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的汉文帝霸陵终于找到了,汉文帝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

 兰天35 2021-12-14

本次考古工作确定了汉文帝霸陵的准确位置,解决了西汉十一座帝陵的名位问题,对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制度的深入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文 | 河 西
抖音博主“韭书房”没穿上衣就出来录了条视频,出了什么大事让这位知识博主这么激动?
原来是12月14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发布了西汉帝陵项目最新考古成果,西安白鹿原江村大墓证实为汉文帝霸陵。
图片
江村大墓就是西汉孝文皇帝刘恒的霸陵,考古人员在陵区内三处地点发掘了7座大型陪葬坑,出土了大量西汉典型着衣式陶俑。在长约40多米的外藏坑里,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密密麻麻的陶俑,而且大量陶俑都是彩绘的裸体陶俑,在考古学中被称为着衣式陶俑。根据考古人员初步清理,这些陶俑的数量足有上千件。

图片

江村大墓外葬坑出土文物(图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白鹿原,又名灞陵原,汉文帝霸陵在这里属情理之中。问题是以前人们一直认为汉文帝霸陵在“凤凰嘴”,在白鹿原东北角。
这一次真正的汉文帝霸陵被发现,又是盗墓贼引出的历史真相。
2002年,发生在美国的一次拍卖会,第一次把江村大墓推到了中国考古学家面前。6件从这里被盗出境的西汉黑陶俑出现在美国索斯比拍卖行的拍卖图录上,即将被拍卖。我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及时进行了交涉。
经过多方努力,这6件陶俑于2003年回到西安。随后,相关部门对这6件陶俑的来历展开了调查,最终确定是盗墓分子从江村古墓盗掘的。
随后,考古人员对这里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结果让考古人员大吃一惊,这里竟然隐藏着一座有着四条墓道的亚字形大墓。那么,这座大墓的主人又是谁呢?
你要知道,“亞”字形在古代社会实际上主要是帝王来用。而且这座墓葬边长70多米,东边墓道达100多米,诸侯王的墓葬也就是30米到50米、60米的样子,所以这座墓葬很可能是帝王墓。
图片
江村大墓地处西安东郊白鹿原的西端,东北约800米处为窦皇后陵,西南约2000米处为薄太后南陵,北部约2100米处为原国保单位霸陵所在“凤凰嘴”地点。考古勘探确认“凤凰嘴”地点并无汉代墓葬遗存,排除为霸陵的可能。
江村大墓地表无封土,墓室边长约72米、深30余米,墓室四周发现110多座外藏坑,外藏坑外围有卵石铺砌的陵园设施(暂定名“石围界”),边长约390米,石围界四面正中外侧有门址,推测可能为独立的帝陵陵园(窦皇后陵也有独立的后陵陵园)。江村大墓与窦皇后陵外围发现陵园园墙遗存,推测共处同一座大陵园内,大陵园东西长约1200余米,南北宽约863米。考古发掘了江村大墓的8座外藏坑,出土大量文物。江村大墓的形制、规模均符合西汉最高等级墓葬规格,加之其周边分布窦皇后陵、薄太后陵,专家确认江村大墓为汉文帝霸陵。
本次考古工作确定了汉文帝霸陵的准确位置,解决了西汉十一座帝陵的名位问题,对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制度的深入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那么,历史上的汉文帝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汉文帝(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第四子,他就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
图片
汉文帝刘恒是出了名的孝子。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这就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故事。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历史时期,宅心仁厚的汉文帝可能是对底层人民最友好的封建皇帝。中国历史上曾经废除过农业税,正是在汉文帝执政时期,那是在汉文帝十三年,即公元前167年。
汉文帝以秦亡为鉴,深知百姓生活之乐苦对政权安定的意义。汉文帝励精图治,而且是出了名的节俭,试举一例:汉文帝自己常常穿着粗布衣服,所宠幸的慎夫人,为了省布料,衣服的裙摆通常较短,这叫“衣不曳地”,为的是为天下人做榜样。
古代大户人家能做到这么节俭的都不多见,何况是一代帝王!
汉文帝从代国来到京城,即位二十三年,宫室、园林、狗马、服饰、车驾等等,什么都没有增加。但凡有对百姓不便的事情,就予以废止,以便利民众。汉文帝原本曾打算建造一座高台,召来工匠一计算,造价要上百斤黄金。汉文帝说:“百斤黄金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产业,我承受了先帝留下来的宫室,时常担心有辱于先帝,还建造高台干什么呢?”
这都记载在司马迁的《史记·孝文本纪》中,读司马迁《史记·孝文本纪》真的很感慨,虽然有历史的局限性,但是从本性上来说,这么爱护人民的帝王在中国历史上真的是少之又少。
生前,汉文帝还要求建造他的陵墓霸陵,不修高大的坟,要节省,不要烦扰百性。后元七年六月己亥日,汉文帝在未央宫逝世。留下遗诏说:

“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今崩,又使重服久临,以离寒暑之数,哀人之父子,伤长幼之志,损其饮食,绝鬼神之祭祀,以重吾不德也,谓天下何!”

我们翻译一下:

“当今世人都喜欢活着而不乐意死,死了人还要厚葬,以致破尽家产;加重服丧以致损害身体。我认为很不可取。况且我生前没什么德行,没有给百姓什么帮助;现在死了,又让人们加重服丧长期哭吊,遭受严寒酷暑的折磨,使天下的父子为我悲哀,使天下的老幼心灵受到损害,减少饮食,中断对鬼神的祭祀,其结果是加重了我的无德,我怎么向天下人交待呢!”

这可能就是为什么,现在确定下来的这座汉文帝霸陵,并没有封土的原因所在,相比秦始皇陵像山一样的封土堆,光这一点,我们也确实可以说,汉文帝是一位爱民如子心系人民的好皇帝!
汉文帝刘恒深受黄老之学的影响,《老子》这样一本帝王之书常被人误以为只是在讲形而上学,而汉文帝刘恒却能从中体味出到底什么是“治大国若烹小鲜”,因而,他的执政理念被认为是“无为而治”的典范。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老子《道德经》

但是就是这个刘恒,却又反过来影响了老子的《道德经》。这是怎么回事呢?
《老子》的第一句,我们都很熟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但是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却写作“道可道,非恒道也”,与现在的通行本不同,这是因为避汉文帝刘恒名字的讳而改成现在这样的。
不仅如此,《老子》中的“常”字,除有6处原本就写作“常”字之外,其余都写作“恒”字,因避刘恒讳而改“常”字。当然了,现通行本《老子》不仅避了刘恒的讳,还避了刘邦、刘启、刘彻和刘弗陵这四代汉朝皇帝的名讳,这是历史造成的,虽然意思差不多,并没有改动太大。
图片
今天,汉文帝的墓终于确定了,以后恐怕也是会建成博物馆供游人参观的。如果你去当地游玩,在观赏文物的同时,也可以多了解一下这位中国历史上很重要的皇帝,他的人生生平和治国理念,如果他走了一条秦二世胡亥的路,汉朝的历史走向恐怕就不会是现在这样了。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