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会陈皮的假“科普”,别再胡说八道了

 新会陈皮人家 2021-12-14
进入信息化时代,人们可以自由地遨游在浩瀚的网络海洋,很多知识都可以信手拈来,但没有经过把关的信息纷繁芜杂,真假难辨。

新会陈皮的知识也是,如果不是有一定的陈皮知识储备及经验,都难以分辨网络上的“教学”、“科普”。


看到一个自称是陈皮科普号的博主,在某平台写了如下这样的“科普文”,教人如何买陈皮
该篇“陈皮科普文”通过简单粗暴地以画圈圈的方式把新会11个镇区产出的陈皮进行口感上的归纳,表示只有会城那几条最有名气的村落所产出的新会陈皮才值得购买,而其他镇区产出的新会陈皮“没有价值”,只要商家回答不是这几条村就可以“秒了”(大概是不买的意思)。


然后他还可以免费帮人“看图鉴别陈皮”,能通过果蒂大小来区分树龄,这样做是为了“净化陈皮市场”。

事实上,只看图片是极难鉴别陈皮的。

鉴别陈皮需要多方面的考量,除了观色、还需要闻香、尝味、抚摸陈皮感受其干湿、轻重、厚薄的程度。新会柑树的树龄也不能通过看果蒂大小能分辨。

这位博主所说的8点里头,第3、4点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第3点:干仓湿仓是引用普洱茶储存陈化的概念,但陈皮行内没有明确定义干湿仓储存。
一般认为“湿仓”陈化的陈皮,是经过加湿加热再烘干等进行加速陈化的行为,这样陈化的陈皮也称“工艺皮”。
而干仓则是符合地方标准要求的自然储存陈化的储存方式。那自然是选干仓比较好。
不过,根本没有商家会标榜自己卖湿仓陈皮的,所以问了也是白问。

第4点:选圈枝或驳枝都没有问题,圈枝是精品,驳枝注重性价比,看自己的需求就行。

剩下的几点,小编讲讲自己的见解。

1. 影响陈皮品质和口感的成因有很多,树种、树龄、树势,种植方式、种植条件等等,产区虽然有一定影响,但只谈产区,粗暴地概括某一条村什么口感,某一个镇是什么口感,实在过于片面。

2. 青皮破气,红皮理气,功效不同,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跟南北方没关系。
青皮、二红皮、大红皮的不同之处

3. 圈枝和驳枝肉眼基本区分不了。还需要闻香、尝味,最好是到果园里看树。
肉眼分辨圈枝皮和驳枝皮?抱歉,不太可能

能看出来这位博主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讲陈皮知识不讲产区就要“否定陈皮品质”

但小编觉得知识和品质没什么必然联系,吹得天花乱坠不见得质量就好,默默无闻也不代表品质就差。

新会陈皮行业还不够规范,所以各方都可以有自己的见解,但是单纯地否定新会其他镇区出产陈皮的品质、价值和口感,对行业整体是一种伤害。

正规的陈皮知识来源

近年来,新会陈皮被赋予了茶叶的品味属性,但在品味方面还没有太明确的行业规范,希望行业未来的发展能更加规范,因为在品味、闻香方面,新会陈皮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是非常巨大的。

只以产区定品质,就好像看只看颜色定年份,都是低级的做法。

但有一句说得在理:自己试喝过,味道好,价格公道,就可以下手。

因为口感一事,从来都没有规章、也无定论,所以看再多“知识”都抵不过喝一口陈皮水尝尝味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古人诚不欺我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