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通鉴】49. 诸葛北伐:斩王双,夺二郡,诸葛丞相官复原职

 衣赐履读通鉴 2021-12-14

【当《通鉴》遇见纪检干部】

读通鉴文字版目录

读通鉴音频版目录


衣赐履按:《三国演义》里讲诸葛亮六出岐山,是罗贯中老师帮诸葛亮出的。实际上,诸葛亮一共五次北伐,只有两次是出岐山。这一回,我们讲第二次和第三次北伐。

这回恐怕会被骂得很惨。


公元228年,八月(一说九月),东吴在石亭大破曹魏大司马曹休,消息传到蜀国,已经到了十一月。诸葛亮认为,魏国主力都跑东面和吴国PK去了,关中自然虚弱,提议攻打魏国。朝中大臣对能否取胜颇有些不同声音,诸葛亮向后主刘禅上书说: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因此,把讨贼的大任托付给我。以先帝之英明,考察我的才干,当然知晓我的才能不足而敌人却很强大。然而,不讨伐敌人,王业迟早败亡,与其坐等失败,为什么不出兵讨伐呢!所以,先帝把大事托付给我而不加怀疑。自我受命那天起,就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我思谋要想北征,应当先把南方搞掂,所以渡过沪水,深入荒蛮之地(指平定南中地区)。我不是不想爱惜自己,而是考虑到,偏居蜀都而想复兴大业是不可能的,因此才甘冒危难以完成先帝的遗愿。但很多人议论说不应向曹魏用兵。如今曹魏在西面已经颇为疲惫,又在东面向吴国用兵,兵法上有乘敌人疲备之机讨伐的原则,当前的情况正合这个原则。现陈述我的意见如下:

【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高祖明如日月,谋臣智虑深远,但也历经危难重创,最后才转危为安。如今陛下比不上高祖,我们这些谋臣也比不上张良、陈平,而打算制定百年战略,坐等天下安定,这是我不能理解的第一件事。当初,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谈论安危之道,动辄引证圣人之言,言之侃侃,今年不战,明年不征,终于让孙策坐大,吞并了江东,这是我不能理解的第二件事。曹操的智谋策略,甩其他人八条街,用兵有如孙武、吴起复生,但也曾在南阳、乌巢、祁连、黎阳等地遇险,甚至差点死在潼关,然后才篡得天下,暂获安定。我的才能比不上曹操,却想不经危难而平定天下,这是我不能理解的第三件事。曹操五次攻打昌霸而不能胜,四次跨越巢湖而不可得,任用李服而李服谋害他(李服是东汉的偏将军,受曹操任用,但与董承、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等人受衣带诏共谋诛杀曹操,后事发,被曹操所杀。《三国志·刘备传》称他为王子服,《后汉书》称他为王服),交给夏侯渊重任而夏侯渊败亡,先帝一直称赞曹操为“能”,而曹操还有这么多次失败,何况我如此驽钝,又怎么能每战必胜呢!这是我不能理解的第四件事。自从我到了汉中,不过年余时间,竟丧亡了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以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賨叟(賨读如丛)、青羌的散骑、武骑一千余人,这些将领和部队,都是几十年间从四方收拢来的精锐,不是一个州就能聚齐的,如果再过几年,恐怕要损失三分之二,到时靠什么去和敌人厮杀呢!这是我不能理解的第五件事。如今民穷兵疲,但大事不能停止;大事不能停止,则驻守和出兵的耗费差不太多,不趁此时有所进取,却打算以一州之地与强敌长期对峙,这是我不能理解的第六件事。当年,曹操南下荆州,先帝败于贼军。曹操内心肿胀,拍着手对大家说,天下已经搞定!然而先帝东连孙吴,西取益州,挥师北上,斩杀夏侯渊,这分明预示了曹操的失策和汉室的复兴。然而,吴国突然违背盟约,导致关羽败亡,之后,我们又在秭归受挫,曹丕篡位称帝。世事之变化,当真难以预料。我只有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就不是我能预见到的了。

衣赐履说:这就是著名的《后出师表》,但是不是诸葛亮所作,争议比较大。此表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老裴在引文末尾专门交待,此表,亮集所无,出张俨默记。张俨是吴国的大鸿胪,《三国志》里没有他的传。诸葛亮给后主上的表,是吴国的朝廷干部默记下来的,确实有些费解。此表内容颇多矛盾之处,比如,《三国志·赵云传》载,赵云死于于建兴七年,也就是公元229年。而此表作于公元228年年底,却说赵云已经去世,这是硬伤。此外,很多人从该文文风、文中事例等方面讨论,认为此表必为伪作,也都有一定道理。不过,话说回来,毕竟此表不是张俨从蜀国一个字一个字抄下来的,而应该是回到东吴后“默记”出来的,文风显示出张俨的特点,或者出现一些错误,甚至张俨有意无意加入了其个人观点,也不是不可能的。我个人感觉,此表为孔明所作的可能性大,其内容与孔明所面临的形势很贴,“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这样的话,似乎别人也说不出来。更何况,如果是张俨的伪作,他搞这个伪作目的何在?

十二月,诸葛亮率领大军从散关(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大散岭上)出发,包围陈仓。

可惜可惜,曹魏早有准备。

早在本年年初,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由于马谡在街亭大败,诸葛亮退军。魏国大将军曹真认为,诸葛亮在祁山方向受挫,今后如果再度出兵,一定会攻打陈仓。于是,曹真让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修筑城墙,加强防守。

诸葛亮兵临陈仓城下,派郝昭的亲老乡靳详前往劝降。郝昭站在城楼子上,对靳详说:

魏国的法律,您是熟悉的;我郝昭的为人,您是了解的。我深受国恩,家族繁盛,请您不必多言了,大不了我以死报国罢了。您回去代我向诸葛说声抱歉,让他放马过来吧。

【郝昭:放马过来吧!】

靳详回报,诸葛亮却并不死心,让靳详再去一趟,告诉郝昭,陈仓兵少,根本无法抵挡蜀军,何必自取灭亡。郝昭对靳详说,该说的我都说完了,咱俩虽然是亲老乡,但我认识您,我手下军士的箭可不认识您!靳详只好返回。

诸葛亮认为,自己有几万兵马,而郝昭才一千多守军,而且魏国的救兵未必能及时赶到,于是大举进攻。蜀军架起云梯,郝昭用火箭射向云梯,霎时间燃起熊熊大火,梯子上的士卒全被烧死。郝昭用绳子系上石磨,投向蜀军的冲车,冲车也被击毁。诸葛亮制造百尺高的木架,居高临下向陈仓城中射箭,又用土块填塞护城的壕沟,想直接攀登城墙,郝昭在城内又筑起一道城墙加强防御。诸葛亮挖地道,想通过地道进入城内,郝昭也在城内挖横向地道进行拦截。就这样昼夜不停,攻守相持了二十多天,诸葛亮对陈仓毫无办法。

曹真得到郝昭的报告,立即派将军费曜等援救陈仓。魏明帝曹叡紧急征召驻防在方城(河南省叶县西南)的张郃,命他攻击诸葛亮。曹叡亲自来到河南城(河南省洛阳市),摆下酒席为张郃践行。

曹叡问张郃,老张,等你率军赶到,诸葛亮会不会已经打下了陈仓?

张郃回答说:

皇上,我估计,我还没到陈仓,诸葛亮就已经退军了。屈指算来,诸葛亮的粮草支撑不了十天了。

张郃率三万多大军,昼夜行军到达南郑(陕西省汉中市),诸葛亮率军撤退。

魏国将领王双追击蜀军,被诸葛亮设下埋伏击杀。曹叡颁布诏书赐郝昭关内侯的爵位,又下诏张郃回师洛阳,拜为征西车骑将军。

衣赐履说:此处颇值得探讨。

第一,诸葛亮的行动,全在曹魏预料之中。曹真判断诸葛亮如果再次出兵,一定攻打陈仓,所以提前作了准备;张郃推断诸葛亮缺粮,最多十日就会退兵。再往后我们会看到,魏国雍州刺史郭淮和司马懿,也对诸葛亮的行动作过判断,都极为精准。给我们一种感觉,被后世认为用兵如神的诸葛丞相,他想要干什么,会得到什么结果,全在曹魏的意料之内。老实说,我虽然不是蜀汉粉儿,但读到这些地方,也颇有些沮丧。

第二,诸葛亮的战斗力似乎不是太强。几万人攻打陈仓千把守军,二十余天,没有攻克,不管有什么客观原因,战斗指数也算不上太高。

第三,诸葛退军,未必是因为粮食吃完了。《三国志·张郃传》载,郃晨夜进至南郑,亮退。意思是张郃根本没管陈仓,那头儿有费曜他们就够了。张郃挥军汉中郡的治所南郑,玩儿了一把围魏救赵,我猜诸葛是听说汉中告急,才匆忙撤军的。

【明帝曹叡,结实不简单】

第四,曹叡对大局的把控能力值得称道。曹叡问张郃,迟将军到,亮得无已得陈仓乎?将军你还没到,陈仓会不会已经被诸葛亮拿下?这句话透露出,曹叡实际上已经做好了陈仓被诸葛亮攻破的准备。一方面派张郃剑指南郑,逼得孔明不得不回军;另一方面,诸葛如果不撤军,曹真大军逼近陈仓,也会把诸葛拖死在那里。

因此,我相当怀疑,诸葛亮如果攻下了陈仓,守不守得住?

公元229年,春季,诸葛亮派部将陈式攻打武都郡(甘肃省成县)、阴平郡(甘肃省文县)。魏国雍州(州政府设长安)刺史郭淮率军救援。诸葛亮亲自抵达建威城(甘肃省西和县),郭淮退军,诸葛亮攻下二郡回师。

后主刘禅颁发策书说:

街亭之役,全是因为马谡才会失败,但您承担了所有的责任,要求接受责罚。我实在没办法,只好尊重您的意见。去年,出兵讨伐魏国,斩杀将领王双;今岁再次出征,郭淮逃走;招降安抚氐、羌各部,收复武都、阴平二郡,军威震慑顽敌,功勋显扬四方。方今天下骚动,元凶首恶尚未授首,您肩负重任,主持军国大政,却长期贬损自己,这可不是光大弘扬先帝大业的好做法啊。现在,恢复您丞相的职务,您就不要再推辞了。

于是,诸葛亮官复原职,再度担任丞相。

衣赐履说:关于诸葛为什么要攻打陈仓,众说纷纭。有一种说法是,诸葛打陈仓,表面上是配合东吴攻击魏国,人家吴国取得石亭战役的胜利,蜀国也得有所表示嘛,而实际的目的则是为了攻打武都郡和阴平郡。

我提个问题,为什么诸葛先打陈仓后打武都、阴平,而不是相反?

我们看一下武都和阴平的情况。

《后汉书·郡国志》载,广汉属国,即阴平郡,属益州,三个城,37110户,205652口。武都郡,属凉州,七个城,20102户,81728口。这是永和五年(公元141年)的数据。两个郡合计近三十万人口,还是比较可观的。

但是,到了晋朝初年,人口数量则呈断崖式下跌。

《晋书·地理志》载,武都郡,五个县,三千户。阴平郡,二个县,三千户

也即是说,百多年间,此二郡由近六万户锐减为六千户,人口十去其八九。

那么,在诸葛亮攻打武都、阴平时,这两个郡有多少人呢?史书上没有具体数据,但我们可以根据一些史料略作推测。

《三国志·太祖纪》载,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三月,曹操征张鲁,到达陈仓,从武都进入氐人的地界儿。氐人反抗,曹操派张郃、朱灵等人攻破之。四月,曹操从陈仓出散关,氐王窦茂率众万余人,把守险要抗拒曹军。五月,曹操攻屠之

《三国志·张既传》载,公元215年,曹操派张既到武都,迁徙氐部落五万余落(“落”大约就是“户”的意思)到扶风、天水

《三国志·曹丕传》载,公元219年,蜀将孟达率众归降,武都氐王杨仆率部归降,定居到汉阳郡(天水郡)。

《三国志·杨阜传》载,刘备夺取汉中之后,曹操认为武都太远,不好防守,就想把老百姓都迁走。武都太守杨阜,前后迁徙百姓、少数民族到京兆、扶风、天水等地万余户

《华阳国志·汉中志》载,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派将军雷同、吴兰讨伐武都郡,被魏将曹洪所破杀。魏国任命益州刺史杨阜治理此郡。杨阜认为武都离蜀国太近,迁移少数民族(氐叟)到汧县(汧读如千)、雍县,以及天水郡的略阳县(应该与上例说的是同一件事)。建兴七年(公元229年),诸葛亮派护军陈式率军平定武都、阴平二郡,划归为益州。魏将夏侯渊、张郃、徐晃征伐蜀汉,常由此郡进攻;而诸葛亮及魏延、姜维等多从此出秦川,导致此处荒无留民

综上,经过曹魏的屠杀、迁徙,以及数十年的战争摧残,在诸葛亮平定武都、阴平时,此二郡即使尚未达到荒无留民”的地步,人口也必然相当稀少。

从曹操时代起,武都、阴平就不是魏国重点把守的地方,所以才将此地百姓大量迁出,陈仓的守军是千余人,那么,武都和阴平的守军能多过千人吗?

换个角度看,蜀国要夺取此二郡,就是谈笑间事。

有人说此二郡战略地位重要,是诸葛亮北伐的重要出口。那么诸葛第一次出岐山,第二次打陈仓,为什么不先拿下这两个郡呢?公元228年,十二月,诸葛从陈仓撤军,几乎没有修整部队,就于公元229年的春季攻打两郡,为什么这么着急呢?

我们先看结果。

拿下两郡之后,刘禅立即宣布,诸葛亮因斩杀王双、夺取二郡有功,恢复丞相的职务

换句话讲,如果没拿下此二郡,诸葛亮是没有理由官复原职的。

我们从人性的角度来考量一下。街亭战败之后,诸葛亮自贬三级,免了丞相的职务,做了后将军,行丞相事如故。到此时,他以后将军的身份行丞相事,已经一年有余了,其实挺尴尬的。如果此番打下了陈仓,哪怕没守住,只要把陈仓的老百姓啊,粮食啊,物资啊,都划拉到蜀国来,也是大功一件,恢复相位,顺理成章。但数万人没能攻下只有千余守军的陈仓,真的是很没面子,孔明也是人,也得顾及面子诶,如果不是那个不怕死的王双跟在孔明屁股后头想打个秋风,出兵陈仓简直就是劳民伤财毫无建树,回军之后根本没法交待。更何况,相当一部分朝臣本来就反对出兵,他们都在等着看笑话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用磕膝盖儿想一想,如果不打武都、阴平,直接回成都,孔明如何向后主刘禅交待?如何向群臣交待?他这个丞相还好意思继续干下去吗?当然,没有人敢站出来指责丞相,包括那些等着看笑话的人也不会站出来,但他们微微上翘的嘴角,就会暴露他们内心的酸爽。

【面子很重要诶】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武都、阴平人口稀少,守军也不会多,所以,只要出动大军,拿下二郡就是分分钟的事儿。因此,拿下武都、阴平,是诸葛亮挽回局(颜)面的唯一方法,我推测,大概率的情况是,孔明在陈仓撤军的路上,就下令陈式出兵二郡,然后亲自率军到建威挡住郭淮,一举拿下二郡。

我倾向于认为,拿下武都、阴平,早就在诸葛亮的计划之中,是随时挽回局面的备选方案。什么时候打,则视北伐战况而定。倘若第一次北伐就拿下了陇右,二郡不攻自降;倘若北伐失利,则攻取二郡,既增加了蜀国的领土,也是大功一件;既有理由恢复丞相职务,也堵住了反对派的嘴。

讲真,魏国根本就不在乎这两个郡。蜀国也没有对这两个郡呵护有加,《三国志·邓艾传》载,公元263年,十月,邓艾率军走阴平道(在阴平郡内),无人之地七百,凿山通道,造作桥阁。你看,阴平郡根本就没人把守,何谈重视?

【觉得有点道理,就点个“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