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坚持做一件事?以我们读RAZ为例

 帝都果妈不焦虑 2021-12-14

文:果儿妈妈

之前我发过一篇推文,原计划把自驱力的动力和习惯培养方式都写一遍。但是仅仅动力,就写了挺多。所以那篇文章很少涉及到后半部分内容。

自我驱动型小朋友的动力来自哪里?谈一点自己的感想

果果年龄还小,我也不想在太多方面过重过早加码。所以,我们坚持的最好的一件事,也就是读RAZ了。

很多家长都把RAZ誉为英语分级读物届的第一神器。哪怕用牛津树、海尼曼等其他分级读物进行英语启蒙的,或早或晚都会转向或补充RAZ。但经常会有家长问:“RAZ很好,但是小朋友就是不喜欢怎么办?”、“低级别太枯燥,完全不愿意看,怎么办?”

以此为例,简单说下我们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01

补充背景知识


我们从B级别开始看的,已经是有一定故事情节的短句了,相比AA和A更有意思。但如果把这些书拿给小朋友,他一定会选择封面花花绿绿的虚构故事,比如Carlos、Maria的故事,the Monsters的故事,逐一把这类书都看完,才会选择其他的,或者干脆剩下一摞非虚构故事,不再看了。

要知道这些非虚构故事,才是RAZ的精华。为了让他愿意看这些nonfiction故事,我们可没少想办法。首先,经常带他去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玩,在游玩过程中友情提示,某个动物或其他事物在XX本书上也出现过。其次,买回来各种DK大部头书籍、祭出BBC各类纪录片,趁他心情好的时候见缝插针看一会儿。这些措施或多或少,取得了一些成效。

小朋友普遍会对自己有所了解的事情感兴趣;如果是全新的知识,可能会不感冒。RAZ低级别涉及到动植物的内容比较多,中高级别则有很多美国的政治、文化内容。如果平时有所了解,对书籍的接受度肯定会更高。

02

带着问题阅读


偶然的机会,我给他报名了一门大自然课程,课堂内容就是讲各种动植物、人体等。每节课,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小朋友都很积极主动。

老师的上课方式比较新颖,并不仅是干巴巴的陈述或者展示各类精美的图片;而是围绕着课程内容,用夸张的语气提出5-6个问题,由小朋友回答。待小朋友回答完,再公布正确答案,并讲解相应的知识点。答对一个问题,小朋友都可以得到一张贴纸。下课前,老师还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小朋友记住这些问题,回家再考考爸爸妈妈。

其实,RAZ、牛津树本身就是类似的套路。Before Reading有若干问题,After Reading有对应的小任务。如果有教案Lesson plan,上面指导的会更加细致。

家长需要大致看一遍书或者教案,或者凭借经验,提出几个相关问题,勾起他们的兴趣。下图是B级别的一本水族馆的书,看书之前,可以一起回忆去水族馆的见闻,猜猜书本里面都有哪些动物,等等。

03

设置奖励措施


奖励措施也可以很讲究,比如小奖励、大奖励,实物奖励、虚拟奖励等等。

金钱奖励?

果果看B-D级别的时候,只愿意听不愿意跟读。最开始我对他也没有要求,大家都很开心。当我要求他必须跟读的时候,抗性很大。

为了激励他跟读,我还特意去银行换了几百个一元硬币。每跟读一篇文章,奖励他一枚硬币,他可以存到小猪存钱罐里。但他年龄还小,根本不理解金钱的意义,也没有购物的欲望,效果一般。

如果小孩子年龄大了,这种奖励效果会更好,当然也需要注意其副作用。

完成任务奖励?

也有家长要求每次完成若干本书,看完之后可以自由活动,想干嘛干嘛,想玩什么好玩的玩具就玩什么,或者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给孩子一定自由的空间。但这个自由空间也是有要求的,必须首先高效完成既定的任务。如果磨磨蹭蹭,把时间耽误了,就没有自由活动的时间了。

我认为,这种方法也会很有效,只要有吸引孩子的其他事物。

曾经在某论坛看到,一个家长要求看完整一个级别的书之后,可以得到一根雪糕。小朋友不愧为坚定的吃货,为了这个目的,持续不断的努力。父母最了解孩子,这就是对症下药。不过,吃过多甜食,不仅容易超重,还有害视力,谨记。

精神鼓励、同伴压力

有段时间,我们参加过一个线上英语课程。老师建立了课堂群,要求连续打卡60天,可以领取奖品。

小朋友们不爱听家长的,但都很听老师的话,逐渐都开始打卡。果果受到他们的鼓舞,也开始每天积极主动的打卡。老师也会在群里对每一个打卡的小朋友给予相应的鼓励——其实也就是一些鼓励的话,外加很多可爱的表情符号。但是,小朋友们都很受用。

这估计就是精神鼓励和同伴压力(peer pressure)的积极作用吧。人们都喜欢和周围同龄人比较,小朋友们也不例外。

贴画奖励,居然还能学点知识

和大多数小朋友一样,他连续读一段时间后,也会倦怠,表示不想再看了。又到打鸡血的时候了。

想想各种线下课,都是奖励贴画的。我买了各类贴画,国旗的、葫芦娃的、西游记的等等,每读一本书,就可以得到一张贴画。集齐n多张贴画,也不能召唤神龙。

他得到了如上的国旗贴画,正好贴在世界地图上。不论目的,读书欲望总算被调动起来。不知不觉,他倒是认会了七大洲和很多国家名称,算是意外的收获。

更意外的是,RAZ第J级别之后,会有很多国家的介绍,比如阿根廷、巴西、法国等。由于有那么一丁点地理知识积累,他还挺喜欢这类书。他喜欢这类书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国家介绍书本的Quiz始终只有五道……

友情提示,贴画可根据小孩子的兴趣选择,并不限于上文的例子。另,建议适当提高赢得贴画的门槛,比如每读2-3本得到一个贴画。RAZ一个级别那么多本书,很快就能消耗完的。

大奖励来了

此外,也可以和小朋友约定看完一个或者若干个级别的书籍,获得较大的奖励,比如他们心仪的玩具,或者去一次游乐园等。当然,得到奖励的标准,也可以是看完XXX本nonfiction故事,原因你懂的。

我当时就设置了读完三个级别,可以得到一套哪吒玩具(刚看完电影,正着迷中);读完150本nonfiction故事,可以得到重力轨道球一套。

如果你是一个言出必行、又不轻易满足小朋友愿望的家长,设置这些奖励措施一定很有效果。

奖励措施的副作用

以上奖励措施,偶尔为之,或者推进困难时采用,会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不能长期过度使用。如果使用不当,可能造成小朋友目标错位,为了奖励而为之,凡事都要讲条件,助长贪婪的心理。

在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德西效应”, 德西效应(Westerners effect)认为适度的奖励有利于巩固个体的内在动机,但过多的奖励却有可能降低个体对事情本身的兴趣,降低其内在动机。

为了避免这些副作用,家长要更多的给予孩子精神奖励,肯定他们所取得的进步,使之获得精神层面的满足;帮助他们找到做事情的乐趣和成就感;不定期奖励孩子的进步,激励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04

制定任务表/积分表


幼儿园老师提醒,要给孩子制作作息表,保证每天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大概是怕我们超长的疫情期间,生活极度不规律。

我趁机给果果说,老师要求制作作息表/任务表哦,必须每天定点起床、吃饭、午睡等等,必须每天完成几本书,等等。除了午睡这项以外,小朋友最听老师的话了。我们当时制定的任务表也更新换代,存在好几个版本,比如下面两种。

这本质上是培养孩子时间管理的能力、自我驱动力,也有很多变种形式,比如惯例表Routine、日程表Schedule、任务表To-Do-List、打卡表Checklist、进度表Progress Chart等等,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需求DIY。

我在网上看到过下面左图这种颜值特别高的;也有指导孩子,按照重要/紧急原则,自主安排各项任务的右图,种类不一,适用就好。

05

写在最后


以上仅是以我们读RAZ为例,简单阐述如何坚持。其实,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如此,不怕慢,就怕停,立即、马上、持续去做就行。

据研究,大脑构筑一条新的神经通道需要21天时间。所以,人的行为,经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而90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

作家格拉德威尔提出过一万小时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一本1万字的书,音频大约一小时。一万小时,能读多少书?能做多少事情?


点滴积累,厚积才能薄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