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几年前的一件趣事:女儿邀我们去特色酒楼尝鲜,她们开车先往,我骑上接孙专用自行车,去幼儿园接了小外孙直奔目的地。就餐时外面下了一阵雨,宴罢出得门厅,女儿拿出毛巾将自行车后座儿童座椅上的雨水擦净,却忽略了骑车人的坐凳。我仰天大笑随后严肃指出:只顾儿子,不顾老子!独生女羞了个大红脸,赶紧重新拿毛巾把我的坐凳连擦几遍.....平心而论,我们这件小棉袄挺温暖挺给力,父母交办任何事,只需说一遍,立马办得妥妥的。去年她奶奶眼镜丢失了,女儿接到电话后立即驱车赶回季市,将老太接来城区配上眼镜。大年三十,她还为奶奶洗脚剪指甲,老太高兴的说:“享到孙女的福了!”今年正月冠状病毒肆虐,她穿越几道封锁线,主动买来羊肉螃蟹送给孤身住在老家的姑姑。那年的视而不见,实乃一时疏忽。尽管如此,响鼓还要重锤敲,好家风要培育,传孝道需弘扬。
记得小时候,老祖母常给我们讲二十四孝的故事。一九九二年,交通局组织所属各单位党支部书记到江阴华西村参观,站在农民公园二十四孝雕像前,我给同伴们讲述历代孝子的故事,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带队的党委副书记邢老头,见我讲的头头是道,甚为惊奇,我不无骄傲的回答他们:“我从小就听熟了奶奶讲的这些故事。”我父亲是远近闻名的孝子,搞政治运动的岁月,每晚开会学习,他夜半归来,必到祖母床前整理被我们踢乱的鞋子,怕祖母“三寸金莲”小脚起夜不方便。好几次我从梦中醒来,看见他蹑手蹑脚在踏板上为祖母摆正那双尖尖小鞋。父亲的孝道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打上深深的烙印。长辈的言传身教,让我们这代人都注重孝道。兄弟姐妹不是比谁当官,比谁发财,也不是比吃比穿比潇洒,而是比谁更孝敬老人。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家就被评为靖江市五好家庭十佳标兵户。一九九七年九月,应家乡政府邀请,在季市影剧院,面对全场父老乡亲,我讲述大家庭兄弟姐妹亲密无间,婆媳妯娌和睦相处,养老爱幼的真情实例,台下掌声一片。三年前考虑老妈年迈,我和小弟轮流将她接到自家赡养。老人血压高冬天不便去浴室,妻在家中的淋浴房服侍她洗完澡,迅速把老人搀扶到暖和和的床上,六十六岁的妻跪在床帮上,用电吹风为八十八岁的娘吹干头上湿发,避免老人着凉。我随后将切成薄片的一盘水果送到床头,让老妈“围着火炉吃西瓜”。平时为解老人寂寞,妻家务之余陪她下跳棋五子棋。每天下午我则陪老妈去健身广场走上几圈,老人心情好,所以身体好,精神好。看着老妈在塑胶跑道上,腰板挺直昂首阔步的走法,我突然想起“人说山西好风光”这首歌,仿佛觉得最后几句歌词就是写的我妈。我当却绘声绘色给她演唱起来:人有那志气永不老,你看那白发的婆婆,挺起那腰杆儿也像十七八。老妈开心的笑了,娘亲笑口常开是我们的光荣,老人健康长寿是我们的福气,无论多大年纪,有妈就有根,娘在家就在!。俗话说,孝顺还生孝顺儿,忤逆只养忤逆郎。这里面除基因遗传外,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是主要原因,所谓一代做给一代看,就是这个道理。小孙子刚上幼儿园我就给他讲二十四孝的故事。那次女儿俩口子吵架,女婿拂袖而去,骄傲的公主哪受过这般委屈,伏在阳台上抽泣。六岁的小孙子立即找来纸笔,连忙跑到厨房,踮脚凑到他外婆耳边:“妈妈哭了,你赶紧给我写,妈妈我爱你”。老伴按其所请写下这五个字,小孙子急匆匆双手举着那张纸来到他妈妈身边,将写着“妈妈我爱你”的纸片高高举过头。那姿势那神态,如同去机场接陌生而尊贵的客人,双手过顶举牌,满面笑容期盼。直到妈妈破涕为笑,小家伙才放下举了多时的纸片。此情此景,我心底涌起一股暖意,眼角渗出几丝湿润。忠厚传家,一脉相承;孝子之门,后继有人!我欣然命笔挥毫写下散文“一脉相承的孝道”先后发表于《靖江日报》、《扬子晚报》等几家报刊。这真是:
作者简介:戴国庆,国企高管退休,今年七十不到。业余爱好写稿,拙作多次见报。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溜狗。不摘花,不折柳。平生喜欢交笔友,文斋堂上走一走。
平台启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