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定访古----正定四塔

 木香草堂 2019-11-30

正定访古(1):风动碑·古城墙

       

早晨8点半出发,打车到西客站,乘9:53分的D125次动车去石家庄。12点多抵达石家庄,出站后打车到正定。半个小时就到了。入住宾馆,午饭是在一家清真餐馆,羊肉烧卖,味道不错。

距离宾馆不远就在街边找到了我们此行寻访的第一处文物:风动碑。“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珍贵的唐碑竟然就在街边上,只建有一个碑亭将其罩住,使其免受风吹雨淋。这大概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正定文物资源之丰富吧。

正定访古(1):风动碑·古城墙


    正定访古(1):风动碑·古城墙    
    正定访古(1):风动碑·古城墙

来前查资料,都称此碑为“风动碑”,其实这块碑的“学名”是: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碑。因为当地俗传石碑有风则摇,故又名“风动碑”。

因为有个碑亭,要看到石碑的全貌就得到碑亭跟前。碑身十分雄伟,高 5米多,宽超过2米。唐永泰二年(766年)刻立。记述的是滹沱河洪水冲毁正定城墙,成德军节度使李宝臣主持修复的功绩。

这位李宝臣可不是个凡角,先是随安禄山起兵反唐,后来归顺唐朝,被封为成德节度使,是唐朝末年藩镇割据的重要人物。这座颂扬其功绩的石碑便为研究唐代藩镇割据时期河北地区的历史提供了珍贵文字资料。此外,这座石碑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也很高。碑文由由唐代支度判官、朝散大夫兼监察御史王佑撰文,唐朝散大夫行太子司仪郎王士则书丹。

正定访古(1):风动碑·古城墙

王士则在书法史上好像并没有什么名气,但这块碑的书法却为历代书家所称道。仔细看,碑身表面已经有明显的风化脱落,部分碑文已不可辨识。但大部分碑文还是清晰可见,书法遒劲有力,刻工精美。保存完好的唐碑在全国应该都不多见了,更可况是这么巨大、刻有上千字的唐碑,更是罕见。不同于后人摹写的碑帖,这块碑上的石刻,保留的是唐代书法的原貌。

值得一提的是,“风动碑”自公元766年树立后,历经1300年,碑址未曾变动,一直立于此地,这也是很难得的。

李宝臣主持修复的正定城墙,早已不存,现在我们还能看到残存的城墙是明朝所建,周长24华里,但现在只剩下断断续续的土墙。我们在新修复的南城门旁边就看到了残存的土城墙,已经是草木茂盛。当年这些土墙外边应该都是包着城砖的,大概都给拆了去盖房子了吧。

正定访古(1):风动碑·古城墙


    正定访古(1):风动碑·古城墙

新修复的南城门十分雄伟,原先的正定城墙有四座城门,东曰迎旭,南曰长乐,西曰镇远,北曰永安。现在只留下一些城门遗址,大概是因为旅游开发的缘故,修复了南门城楼,据说城门上嵌的石匾额“三关雄镇”是古城墙上的旧物。

南门里面的南大街,不过几百米长,但大街两侧便集中了“正定四塔”中的华塔、青塔、砖塔,可以说个古塔之街。过了十字路口再往北就能看到风动碑。

正定访古(1):风动碑·古城墙


    正定访古(1):风动碑·古城墙



正定访古(2):正定四塔之凌霄塔(木塔)

      正定访古(2):正定四塔之凌霄塔(木塔)

“风动碑”往南是一个十字路口,由路口往东,走不远就看到一座古塔巍然耸立,那就是正定“四塔”之一的天宁寺凌霄塔。

小小正定城内,有四塔耸立,且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在全国大概也仅此一家吧。四塔之中,凌霄塔最为高大,塔高 40.98米,加上塔基,高达60米,亦为正定城内最高的古建筑。

凌霄塔因塔身多系木结构,当地百姓俗称木塔。但从外面看,却完全是一座转塔,看不到木结构的痕迹。查资料才知道,塔身一至四层为宋代在唐塔残址上重修,全砖结构,其上各层则为金代重建,为木结构。

正定访古(2):正定四塔之凌霄塔(木塔)


    正定访古(2):正定四塔之凌霄塔(木塔)

因为分别建于两个朝代,所以凌霄塔的塔身下面四层与上面五层的外观迥然两样。下四层,每层之间的高度明显比上面的五层高得多,每层的斗拱、角柱均为砖仿木结构。四至九层的斗拱、檐飞皆为木制。整座塔为典型的密檐楼阁式,平面呈八角形,逐层收窄,形成一个漂亮的抛物线外廓,稳重之间不失柔和。

但凌霄塔最有价值的并非其外观,而是其内部构造,在其塔身第四层中心部位竖立一根直达塔顶的木质通天柱,并用放射状八根扒梁与外檐相连,这样的结构对塔身稳定性非常有利。这也是古代修建木塔常用的方法,然而,塔心柱保存下来的实物仅此一例。

可惜的是,现在不让游客进入塔内参观。只能在外边看一看外观。凌霄塔所在的天宁寺,也在民国初年被毁,主要建筑独存凌霄塔。

正定访古(2):正定四塔之凌霄塔(木塔)



正定访古(3):正定四塔之开元寺须弥塔(砖塔)

       正定访古(3):正定四塔之开元寺须弥塔(砖塔)

正定四塔中的另外三个塔挨得很近,在同一条大街上,相距不过几百米。先到开元寺,这是始建于东魏的寺庙,唐开元年间改名为开元寺。至清后期,因年久失修,寺院废毁,殿堂塌落,仅存钟楼和须弥塔。

一进去就看到这两处珍贵的建筑遗存。须弥塔看上去很眼熟,与我在西安看到的大雁塔、小雁塔很像,都是方形砖塔,“体型”恰好介于大雁塔与小雁塔之间,既不是大雁塔那般雄浑壮观,又不似小雁塔那般纤细。文字介绍上是这么说的:塔身建在高约1. 5米的正方形砖砌台基上,塔平面为正方形,密檐九级,举高39.5米。石腰线以上全部由青砖砌筑。正面辟石券门,门框刻以花瓶、花卉图案,门循浮雕二龙戏珠。每层砖砌迭涩檐,四角悬挂风锋,是叠涩出檐塔的典型作品。

正定访古(3):正定四塔之开元寺须弥塔(砖塔)


    正定访古(3):正定四塔之开元寺须弥塔(砖塔)
    正定访古(3):正定四塔之开元寺须弥塔(砖塔)

与其他塔一样,须弥塔也是逐层收缩,但不是那种收成那种弧线的外形,而是收成直直的斜线,使其外观清秀挺拔,简朴大方。塔身正南面有一石券门洞,上面刻有“须弥峭立”四字。

仔细观看塔基四个拐角各有一对石刻力士承托,这八个大力士或肩扛,或手托,都肌肉雄健、栩栩如生。

不过,须弥塔虽然外形为唐塔,但梁思成考察后认为,此塔是明朝按照唐代的风格重修的。“就形制讲来,是正定四塔中之最古者,而实在的年纪,则明嘉靖四十一年修,怕是四塔中之最稚者。”

正定访古(3):正定四塔之开元寺须弥塔(砖塔)

正定访古(3):正定四塔之开元寺须弥塔(砖塔)

正定访古(3):正定四塔之开元寺须弥塔(砖塔)

须弥塔东边是钟楼,是一个平面呈正方形的二层楼阁式建筑。其大木结构、柱网、斗拱都显示了唐代建筑的特征,被考证为晚唐建筑,据说上层木构件还有相当部分保持了唐代原貌,1988年列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梁思成在第一次考察正定时就注意到这座钟楼,他在《中国建筑史》中特别提到了这个钟楼:“除佛光寺大殿而外,尚有河北正定县开元寺钟楼为可能之唐代木构。开元寺钟楼已大经后世修改。其外貌已全非原形。外檐下层似为金元样式,上层则清代所修,内部四柱则极壮大,其上斗拱雄伟,月梁短而大,以形制论,大有唐代遗构之可能。”1988年,对钟楼进行了“落架复原性修复”,使钟楼恢复了晚唐风格。

砖塔与钟楼,一东一西,左右相对,这种布局是在其他寺院没有见过的。而这种塔和钟楼并列而立的布局,正反映了佛教寺院从早期以塔为中心向晚期以殿为中心的过渡情况,门口的介绍说,此种布局是我国现存寺院唯一的实例。

正定访古(3):正定四塔之开元寺须弥塔(砖塔)

在砖塔与钟楼北侧,本是寺院的主殿:法船正殿,但已被毁,只剩下大殿的砖石地基尚在。

在南边石基上整齐排列着三排16根石柱,这是开元寺三门楼遗址。三门楼原为单檐歇山顶建筑,但后来颓坏倒塌,残断石柱散乱于寺中。前几年,将尚存的柱枋进行粘接、补配、加固,重立于原址。从残存的这些石柱看,三门楼应该是面阔五间,进深两间。

正定访古(3):正定四塔之开元寺须弥塔(砖塔)

我觉得这种文物修复方法很值得提倡,不但让人领略到文物的部分原貌,又有残缺之美,比重修一个假古董强多了。

在三门楼遗址旁边还陈列了一座巨型赑屃,这是前两年刚刚发掘出土的,被移至开元寺陈列。这座赑屃重107吨,为目前我国龟型古碑座之首,从旁边出土的碑刻看,已有千年历史。
    正定访古(3):正定四塔之开元寺须弥塔(砖塔)
    正定访古(3):正定四塔之开元寺须弥塔(砖塔)
    正定访古(3):正定四塔之开元寺须弥塔(砖塔)
    正定访古(3):正定四塔之开元寺须弥塔(砖塔)



正定访古(4):正定四塔之临济寺澄灵塔(青塔)

       正定访古(4):正定四塔之临济寺澄灵塔(青塔)

到临济寺主要是来参观寺内的澄灵塔,但其实临济寺本身在佛教上的地位也很高——是佛教禅宗临济宗的祖庭。

澄灵塔就是临济宗创始人慧照禅师的衣钵塔。唐末,义玄大师驻锡正定城外临济院创立临济宗,四方信徒纷纷来此参师求学,极盛一时。他不仅将江南广为流行的禅宗传播到北国,而且以北方人豪迈勇猛的气质,阐发禅宗新义,为禅宗的发展开创了新局面。义玄逝寂后,唐懿宗赐溢慧照禅师。众弟子在城内东南隅建衣钵塔葬之,名曰“澄灵塔”。随后,临济院迁至该处,更名临济寺。

正定访古(4):正定四塔之临济寺澄灵塔(青塔)


    正定访古(4):正定四塔之临济寺澄灵塔(青塔) 

宋代以后,禅宗中的两大支派临济宗与曹洞宗特别昌盛,在佛教中有“临济临天下,曹洞曹半天”的说法。我在临济寺看到了一块牌子,上面甚至说,临济宗不但是禅宗主脉,而且成了中国佛教主流,“汉传佛教的僧人,十有其九是临济子孙”。我对佛教无甚研究,不知此说是否确凿。临济宗传入日本后,成为日本的第一大宗派。日本临济宗也认正定临济寺为其祖庭,视澄灵塔为其重要的祖塔之一,曾多次派遣代表团前来拜谒祖塔。

但临济寺大部分建筑均已被毁,1980年代之后,先后重建了大雄宝殿、法乳堂、传灯堂以及山门殿等建筑。现在寺内只有澄灵塔是惟一保存下来的古建筑,但也在1985年进行了大修。

正定访古(4):正定四塔之临济寺澄灵塔(青塔)

澄灵塔始建于义玄大师圆寂的唐咸通八年867年,金大定年间重修,所以现在被认定为金代建筑,于2001年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不知道为什么,在正定民间将此塔俗称为青塔。对此塔的文字介绍是这么说的:八角九级密檐式实心砖塔,高30. 47米,建在八角形石基上。台基之上设须弥座,其束腰部分雕饰极其富丽的奇花异鸟图案,其上为仿木构砖雕斗拱、平座、栏杆;再上即砖制三层仰莲以承托塔身。塔身第一层甚高。正面设对开式拱形假门,侧面饰花棂假窗。转角处作圆形倚住。塔身的八层檐相距甚近,给入以重檐密布之感。从整体看,除第一层掾飞和各层角梁为木制外,其余各层檐下斗拱和平座栏杆均系砖仿木构。塔顶以砖雕刻的刹座,以铁铸的相轮、仰月、宝珠,增加了佛塔的庄重。

按照这个介绍仔细欣赏了塔的细部,越看越觉得塔设计精巧,尤其各层的雕饰十分细致,富于变化,整体造型也很优美。梁思成对澄灵塔的评价是:“清晰秀丽,可算塔中上品”。

正定访古(4):正定四塔之临济寺澄灵塔(青塔)


    正定访古(4):正定四塔之临济寺澄灵塔(青塔)
    正定访古(4):正定四塔之临济寺澄灵塔(青塔)




正定访古(5):正定四塔之广惠寺多宝塔(华塔)

      正定访古(5):正定四塔之广惠寺多宝塔(华塔)

在临济寺僧房的二楼走廊,就能看到南边的华塔,走过去很近。这是“正定四塔”中我们参观的最后一座,前三塔虽说也是造型各异,但总的来说还都是很“常规”的塔,而华塔则完全是“非常规”的了。

华塔由主塔和附属小塔构成,全用砖砌。主塔底层四隅各有一座扇六角形亭状小塔。主塔有四层,高315,一至三层平面呈八角形,很宽大,看起来像是一座楼阁式建筑。塔身刻有精细的假窗装饰,各层檐下还有着砖仿木构斗拱。

正定访古(5):正定四塔之广惠寺多宝塔(华塔)


   正定访古(5):正定四塔之广惠寺多宝塔(华塔)

塔的精华在于主塔第四层,是个圆锥体,有点类似藏传佛教中的白塔。塔身塑满雕像,有菩萨、力士,更有狮、象、青蛙等动物,造型逼真,生动传神,排列有序,塑工精细。看上去,如同一个动物雕塑群,这是佛塔中从来没有见过的。

而从塔的整体造型看,小塔环抱主塔,高低错落,主次相依,精巧华丽。这种造型也是十分独特的,有说法认为这种中心大塔结合四角小塔是造型是金刚宝座塔的变体,我也认同这种观点。变体本身已很罕见,再与花塔结合,就更是绝无仅有了。

来前做功课,看到介绍说这座塔“不仅是我国华塔中最优美的代表,也是我国砖塔中造型最为奇异、装饰最为华丽的塔”,我怀疑是不是夸大其词。但是当我看到华塔,就觉得这种说法毫不夸张,这绝对是现存古塔中的稀世珍宝,难怪在1961年就被列为首批180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单。

有塔就有寺,华塔所在的是广惠寺,所以也叫广惠寺多宝塔。但现在广惠寺已殿宇无存,仅余孤塔。华塔始建于唐贞元年间,金、明、清皆有修葺。根据塔的结构形式和第一层内壁上墨迹推断,该塔应为辽金遗物。

   正定访古(5):正定四塔之广惠寺多宝塔(华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