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人会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做出最理性的决策。 如果一个高杠杆金融行业公司,群体理性决策角度来说,大家都不抽回贷款,即使公司最终衰退,但缓慢有序撤退,可能都能最终收回原有的投资,群体利益将最大化,而亏损部分由更多人分摊。 但个体决策来说,我怎么知道就没有叛徒?会不会其他人都跑了,就留下我一个傻瓜站岗?所以先跑了再说。 就跟你在危机四伏的黑暗丛林中看到动静时,管他是啥,先来一枪,再去判断。打错了大不了浪费发子弹,对了可能毙了头老虎狮子,救了自己一命。这才是人百万年进化出来的本能生存反应,没这个本能的早被淘汰变成猛兽的美餐了,在资本市场中一样适用,个体利益优先就是理性。 股票与债券一样适用,遇到高确定性风险时,考虑小概率误判的大部分都被清出市场了。其实机构这方面最理性,风控多数都是按照上面的黑暗丛林法则制订的。 当然你会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情,历史上凡是重大的机构风控错误,都是交易员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小事化大,大事发展到解决不了的,博弈又发展到了对个人有利,对群体不利的方面了。 而对小群体或者个人有利,对大群体不利的,绝对理性的决策。又会形成挤兑,让行业危机自我实现,最终对所有参与者都不利。 这只是行业层面的,其实你会发现在家庭层面上也是一样,我家亲戚有一家就是这样。 大概20来年前吧,房子才刚刚开始升值。 50后那一代都是多子女家庭,他家的老人过世后,留下的房产自然成了一个争夺点。 兄弟几个都想多分,甚至独占,天天争执不下,结果顶着房子升值卖了十几万,一人分了点可怜的钱,当然不够买房子的。 不考虑亲情等因素,从个体决策来说,这些人无疑是绝对理性的,都急着要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但是却引导出了最坏的结果,那间房子不仅是市中心还是市重点小学的学区片,后来升值到了至少400多万吧。 虽然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但最糟糕的结果,往往是每个个体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时,自然博弈出来的,这是件很有趣的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