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兴之地,在正定古城里触摸时光的轨迹(下)

 海棠海平_行者 2021-12-14

正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看过上篇,已知古色古香的正定县和年轻的省会石家庄相比,风格是截然不同。

正定县现有9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定城墙、正定文庙大成殿、正定府文庙、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碑、广惠寺华塔、隆兴寺、开元寺钟楼、凌霄塔、临济寺澄灵塔

经济发达、商贸流通、文化繁荣也为正定打开了寺庙和佛塔的活跃空间。

本篇将带各位一窥寺塔风采。

扫码丨随我一一探访

临济寺·澄灵塔(青塔)

广惠寺·华塔(多宝塔)

天宁寺·凌霄塔(木塔)

开元寺·须弥塔(砖塔)

登临南门长乐门古城墙,可以看到澄灵塔、华塔、须弥塔、凌霄塔四塔对立呼应,给正定四塔拍个集体照。

临济寺·澄灵塔(青塔)

据《正定县志》记载:“临济寺,东魏兴和二年(540年)建,在城东南二里许临济村。”也就是说,临济寺创建于东魏,早于临济宗。临济宗可上溯至过去庄严劫998佛毗婆尸,七传至现在贤劫四佛释迦牟尼。释迦牟尼,在灵山拈花,迦叶微笑,传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与迦叶尊者为西天初祖。绵延传递至达摩为二十八祖。达摩至东土为初祖,六传至慧能为六祖。六祖传下五世为临济义玄。唐宣宗大中八年(854 年),僧人义玄受戒于黄檗希运禅师,行司后来到临济寺作住持。义玄续传44代为本焕。1990年10月2日,正定临济寺主持有明,专程诣广州丹霞山别传寺,接受了本焕法师所传法卷、法衣,为45代传人。

正定临济寺不仅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临济一派的发祥地,也是日本佛教临济宗的祖庭。临济寺是世界上最早的佛教临济宗道场,也是世界临济宗的祖庭。

不幸的是,临济寺寺塔历金、元、明、清各朝,遭受多次战火洗礼,屋舍多毁。抗战时,临济寺除澄灵塔外,有祖堂三间东配殿三间,1947年底,这些殿堂都被拆毁,仅存澄灵塔茕孑无依。

1984年,临济寺交给佛教界管理,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开放,这座千年古刹又出现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逐步修复了山门殿、澄灵塔、大雄宝殿、法乳堂、传灯堂和僧寮,使寺院初具规模。

澄灵塔俗名青塔,是临济宗创始人义玄禅师舍利塔,始建于唐咸通八年(867)。唐懿宗敬慕义玄禅风,赐谥“惠照禅师”,赐塔为澄灵塔,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世宗胤帧加封义玄为“真常惠照禅师”。同时,寺院奉旨在塔第一层正面圆拱形门楣上端镶嵌篆书“唐临济惠照澄灵塔”石匾。

该塔为八角九级密檐式实心砖塔,建在八角形石基上,台上为石砌基座。其上为砖砌须弥座、平座栏杆、仰莲座,莲座上即为塔之初层,初层甚高,有砖刻门窗。从第二层以上,层高逐减,密檐相接。顶部莲座之上为铁制相轮、仰月、宝珠塔刹。古塔造型挺拔峻秀,雕饰华丽,梁思成先生赞誉为“清晰秀丽,塔中之上品”。

该塔为八角九级密檐式实心砖塔,建在八角形石基上,台上为石砌基座。其上为砖砌须弥座、平座栏杆、仰莲座,莲座上即为塔之初层,初层甚高,有砖刻门窗。从第二层以上,层高逐减,密檐相接。顶部莲座之上为铁制相轮、仰月、宝珠塔刹。

古塔造型挺拔峻秀,雕饰华丽,梁思成先生赞誉为“清晰秀丽,塔中之上品”。 

广惠寺·华塔(多宝塔)

广惠寺华塔,又名多宝塔,坐落在正定旧城南门里,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为原广惠寺主体建筑,现在看到的是金大定年间重修的遗存。

广惠寺历史上曾香火极盛。据说,清乾隆帝还多次来这里礼佛、登塔,并为寺院题写了“妙光演教”匾额。只是到了近代,历经磨难的广惠寺毁损的竟旧迹全无,唯华塔孑孓独立。如今的广惠寺,实际上只是一个四方院落围着一座孤零零的华塔。

广惠寺华塔造型奇特,由主塔及环绕的四小塔组成,均为砖砌。主塔四层,平面呈八角形。主塔一层有围廊,四正面有墙,中辟有券门,四斜面与四小塔相连,以小塔内面为壁。小塔平面为扁六角形,高一层,盝顶托仰莲,上有椭圆宝珠。小塔外正面辟券窗,内面应有门与主塔一层围廊相通,只是与主塔相连塔外无法得见,其余四面均饰直棂假窗。

主塔二层四正面辟方门,两侧饰格子假窗,四斜面中饰直棂假窗,旁饰格子假窗。

三层直径骤然缩减,外有宽阔的平座,三层南面辟有方门,其余三面为半掩状假门,四斜面均饰斜格假窗。

主塔四层花束型塔身,略呈圆锥形,通体饰以壁塑,高度占了大约整体的1/3左右,是该塔的精华部分。其上按八面八角垂直线刻塑出狮子、大象、佛像、菩萨、兽头、力士等形象,其间又分别以莲座和单檐小塔相隔,各种刻塑参差错落、变化有致,惟妙惟肖,非常可观。各种繁复的花饰,远观如绽放的花束,故华塔亦名花塔。这种塔在元朝后几乎绝迹,国内现存华塔总数也不过十几座。其艺术价值和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被梁思成先生誉为“海内之孤例”。

四层之上是塔顶部分,为八脊青塔,顶之最上冠以仰莲和宝珠。因塔顶早已缺失,且无历史资料作参考,故上世纪九十年代重修,此塔顶非原样。而其它部分,哪怕是重修前已几乎全部坍塌的四小塔,因有上世纪三十年代梁思成所摄之老照片在,重修之后还是能体现原塔构造和外观的。

现今华塔已不对外开放,无法窥见内部的惊艳构造。

天宁寺·凌霄塔(木塔)

天宁寺,旧名大藏院,据清光绪《正定县志》记载,天宁寺和凌霄塔同时建于唐懿宗威通年间(公元860—874中)。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赐名“承天寺”。政和年间(1111-1118)始称天宁寺。宋高宗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为祀奉父王徽宗,赐名“报恩广寺”,后又改“报恩光寺”。

当时寺院规模宏大,牌坊、重门、天王殿、前殿、后殿、凌霄塔等主要建筑自南而北依次排列。寺内殿宇早已坍塌无了踪影,现仅存凌霄塔。

进门处有一棵很大的泡桐树,还有两个表情特别可爱的石狮,象是两个小孩儿在斗气似的,我赶忙跑到他俩中间劝架。

凌霄塔,现存材料多为木质,故俗称木塔。该塔为平面呈八角形的楼阁式建筑,共九层。

塔身的下三层与以上各层结构迥然不同。下半部四层塔身、三层塔檐为砖仿木构,上半部五级塔身、六层塔檐为纯木结构。塔身之上为刹座、覆钵、仰叶、相轮、宝盖和宝珠组成的塔刹。整个塔形外观宏伟,而又显得轻盈挺秀。

通常的砖木混合结构塔,都是砖身木檐,可此塔砖、木上下各半,甚为罕见,乃全国孤例。

天宁寺院除凌霄塔之外,还有珍贵的碑可惜只有“重修天宁寺正殿记”和躺在南墙根的“重修天宁寺木塔记”能大体看清。

开元寺·须弥塔(砖塔)

开元寺全国各地都有,史载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下诏,令天下各州均置开元寺一座,现在特别有名的有泉州开元寺、潮州开元寺、福州开元寺、邢台开元寺,称全国四大开元寺。正定也有一座开元寺,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公元540年),原名净观寺,隋开皇十年(591年) 改名解慧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 重修后奉诏改今名,此时已是一座近二百年的古寺了。

正定也有一座开元寺,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公元540年),原名净观寺,隋开皇十年(591年) 改名解慧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 重修后奉诏改今名,此时已是一座近二百年的古寺了。

正定开元寺虽不大,但特别值得看,首先是格局。开元寺主殿为法船殿,西侧为砖塔,东侧即钟楼,这种塔楼对峙的平面布局国内仅此一例,反映了佛教寺院建筑从早期以塔为中心向晚期以殿阁为中心的过渡情况。开元寺至清后期,因年久失修,寺院废毁,殿堂塌落,仅存须弥塔和钟楼。

开元寺须弥塔,又称砖塔,始建于唐代贞观十年(636年),比大雁塔早了18年,虽经明清时代重修,仍保持明显的唐塔风格。其实对于开元寺塔的年代,梁思成先生早就有话在先,“就形制讲来,是正定四塔中之最古者,而实在的年纪怕是四塔中之最稚者。”

须弥塔是一座砖石结构的九级密檐式方塔,塔身建在高约1.5米的正方形砖砌台基上,塔平面为正方形。塔身第一层较高,下部砌石陡板一周,各面两端均浮雕一尊雄劲健硕的力士像,是清康熙初年之物。力士们相貌威猛,皆呲牙瞋目,负重感十足,极其生动传神。

正面辟石券门,门框刻以花瓶、花卉图案,上部是浮雕二龙戏珠,龙身纤细,连地面都雕饰花纹。

门楣上端嵌长方形石匾,镌刻“须弥峭立”四个楷书大字,是清代邑人梁维枢题字 。塔身宽度自第二层开始收缩,外观造型清秀挺拔,简洁古朴,稳重端庄,四角悬挂风铃。

二层以上的八层,虽然各设一方形小窗,但无台阶攀登,无法登高望远,很是可惜。

与须弥塔东西并立的就是那著名的半座唐构—钟楼,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唐代钟楼实例。

开元寺钟楼原貌,上层其实是清代特征的(来自网络)

林徽因早年考察开元寺钟楼

(来自网络)

所谓半座唐构是指钟楼的下层为唐代原物,上层为后世作品。

钟楼平面呈四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重檐歇山顶,柱网布置及下檐硕大的斗拱仍为唐代旧物,上层经清代重修,为晚清风格。1989—1990年依唐代风格进行落架复原性修缮。

楼上所悬铜钟造型古朴,亦为唐代原物,有县志和寺内碑刻记载。历史上曾与寒山寺古钟齐名,世称“南有姑苏寒山,北有真定开元”。

塔和钟楼北面原有一座建于的清代的正殿法船殿,“法船”是把佛法智慧比喻为船,拯救苦难海洋中的众生。资料显示1966年被拆除,现仅存殿基。据说殿中原有石船一条,上供铜铸一佛二菩萨像,取佛法如船之意,属海内孤例。不过梁思成先生对其评价不高,说殿是“毫无趣味的清代作品”,佛像“更是俗不可耐”。也许这就是被拆掉的原因。

法船殿向南,是清代小山门。 

法船殿老照片(来自网络)

开元寺内除了一塔一钟楼一山门外,还有一些其它文物。

在开元寺一角,有一只巨大的赑屃和几段残碑。赑屃为龙生九子之长,貌似龟,有齿,力大,好负重。因此其形象经常出现在石碑之下。安置在开元寺里的这座赑屃为五代时期遗物,青石质,长八米余,是国内现存最大的一只,鼻孔象猪,昂着脑袋,形象笨拙而可爱。

由于这个东西过于庞大,碑首和碑文被砸得分成无数块,专家们拼接了以后,把二龙戏珠的碑首和镌刻功德的碑文分开,放在了西首分立。据考证是五代时期后晋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的功绩碑,在后晋皇帝石敬瑭起兵之初,安重荣即带兵马支持,获封成德军节度使,镇守正定五年,后来安重荣起兵造反,兵败后被杀,其功绩碑可能在此时被捣毁埋入地下。

赑屃和碑并非开元寺旧物,而是2000年在正定府前街西侧施工中发现,后移至开元寺内。

三门楼,紧邻那碑文碑首而建。它初建于唐如意年间,为一座石、木混合结构的宏伟建筑。整座建筑体现出盛唐时期的建筑风格,较为珍贵的是其石柱、石梁上镌刻的许多佛像、佛经、赞语和题名。

由于年久失修,三门楼现已颓坏倒塌,仅存部分残断的石柱和栏额。遵循“不改变文物原貌”的修缮原则,正定县文保所对现存的柱枋进行粘接、补配、加固。只可惜那水泥做成的东西,没有做成仿古的架构,让人难以抒发思古之幽情,倒像是半拉子工程。

在开元寺南广场还有一处遗址考古现场,发现了晚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等7个朝代的连续文化层叠压,出土了近2000件文物,河北四大名窑瓷器都出现在这同一古文化遗址。

始建于公元540年的开元寺,寺内原始遗存已然不多。但这考古发掘,让这座拥有近1500年历史的寺庙,身影逐步清晰起来。

站在考古现场,能够真切感受到我们脚下的土地,就像一本厚重史书,随着考古发掘,则将它们一层层剥离开,让生活在今天的我们能够有幸得见前人的世界。

九朝流韵,文化明珠,在正定感受古城的魅力,圆中国梦,同时也不能落下美食。

真定郝家排骨,正定名吃,一家传承着祖上排骨烹饪秘方的百年老店。汤汁一直用的是老汤,原汁原味,熬制出来的肉质颜色发红,即使放置凉了颜色也不改变。

此外,正定的八大碗也是传统美味,所谓八大碗是八种蒸菜,北方许多城市都有,但作法各有千秋。

正定大概是我迄今为止行过的最充实的县城了。短短一天时间,不断在震撼中度过,提到最多的字眼就是孤例。

正定确实像是一片被施了魔法的地方,这里留住了时光的脚步,留住了历史的脉络,留住了古人的智慧,也留住了人们对古代美好的念想!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