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好这几点有助预防急性中耳炎,真发生了抗生素该用还得用

 医生妈妈欧茜 2021-12-14

相比感冒发烧咳嗽,家长们对急性中耳炎的了解大多比较模糊,很多时候甚至搞不清楚它的发病原因。于是,一旦孩子出现“生病+抓耳朵”的情况,就会开始无限怀疑“娃是不是急性中耳炎”...

这样其实还是挺心累的。到底什么情况下可能引发急性中耳炎?家长又该如何去处理?今天和大家简单讲一讲。


什么情况会引

急性中耳炎

人的耳道分三部分:外耳、中耳、内耳。急性中耳炎,顾名思义指中耳腔发生细菌或病毒感染,出现耳痛、听力损失、耳漏(耳溢液)等症状,同时伴有发热、易激惹、睡眠紊乱、喂养困难等急性疾病征象和中耳炎征象。

那这一切都是怎么发生的呢?为什么急性中耳炎常继发于感冒、鼻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为什么年龄越小的小朋友(尤其是6-24月龄)越容易中招?

人的耳朵和鼻子通过咽鼓管相通,小朋友的咽鼓管相比成人的更短、平、宽,其生理构造本身就决定了他们的中耳腔更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

而一旦发生上呼吸道感染(不仅是普通感冒,还包括流感、鼻炎、咽炎、扁桃体炎、喉炎等),孩子鼻、鼻咽部和咽鼓管的呼吸黏膜会发生炎症性水肿,阻塞咽鼓管最狭窄的部位——峡部。咽鼓管峡部堵塞会导致通气不良,引起中耳负压,进而阻碍中耳分泌物排向咽喉,只能在中耳腔内蓄积。

而此时,身体的免疫系统正忙着抵抗入侵主力军,鼻分泌物中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更容易趁虚而入,偷偷从咽鼓管直接进入鼓室,在中耳分泌物里肆意滋长,进而引起中耳腔黏膜感染,导致急性中耳炎的发生。

此外,急性中耳炎可能还和遗传易感性、生理因素、免疫功能不足等因素有关。在孩子出生头几年,这种“得一送一”的情况可能会一再发生。


如何减少

急性中耳炎的发生

不过,家长也不用太焦虑。急性中耳炎大多预后良好,治愈之后基本不会有严重的后遗症。随着孩子长大,抗感染能力增强、中耳结构发育成熟,这种情况会有所改善。前家长能做的,是尽量避开一切可能的风险因素,减少孩子急性中耳炎发生的可能。

1、坚持母乳喂养:研究表明,孩子2岁以前母乳喂养对急性中耳炎有预防作用。这可能和母乳中的免疫性或非免疫性保护因子、母乳喂养时保持的姿势和面部肌肉运动等有关。由此,我们提倡尽量坚持母乳喂养,如果是奶瓶喂养,要注意喂养姿势,尽量避免躺喂。

2、减少安抚奶嘴的使用:安抚奶嘴可能与急性中耳炎风险增加有关。根据美国儿科学会(APP)的建议,如果孩子反复发生急性中耳炎,建议停用安抚奶嘴。其他情况建议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做调整,做好安抚奶嘴的清洁工作。相关阅读:《孩子安抚奶嘴怎么戒除?医生妈妈给你支招

3、避免接触二手烟和空气污染:二手烟暴露可能增加孩子患急性中耳炎的风险,具体机制尚不明确。鉴于二手烟本身危害性极大,风险范围牵连甚广(也会增加患细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疾病风险),请家长戒烟,带宝宝出门时远离有二手烟污染的场所。空气污染也是值得关注的风险因素,无论室内还是室外,都要注意呼吸新鲜空气。

4、家里家外都要注意个人卫生:大约70%的中耳炎都发生在感冒之后,而教会孩子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不要用脏手揉眼睛,可以大幅减少孩子感冒的概率,进而减少患中耳炎的机会。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告诉孩子,无论在家里还是家外(幼儿园或托儿所),都要自觉注意手卫生,更好地保护自己。

5、按时接种疫苗:据相关实验数据统计,从急性中耳炎患儿中耳积液中分离出的细菌菌株有15%-25%是肺炎链球菌、50%-60%是流感嗜血杆菌,最常分离出的病毒是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等。按时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等疫苗,能有效降低孩子患中耳炎的风险。

如果在采取了以上这些预防措施之后,仍然无法减少急性中耳炎的发生,甚至发展为复发性急性中耳炎(6个月内≥3次或12个月内≥4次独立的发作),要及时咨询医生的意见,考虑进行相关的预防性治疗工作。


要不要用抗生素

既然提到治疗,那就不得不提下抗生素了。虽然病毒和细菌均可能引起急性中耳炎,但大多数情况下,急性中耳炎基本由细菌感染引起,所以用不用抗生素(口服),让孩子尽快恢复,也成了家长们讨论的热点。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刀切的答案,如何选择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疾病严重程度和父母的意愿而定。

一般来说,小于6月龄的急性中耳炎患儿,我们推荐立即使用抗生素治疗;6月龄以上2岁以下的孩子,原则上症状较轻者可以先观察+镇痛,但鉴于家长自己观察的失败率较高,还是建议立即进行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对于2岁以上的孩子,若症状轻微(轻度耳痛持续时间<48小时,体温低于39°C)、没有耳漏,平时比较健康没有免疫缺陷问题,可以先观察看看;若孩子耳痛持续超过48小时,过去48小时内有发热
≥39℃的不适症状,出现全身中毒表现、有双侧急性中耳炎、耳漏等任一情况,建议立即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用不用抗生素,都必须经医生的专业诊断,不要自行用药,更不要擅自停药,以免用药不当产生耐药性、出现呕吐、腹泻等副作用。

孩子因耳朵不舒服而哭闹,建议先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来缓解疼痛,同时鼓励孩子喝水,补充足量水分,从而促进分泌物排泄。鼻涕多的时候,可以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避免鼻分泌物中的细菌、病毒沿咽鼓管逆行进入中耳。

end

科学审核:耳鼻喉科医生 李慧敏

参考文献:

1.UpToDate临床顾问:儿童急性中耳炎的流行病学、微生物学和并发症

2.UpToDate临床顾问:儿童急性中耳炎:复发的预防

3.UpToDate临床顾问:儿童急性中耳炎:临床表现及诊断

4.儿童急性中耳炎的治疗:儿童急性中耳炎的治疗

5.https://www./diseases-conditions/ear-infections/symptoms-causes/syc-2035161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