,十二月,鄱阳土豪大帅彭绮造反,自称将军,攻下了好几个县,聚众数万人。孙权任命周鲂为鄱阳太守,与解烦督胡综一道,讨伐彭绮。公元227年,一月,生擒彭绮,送往武昌,孙权加周鲂昭义校尉。

此番,孙权见魏国要动真格的了,就想了个招儿,让周鲂暗中联络山里头的土豪大帅,名声越大越好,最好是魏国人都听说过的那种,让这个大帅假意投奔曹休,引诱曹休上当。周鲂想了想,说:

老大,我觉得这些个所谓的大帅,没这个本事,说不定还会泄漏消息,无法让曹休上钩。不如让我的亲信带着我的书信去见曹休,说我受到您的责难,害怕被诛杀,打算率郡归降曹魏,请曹休派兵前来接应,然后,我们一举灭之。

孙权同意。

于是,周鲂派亲信投奔曹休,呈上七封亲笔信,大意是说,魏国才是天下的正统啊,我心早已向魏;我在东吴,随时可能会被孙权处死,所以,我决定把整个郡都献给魏国,请大司马带兵来接管鄱阳郡吧,云云。

【不晓得电视剧里这是哪一段】

其中一封信中写道:

我之前的鄱阳太守王靖,也是因为郡内民变太多,所以被孙权谴责。王靖多次向孙权解释,但一直得不到谅解,所以王靖决定北投,可惜不幸走漏了风声,被孙权所害,家里从老人到婴孩,全部被诛杀!现在,孙权任命我当太守,是要把我当成第二个王靖啊,他迟早会杀掉我诶!孙权暗中部署,打算攻打魏国。吕范、孙韶等进入淮河地区,全琮、朱桓奔赴合肥,诸葛瑾、步骘、朱然开往襄阳,陆逊、潘璋等讨伐梅敷(少数民族老大)。孙权自己前往石阳,又派堂弟孙奂进驻安陆县(曹魏江夏郡治所所在县,湖北省云梦县),修城运粮,准备打仗。另外,孙权又命诸葛亮攻打关西(这里似乎透露出,吴、蜀行动有所勾连)。因此,长江边上没有什么大将驻防,武昌城也才有三千守军。如果明使君您率领万余人马,从皖县南下,直到江边,我就可以率领军队和老百姓,做您的内应。吴国这边好几个郡都曾经举事,为什么最后都没有成功?就是因为没有外援啊!所以,如果明使君您亲自到来,一纸檄文,各县必望风归顺,百姓则无不欢欣。愿明使君上观天时,下察人事,还可以找得道之人加以占卜(中参蓍龟),就能知道,我说的话句句属实,绝无虚言啊!

衣赐履说:看这封信,主要有两个感觉:第一,周鲂千方百计诱使曹休亲自率军过来;第二,周鲂这个人的结局恐怕不会太好。为什么?把孙权说的太过真实,尽管此信目的是为了欺骗曹休,但事后孙权要想起周鲂的这些话,心里恐怕不会舒服。

周鲂的七封信,写得非常详细,我们就不都讲了。总之就是,又诚恳,又详实,又让人感到有利可图,确实像是真的要降。而且,此前,东吴投降曹魏的人真的挺多,除了我们刚刚讲过的韩综和翟丹之外,还有将军张婴、王崇等人,也是在稍前叛吴降魏的。反正如果我是曹休,十有八九会上当,然而,曹休竟然还不完全相信。但是,孙十万和周处他爸,都是好演员,他们继续表演——

为了把戏演足,演到曹休相信为止,孙权不断派宫里的郎官儿到鄱阳郡,向周鲂找各种各样的麻烦,搞得周鲂“心惊肉跳”,给自己剔了一个大光头(髡刑),向上级请罪。曹休听说周鲂竟然受了髡刑,终于相信他是真心归降,于是,曹休一面向明帝曹叡报告此事,一面亲率步骑兵十万人向皖县进发,打算接管鄱阳。

【大概这么个意思】

【这个图比较清楚,可以参详来看】

八月,孙权抵达皖县,任命陆逊为大都督,赐予黄钺,手执马鞭接见陆逊。又任命朱桓、全琮分别担任左、右督,三人各领三万人迎击曹休。

衣赐履说:“执鞭”是一种特殊礼制,表示对统帅的尊敬。据陆逊的孙子陆机讲,当时,孙权假陆逊黄钺,让他统御六师及中军禁卫部队,摄行吴王事,孙权执鞭,百官屈膝。哇,这个规格,不是一般的高啊!孙权对此战的态度,不是一般的重视啊!

曹休终于发现上当了,心头的火苗子烧得噼里啪啦响。此时回军,丢不起那个人,反正自己有十万兵马,跟吴国死磕就是了!

朱桓向孙权献计说:

曹休是因为皇亲国戚的身份才被任用,他算不上有勇有谋的名将。只要一开战,曹休必败,败后必逃,逃必由夹石(安徽省桐城市北夹山)、挂车(桐城市西南桂镇)两地北上。这两条道路都很险要狭窄,只要派一万士兵把守,就把曹军包了饺子,甚至可以生擒曹休。我请求由我率军前往拦截,若蒙上天神威,使曹休主动投降,我们就可乘胜长驱直入,攻取寿春(安徽省寿县),占领淮南,图谋许昌、洛阳,这是万世难逢的良机,切不可失啊!

孙权于是询问陆逊,陆逊认为不可,于是没有采纳朱桓的建议。

而此时曹魏朝廷,则对周鲂之叛,颇有些犹豫。

尚书蒋济上书说:

曹休深入敌方境内,与孙权的精锐部队对垒,而朱然等人却驻防在长江上游,处于曹休的背后,我看不到什么有利之处。

等到曹休军至皖县,吴国出兵到安陆,蒋济又上书说:

如今东吴贼兵示形于西,一定是要合兵往东,曹休危险了,皇上赶紧派兵救援啊!

衣赐履说:安陆是魏属江夏郡的治所,蒋济的意思,东吴假意出兵于西边的安陆,而真正的用兵方向则是东边的曹休。讲真,战争的交锋,不论是战场之械斗,还是朝堂之庙算,都瞬息万变,机关算尽。

前将军满宠上书说:

曹休虽然明智果断,但用兵毕竟不多。此次他的行军路线,背靠大湖,傍依长江,进军容易,退兵可就难了,这正是作战时易于受阻之地。如果大军进入无彊口(安徽省庐江县西,彊同强),一定要严加戒备啊。

满宠的奏书还没有得到答复,曹休和陆逊已在石亭(安徽省潜山县东北)开战,这就是我们这回讲的“石亭之战”。

陆逊自己统率中路大军,命朱桓、全琮分别为左、右翼,各领三万人,一共九万人,如江河决堤,一片汪洋压向曹军。曹休大败,率军北逃,吴军一路砍杀到夹石,斩杀、生擒魏军一万余人,缴获牛马驴骡车辆上万,以及几乎全部军资器械。

衣赐履说:十万大军对九万大军,规模已经相当大了。

本来,曹休在这一仗中,很可能就“Game Over”了,幸亏,曹魏还有一路人马。对,曹叡不是只派了曹休和司马懿两路人马,他还有一个后手——

豫州刺史贾逵。

【这个贾逵双眼皮儿也忒宽了】

前面我们讲曹叡派司马懿、曹休两路人马进攻东吴,是《三国志·曹休传》上的说法。而《三国志·贾逵传》则讲,公元228年,曹叡下令贾逵督前将军满宠、东莞太守胡质等四军,从西阳县(贾逵时驻西阳,河南省光山县)出发,攻打东关,曹休向皖县,司马懿向江陵。看,实际上曹叡派出了三路大军。而贾逵行至五将山(我没查到这是哪里)时,曹休上书说有个叫周鲂的家伙请降,看起来是真降,我打算去接应他。曹叡于是下诏,让司马懿驻军(没说驻在哪里,总之,司马懿没有继续南下),而让贾逵深入东吴地界儿接应曹休。

贾逵琢磨,吴国在东关没有防备,肯定是把部队全部集结于皖县了,曹休入吴,必定失败。

衣赐履说:贾逵既然知道吴国没有在东关设防,说明即使他没有抵达东关,离得也不远了,所以我判断五将山应该在东关附近。

于是,贾逵下令,水陆并进,迅速南下,行出二百余里,俘获几名吴兵,得知曹休大军战败,吴国正派遣军队阻断夹石通路。手下将领都不知如何是好,有人提出部队人少,不如等援军。

贾逵说:

曹休对外兵败,对内路绝,进不能战,退不能还,正处在生死存亡之际,恐怕支持不到今夜。东吴贼军以为曹休没有后援,所以打算在这里吃掉曹休大军。现在,我们疾速进军,出其不意,这就是所谓的“先声夺人挫敌士气”,贼兵见到我军从天而降,一定退走。假如我们等待后援,敌军已将险要守住,我们兵多也没什么用了!

于是,贾逵加速行军,并在沿途设下许多旌旗战鼓,作为疑兵。吴国人发现贾逵大军,果然撤军。贾逵据守夹石,给曹休送去粮草,曹休军这才缓过劲儿来。

衣赐履说:《三国志·满宠传》载,会朱灵等从后来断道,与贼相遇,贼惊走,休军乃得还。上面讲贾逵督满宠、胡质等四军,只提了满宠、胡质两军,朱灵可能是另两军中的一军。大家还记不记得,朱灵原来是袁绍的大将,后来投了曹操,做到后将军。满宠是前将军,朱灵是后将军,各领一军,没毛病。

注:一般认为,石亭之战结束于公元228年的八月,但《三国志·明帝纪》载,石亭之战,败于九月。

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如果不是贾逵,曹休可能全军覆没,但曹休并没有紧紧握住贾逵的手,热泪盈眶来一句“老铁,终于把你盼来啦!”而是把贾逵臭骂了一顿,呵呵。

原来,贾逵和曹休关系一直不咋地。当初,文帝曹丕想给贾逵假节,曹休反对,说,贾逵这个人,性子太刚,平常就经常侮辱各位将领,若给他假节,指不定他得拽成什么样子哩。曹丕于是没有给贾逵假节。

《三国志·贾逵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载,曹休对贾逵好一通苛责,质问你特么怎么来得这么慢!然后,派人命令豫州刺史(贾逵)打扫战场,收拢那些遗弃在战场上的军资物品。贾逵是有名的直男,立即把曹休的传令官骂回去了,说,老子是国家的豫州刺史,不是来给你打扫战场的豫州刺史!随即率军而还。

曹休和贾逵都向朝廷上书,报告情况。曹叡考虑曹休为宗室重臣,对两人都没有责备。

【曹家的千里驹、大司马曹休】

曹休再怎么迁怒于贾逵,受骗上当、大败而归的事实抹不去啊,羞愧郁结,背上生了大疮,不久就去世了。曹叡任命满宠都督扬州,代替曹休的位置。

衣赐履说:石亭之战,以曹军大败而结束。孙权大会诸将,开Party,喝大酒。喝高兴了,孙权对周鲂说,老周啊,你为了国家大义,连头发都剔了,以助孤成就大事,你的功名,应该记之于史书啊!于是,封周鲂为裨将军,赐爵关内侯。我前面说,周鲂可能下场不太好,看来推测有误。不过呢,周鲂同志从此没有再获升迁,鄱阳太守,一干就是十三年,最后死在任上。似乎,我的判断,也不算太错




公元223年的三月,孙权击退曹丕的三路大军进攻,四月,群臣劝孙权称帝,孙权坚决不干。孙权不想当皇帝吗?恐怕不是。只不过,他觉得还不到时候,他是三国时代最能沉得住气的老大。此番,再次大破曹军,称帝的事又摆在眼前了。明年,也就是公元229年,孙权称帝,改元黄龙。可以说,石亭之战,是陆逊、周鲂等人为孙权称帝,献上的一份儿大礼。

【觉得有点道理,就点个“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