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春语文·冯燕专栏】与温暖的灵魂相遇——读《朝花夕拾》品鲁迅成长中的“暖”

 傻丫头oq9h5f23 2021-12-14
图片
图片

与温暖的灵魂相遇

——读《朝花夕拾》 品鲁迅成长中的“暖”

图片
图片

图片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一、阅读检测

  此段时间我们在读鲁迅的《朝花夕拾》,读的结果如何,现在我来考一考大家,你读到哪些人哪些事?有哪些感悟?

  学生谈《朝花夕拾》中的人和事。

过渡:此段时间的阅读同学们收获不小。

【屏显】《朝花夕拾》是对作者自我成长的回望,是记录成长经历的至真至善至美的文字。是鲁迅精心建构、绚烂多彩的人文景观。作者在温馨回忆中,那些暖成了鲁迅心灵成长的路标。

  现在我们继续读这本书,找一找鲁迅成长中的“暖”板书:暖

二、教学活动

(一)品朝花夕拾之“暖”

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读文品暖。

1.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阿长)

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润土的父亲)

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寿镜吾老先生)

小结:长妈妈给我讲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增添神秘色彩,让我的童年生活甚感温馨;润土的父亲教我捕鸟的方法、告之我捕不到鸟的缘由为我的生活打开一片新的天空;沉醉于读书世界的寿镜吾老先生样子激发了我们对读书识文的兴趣及期盼。

2. 事暖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雪地捕鸟)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园中玩乐)

3. 景暖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体会此段的美点(层次美、色彩美、语言美、修辞美、结构美、生命美、动静美)

4. 情暖

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

小结: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三味书屋也是我的乐园。

这里既是作者的生活空间又是其精神空间。这个乐园,为鲁迅儿时的成长增添一抹亮色,温暖着他也照耀着他。

(二)品朝花夕拾之“暖”

小组合作:找出相关“暖”的句段,读一读,品一品,议一议。

预设如下

藤野:

  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藤野先生一直坚持这样做,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认真负责、关爱)

   他循循善诱地说:“解剖学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严格要求、诚恳)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精神的力量)

阿长:

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爱与期盼)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阿长做到了别人不愿做甚至做不到的事。)

反复读“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怀念、感激、愧疚、祝愿等情感。)

作者在回忆阿长、藤野先生的时候,无限的感激、怀念萦绕心头,那些温暖的场景令作者久久不能忘怀。

  继续体会其它篇章中的“暖”。

过渡:一切的暖,是因为寒意围绕。请看当时的写作背景。

【屏显】1925年,鲁迅在北京担任大学讲师期间,因支持学生运动而受到当时所谓“正人君子”的流言攻击和排挤。1926年,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作者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鲁迅到厦门大学时正值暑期,学生还没开学。鲁迅在辗转流徙,心情苦闷的时候经常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就写了这篇篇散文。

【屏显】

  李亚平说:“因为看到太多寒,所以奉献一份暖,这就是鲁迅的人生。”

(三)品朝花夕拾之“寒”

     以《琐记》为例,读文品寒。

  品析此文中衍太太的语言及行为。

如:

衍太太却决不如此。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

(对于衍太太的行为,表面赞扬,内心鄙视,实则批判那些居心险恶的人。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受害者。)

屏显

好。那么,走罢!

(读,理解)

小结:

作者在回忆阿长、藤野先生的时候,无限的感激、怀念萦绕心头,那些温暖的场景久久不能忘怀;想到五猖会里父亲和旧社会气氛铁板一块的的专制做法的心存不满;在《无常》人不如鬼的戏谑是对虚伪的知识分子的嘲讽,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以些许的安慰......

三、课堂回顾

 你读懂了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心声吗?

学生自由畅说

  【屏显】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

  (明晰:作者用隐喻的手法,巧妙点明写作缘由及《朝花夕拾》名字的内涵。压抑的现实生活让他倍感“离奇和芜杂”,回忆中的那些美好是他最好的慰藉。以晚上拾取早上的花这一形象的隐喻,赋予文章更多耐人寻味的意趣。)

四、课堂延伸

记忆是种子,会长成参天大树。朝花夕拾,暖中有寒,暖是滋养,寒是动力,在感受暖意的同时也有许多寒意逼来,鲁迅在爱其暖的同时奋起反抗寒的四面威压,与黑暗斗争到底。暖的滋养,寒的动力,成就了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屏显】

鲁迅,这位中国文化史上少有的伟人,当他以低眉菩萨的心态、怒目金刚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的时候,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爱他、珍惜他的价值,(生齐读)不仅仅是过去,更是现在和将来。

图片

结束语:

裂缝中有光,苦难中生花。鲁迅作品蕴含着宝贵的民族精神, 其闪耀的思想光辉, 并没有因为时间的发展而走远。他的成长启迪我们的成长,他的文字成为我们成长的生命底色。同学们,请与经典同行,让精神与时代同在!继续捧读《朝花夕拾》与温暖的灵魂相遇。同学们,相信你们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也会遇到一些暖也会亲历一些寒,请为此写下自己的感受与思考,在感恩中奋力前行,做一名激流勇进的少年。

下课!

图片

作者简介

     冯燕,淮南市潘集实验中学语文老师,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感恩遇见,珍藏美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