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標尺]评“美国复苏及再投资法案”一周年

 高观点笃者 2021-12-15
from 標尺 by 鲁克
1 person liked this
无制约的政府财政权限
—— 写于“美国复苏及再投资法案”一周年
-
作者:(美国)Charles Gu

2009年2月17日,面对由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奥巴马总统签署了一项名为“美国复苏及再投资法令” (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 of 2009)的振兴经济计划,俗称“刺激法案” (Stimulus Bill),涉及金额高达7,870 亿美金。在此之前,布什总统于2008年10月3日签署了另一项紧急法令,俗称 “保释法案”(Bailout Bill),由财政部以7,000亿美金巨资,买下各大金融公司的各类不良资产。

一年以来,政客们对此“刺激法案”一直争论不休。当初,此由民主党议员提出的法案,在参众两院获得所有民主党议员的赞成,而共和党议员,几乎全部投了反对票。一年后的今天,当民主党的领袖们和奥巴马总统,大肆宣传“刺激法案”给美国人民创造了数百万个就业机会的成绩时,共和党们仍然固执己见,批评民主党控制的国会和政府,毫无节制地乱花纳税人的钱。共和党的政客们大概忘记了,他们当初并不是反对政府增加开支,而是要有一个不同的政府增加开支方案。人们更不会忘记:当初,在决定用纳税人的钱买下任何一个机敏的投资人都避之不及的各金融公司不良资产时,国会的共和党与民主党议员毫不犹豫的站到了一起,不顾纳税人的愤怒,一致通过了“保释法案”。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 当美国民众节衣缩食节省个人开支时,两党的政客们却马不停蹄,以各种名义增加政府的支出。

一年来,专家和媒体对此“刺激法案”的评论也从来未停止过。各种评论, 虽有褒有贬,但大多着眼于:通过此巨额开支,政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创造就业和复苏经济的目的。似乎只要达到预期的目的,政府的这项7,870 亿美金开支就合理了。但是,细细考量该法案的内容后,我们不难发现:其所赋予政府(包括国会和行政部门)的财政权限,远远超出了宪法所限定的政府作用和职责。

宪法第1 章第8款规定:联邦政府通过立法征得的各类税收用于偿付国债,支付国防开支,以及为大众福利提供经费。宪法虽然没有定义何谓“大众福利”(general welfare) ,但明确列出了其涵盖的范围,包括:国际和州际贸易,联邦立法与执法,货币管制,邮政,道路建设,专利保护等。 自建国以来的二百年,国会和联邦政府都是严格按照这条被称为“政府开支权” (Government Spending Power)的条款运行的。以“大众福利”为由,无限扩大政府的财政权限,不过是近五十年的事。“刺激法案”是这类违宪事件的最新一例。

“创造就业”是“刺激法案”最迷人的口号。事实上,过去几十年来,历届联邦和州政府都视高失业率为其政绩的头号杀手,不懈以各种财政手段降低失业率,以赢得选民的支持。问题在于:不仅宪法没有赋予政府创造就业的职能,而且,比起以盈利为目的的私营企业,政府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效地创造新的工作机会。有人做过计算,以奥巴马政府近日公布的两百万个因“刺激法案”而产生的新工作职位计,每创造一个职位,政府要花费35万美金,而且这些职位大多数是在浪费成灾和效率低下的政府部门(包括公立学校),而非在创造产品和服务的私营企业。以全美上亿纳税人的钱来创造如此少的就业机会,能算是“大众福利”吗? 更何况,在无法为一切失去工作的人创造新的就业时,政府难以避免对某一特殊群体采取“倾斜政策”,以至于丧失了公平施政原则。

“振兴经济”是政府通过“刺激法案”继续无节制地扩大其开支和财政权限的另一个堂皇的理由。这里,我们碰到了著名的“凯恩斯理论”。凯恩斯认为,在经济萧条的年份,当个人和私营企业都缩减开支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拉动需求,从而刺激经济,使得经济尽早复苏。长久以来, 凯恩斯理论成了罗斯福推动新政 (New Deal)的依据及其后任对付经济萧条的灵丹妙药。它更成了政客们不断扩大政府功能和财政权限的理由,致使政府赤字和国债达到了天文数字,从而为长期的经济繁荣埋下了动荡的阴影。凯恩斯之过?政客之过?两者皆有。凯恩斯将经济现象简化成数学方程,并完全忽略了政府使用的是纳税人的钱这一事实。这种简化和忽略,已成了经济学的通病,致使经济学成了一种“玄学” ,既不能准确预测 经济前景,又无法对繁多复杂的经济问题开出良方。至于政客们,无论来自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则在“振兴经济”的幌子下,以国民的长期和稳定的经济繁荣为代价,换取其短期的政绩,并满足其对权力无止境的欲望。

应当重申:无论是 “创造就业”还是“振兴经济”都不是宪法赋予国会和政府的职能,但国会和政府有责任创造使持续就业和经济繁荣成为可能的政治和法律环境。这正是宪法第1 章第8款的精神。有人争辩说,宪法的“大众福利”条款 (General Welfare Clause)赋予了联邦政府在征税和开支方面无限的财政权力。这种说法,既与开国之父们以宪法限制联邦政府权限的精神相违背,也不符合长期的低税率小预算的联邦施政历史。开国之父们似乎预见了将要发生的政府权限的膨胀,故在宪法第1 章第8款列明了“大众福利”的内涵。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聪明的政客们悄悄以“创造就业”和“振兴经济”代替了宪法中的“大众福利”条款,使得政府可以随心所欲地花纳税人的钱。事实上,政府可以把“刺激法案”中每一分钱的开支,魔术般地与“创造就业”和“振兴经济”挂钩。请看:

909亿美金用于教育,包括445亿美金资助公立学校以保留教师的职位,以及3亿美金用于公立学校的教师加薪 —— “振兴经济”?因为依据“凯恩斯理论”,这些钱会增加教师的需求(消费)?按此逻辑,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私营企业不仅不应裁员,而且同样应该给雇员加薪。

290亿美金用于政府设施的投资,包括45亿美金改善联邦总后勤部耗能效率和再生能源利用,40亿美金建造联邦“绿色”环保节能大楼,40亿美金改善公共住屋的耗能效率,45亿美金修缮国防部设施,8.9亿美金为联邦雇员改善住房,3亿美金为联邦各部门购置电动车队 ——“创造就业” 和“振兴经济”?因为这些不因该花的和可花可不花的钱,会在纳税人节衣缩食的时候,为“绿色能源”产业,建筑业,汽车制造业及其无数相关产业拉动需求?

150亿美金用于政府和公共设施的“辅助投资”,其中的72亿美金用来在各联邦设施开通宽频和无线上网——在使用高科技方面,政府似乎永远走在纳税人的前面,何故?振兴经济!当然,又是纳税人买单。

“救助受经济萧条影响的人”是政府借“刺激法案”滥用财政权限的另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政府通过增加失业救济金,补贴和退税来达成这个目标。作为直接的受益人,公众普遍支持政府在这些方面临时增加开支,以帮助国民度这段过艰难时期。然而,政府有一个不现实的期待,即:受益人会将所得的救助款用来消费,从而增加需求,刺激地方甚至全国的经济。结果恰恰相反,面对当前的经济困境和不明朗的前景,人们选择了储蓄而非消费。政府还面临公众的责难:为何只有收入低于15万或25万美金的家庭得到补贴和退税?难道收入超过此限的家庭和个人,不受经济萧条的冲击吗?为何不纳税或少纳税的人可得到政府补贴和退税,多纳税的“富人”却少得或得不到补贴和退税呢?这种以“穷人”和“富人”划分的救助政策,违反了将国民一视同仁的公平施政原则。“刺激法案”高达2,880亿美金的减税和救助金,大多是这样付给了“穷人”。更有政客提议:政府出资让银行以低于市场的房贷利息,向那些因次贷陷入困境的屋主重新贷款,以免他们加入拍卖房屋的行列。这无异是对众多节俭谨慎的屋主不公的惩罚。这些政客们忘记了:政府虽有责任保护弱势群体,但政府不是慈善机构,何况那些因无节制消费而陷入困境(包括失去房屋)的并非“弱势群体”;政府更无权让任何纳税人(不管多富)为他人(不管多穷)的不负责的行为买单。否则,政府就失去了其施政的法律基础。

长期以来,政府以各种理由和手段干预企业,践踏宪法所确立的“自由市场”的立国原则。“刺激法案”也不例外。通过该法案,政府以低息和无息贷款向“绿色产业”产业投入巨额资金,包括:60亿美金资助“再生能源”和电力传输的技术开发,20亿美金资助汽车电池生产,4亿美金资助电动汽车的技术开发, 等等。

同时,政府还计划用数十亿美金进行所谓的“捕碳实验”(Carbon Capture Experiments),耗能效率研究和“绿领工人”(Green-collar Workers)培训等项目,来支持“绿色产业”的起步和发展。这种不计成本,罔顾自由市场的竞争和效率原则的财政干预,满足了少数不断通过“地球暖化”宣传来谋取不当利益的政治和经济集团的要求,牺牲了纳税人和无数诸如“传统能源”企业的利益,包括消费者选择何种汽车的自由。

除了将手伸向市场外,通过“刺激法案”,国会还以“资助陷入财务困境的州政府”的名义,让联邦政府干预各州政府的施政。“刺激法案” 中高达1,440亿美金便是以各种名义拨给各州政府的。以长期濒临财政破产的加州为例:2009年,该州的政府预算赤字再次高达420亿美金。年初,州长施瓦辛格宣布加州进入紧急状态,要求立刻消减政府开支,同时提出提高税收和增发债券。但是,在随后的一项投票中,加州选民史无前例地否决了几乎所有加税和增发债券的提案。然而,国会却从“刺激法案”的联邦预算中,慷慨地给加州政府拨款310亿美金,以舒解其财政危机。国会和联邦政府这种做法,岂不是怂恿加州政府执行一个被选民投票否决的施政方案?这无疑践踏了加州选民的宪法权利。当另一些共和党州长拒绝类似的联邦援助时,奥巴马政府以撤销其它拨款进行威胁,强迫他们接受这些援助,并严格按联邦政府的要求使用这些经费。通过对州政府的财政干预,国会和联邦政府开启了践踏宪法第十修正案的先例。

上述所说,再次应验了里根总统一句名言:“政府不是答案;政府是问题的一部分。” 事实上,政府多年来对房屋贷款的不当干预是此次由次贷引发的金融风暴的主要原因。通过“刺激法案”,政府继续无节制地增加开支,扩大其财政权限,干预市场和个人选择,其结果必适得其反。除非这种局面得到扭转,我们将面对连续不断的经济危机,而不再是持久的繁荣和稳定。

2010年2月22日
于加州 Rohnert Park

(鲁克按:感谢作者惠寄,标尺网隆重推荐,转载注明作者和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