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亮第三次北伐,魏书中毫无记载,整个魏国无人理会?

 鱼鱼媛媛 2017-07-23

先看下诸葛亮第三次北伐的背景:公元228年九月,吴国石亭之战大胜;公元228年十一月,诸葛亮第二次北伐获得战术上的胜利斩首魏将王双;公元228年1月,吴公卿劝孙权进帝号,吴蜀联盟存在政治崩盘危险。

诸葛亮第三次北伐,魏书中毫无记载,整个魏国无人理会?

如果吴国称帝成为必然事实,那么蜀汉在政治上必须做出表态以确定大义。由于第一次北伐失利,此时蜀国诸葛丞相还是右将军衔,如果没有足够的军功提升回丞相,那么在这个重大政治事件上的话语权将会低于同是托孤重臣的都护李严。而事实上自公元221年孙权为吴王之日起,劝进的呼声一直存在。只是魏国的强大始终提示孙权吴蜀联盟的重要性,所以孙权一直克制对魏蜀两边称臣。曹丕死后,孙权对曹睿的能力并不看好,而诸葛丞相第一次北伐失利相反吴国却在石亭之战中获得大胜,这让孙权在声望上和心态上都可以放心称帝。如果不能处理好吴蜀之间的政治关系,魏国就可以分而治之,这对蜀国十分不利。而让人担忧的是,自刘璋时代起益州本土势力就极其渴望魏国来接收,从而结束战争。

诸葛亮第三次北伐,魏书中毫无记载,整个魏国无人理会?

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丞相顾不上第二次北伐刚刚停下来不久,果断发起第三次北伐:攻占武都、阴平。虽然为了政治需要必须得快速获得军功,但带兵占领两个人尽皆知的无人郡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所以诸葛丞相设计了一个圈套,希望能够调到大鱼——派遣陈式将军单独领一军占领武都、阴平。果然,雍州刺史郭淮上当了,准备袭击陈式军团。很多人认为郭淮上当的原因是觉得陈式是蜀国的无名之辈,轻敌所致,但小编不这么认为。首先,武都阴平本来就是魏国放弃作为缓冲区的存在,要知道连“铁马秋风大散关”的川陕咽喉散关和前期曹操“割须弃袍”的潼关都被魏国放弃了,不可能因为这毫无价值的区域和几千人的部队,雍州刺史郭淮会饥不择食的冒险改变既定防守策略。其次,陈式是刘备时期起就跟着蜀汉打天下,从基层指挥官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将军,尤其在夷陵之战后人才寥落的蜀国,可以说应该是除王平高翔之外的新生代主战派将军。鉴于二次北伐诸葛丞相斩杀了虽然是杂号将军,但实为魏国新生代优秀将领的王双,作为雍州刺史的郭淮当然不肯放过报一箭之仇的绝佳机会。就在诸葛丞相自勉县出阳平关绕道建威准备伏击时,郭淮警觉的发现了,迅速撤走。所以这次北伐进行得非常顺利,陈式部队几乎没有受到任何阻碍的占领了武都和阴平,而丞相也只能硬着头皮用这次“战功”来恢复相位。这也是整个《三国志》中魏国没有任何人有关于武都、阴平两郡陷落记载的原因。

诸葛亮第三次北伐,魏书中毫无记载,整个魏国无人理会?

在这里补充说明下,在公元214年刘备入蜀,曹操针对性的西征张鲁企图夺取汉中来压制刘备。几经胶着,最终以刘备占领汉中曹操迁走汉中人口为结束。在这次争夺战中,夏侯渊击败氐王,屠杀了兴国、枹罕;曹操废除了永阳、安东两郡。为了进一步防范刘备由汉中威胁武都,215年曹操改广汉属国为阴平郡,并派张既“之武都,徙氐五万余落出居扶风、天水界”。这一系列地名现今的具体位置,小编能力不足不能查出,但大致上均分布在天水和汉中之间,也就是说曹操制造了蜀国与魏国之间的大面积无人区,而且这一无人区刚好横跨在秦川九道之间。从此魏国只需要少量的卫戍部队及哨兵就可以监视蜀国军事行动,并且有足够的时间调集机动兵力在秦川另一侧依托渭水进行防守。这一手非常厉害,自此之后曹魏十几年基本上没有受到来自蜀国从长安附近来的压力,一直把主要力量放在荆襄合肥寿春一带——浅丘陵区域也是适合北地机动骑兵驰骋的。这也是为什么魏国即使在许昌、宛、洛附近留守大量兵力却一直在战争中保持主动的原因之一。

诸葛亮第三次北伐,魏书中毫无记载,整个魏国无人理会?

曹魏代汉后的政治格局愈加稳固,而蜀汉面临着汉室对新生代号召力的式微,诸葛亮不得不进行北伐。而这几次北伐让曹魏加强了陇右的防守,也明白了蜀国地广人稀的致命缺点:消耗战中不让蜀国获得人口资源,更不要因指挥失误被蜀国打出歼灭战,灭掉蜀国只是时间问题。如果蜀国内部有变,多路军队出秦川即可一举灭掉蜀国。这逼得诸葛丞相不得不硬着头皮一力主张接受孙吴的称帝,并且勉励维持蜀国内部主战派和本土派的关系。这也是后来各种亮黑喷丞相军事能力不足,贪念权利,穷兵黩武的来源。

诸葛亮第三次北伐,魏书中毫无记载,整个魏国无人理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