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友苗 | 夺 冠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1-12-15




夺 冠




文/徐友苗







当我和倪老师携手拿下这局关键的男双后,“冠军”两字铁定要大写在我们球队的荣誉证书上了。至此,这场历时三天的宁海第十届全运会羽毛球团体比赛也就画上了句号。

在我还没有完全走出比赛场地时,担任本次赛事组委会的一名官员,就赶在我与场下队友击掌庆祝的前隙,抢先握住了我的双手:“老同志!你当兵的风彩还在!”激动之余,多是纳闷。因为,之前我并不认识这位领导,只是在那天的开幕式中,看见过他在主席台上宣布;“本次比赛现在开始!”的讲话画面。这也是我对他的唯一印象。他,分明是被我在比赛场上的顽强拼搏感动了。这场关乎到冠亚军归属的鏖战,不仅引来了所有三十七支参战球队友们的层层围观,也同样受到了组委会领导的高度关注与点赞。他的消息,肯定是从场下在为我与倪老师的苦战,忙着为我们递水、送毛巾,忙着为我们鼓掌、使暗劲,忙着为我们秘密观察对手的打法弱点,及时帮助我们调整应对“克敌战法”豪取对方的我方队友口中得来的。接着,他又补了一句:“我也当过兵,在部队工作了十三年。”此话一出,原还存有一丝距离感的我们,目光中泛出了一层读懂彼此内容的快感,两只紧握在一起的双手如胶似漆,久久不曾松开。


此时的我们,早已被耳旁响起的一声声“厉害!恭喜!祝贺!”等话音所淹没。多只从人堆缝里伸过来要与我们击掌的双手,已很难分辨出谁是谁的了。人已完全处在了人墙中心,无法左右,一时半会真的成了凯旋的英雄。这时,脑子里又一次想起来了同事李老师曾经在我的一次比赛夺冠后,与我聊起过一句令人感悟至深的话:“没有在决赛场上赢过球的,不足以谈比赛。”是啊!当今社会如果没有参加过比赛,将无法体悟到唯有比赛能表现出生活中不会有的东西。幸福的时光总是特别的短暂,过后便是体力与精力的极度消耗,烂瘫如泥,汗洇身周,久地不起。

比赛,对于大多数爱好运动的人来说,具有较强的杀伤力。其间,肾上腺激素和性腺激素得到升华。尤其是团体项目,我与倪老师、褚老师是连续代表本单位参加了宁海第八、第九、第十届全运会羽毛球项目比赛的三朝元老。从第八届的第四名、第九届的第三名再到这次的问鼎冠军,果真有几分“梅花香自苦寒来” 的感动。在这场比赛前的排兵布阵战中,倪老师就对我说:“徐老师,男双我们上,责任我们担,放开拼就是了”。还同我一起示拳加油 。他的言下之意是我们俩负责着这次全队七个人组成的“作战”排阵工作。由于,对方的男单实力占优,混双实力我们占优的情况下,要拼的就是第三局的男双比赛,恰巧双方实力相当,水平接近,胜负难料。意外终究没有发生,前两局双方战成了一比一。主宰冠亚军归属的关键一分,就将在我们四个男人之间展开了。谁都不想为这场等了四年一届(确切的说由于新冠疫情的关系这届整整等了五年)的全运会比赛留下遗憾,失去夺冠的机会,更不愿意把即将到手的冠军奖杯拱手让给对方。比赛中,跑的比兔子还快的鱼跃救球、饿虎扑食一样的跳杀、甩鞭子一样的抽打、蜻蜓点水般的轻放不时上演着,四个男人怒目杀光,比分犬牙交错,谁都无法将对方一步致死。在先失一局的关键时刻,我们咬牙死顶,一分一分地追,一点一点地消除初上场时心存些许胆怯怕输的念头,一股必胜之火如洪水猛兽扑燃着对方。最后,终于峰回路转连扳两局赢下了这场令人窒息的比赛。



爱打羽毛球已有时日了。活余饭后,节假双休,我们都会打上几场,怡情养性,健体强身,消遣光阴。直到现在,我一直对十几、二十年来坚持打羽毛球的球友,敬佩万分。他们可以做到不看我们的发球动作,就知道我们发的是“高远球”,最后,直接双脚蹬地,一步起跳,将球“扣死”。他们会做到挑起完全无用的近网高球,诱惑“菜鸟”的我们自投下网。他们会在我们跑动接球的行进中,手腕轻轻一抖,神奇地将球落在另外一方,也会使出看似轻描淡写的拍头一点,其实暗藏巨大杀机的能量。他们是魔术师,是大咖,是大厨,把在羽毛球运动中的“扣、吊、搓、挑、勾、抽、推、扑”等多种技法玩到手拍一体、人球合一。在他们的心目中,我们不是“千年小徒”,就是“小白小菜鸟”。一局二十一分的比赛,总是屡败屡战,乐此不疲。这句出自作家郑振铎;“世事我曾抗争,成败不必在我” 的名言,也最能表达我们在屡次羽毛球比赛中的意志品质了。






友苗,生于六十年代,平时喜欢打羽毛球,偶尔写写文章,人生趣事,找点事做,不亦乐乎。

□编辑:木子叶寒
□图片:徐友苗
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