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群体理性

 求是1025 2023-06-22 发布于山东

法国学者G.勒庞认为,集体行动的动力源于集体心理,这种集体心理不受理性意识而受本能冲动的支配。美国学者M.L.奥尔森认为,个体属性并不会因为加入集体而消失,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始终是作为集体成员的个体采取行动的基本动力。由此,他提出了奥尔森第一定律(有时,当每一个体只谋求他或她自身的利益时,群体的理性结果会自动产生)和奥尔森第二定律(有时,第一定律站不住脚:无论每个个体如何努力追求自己的利益,社会的理性结果最终不会自动产生。只有依靠指路的手或适当的机构才能带来具有集体效率的结果)。美国学者E.L.奥斯特罗姆将奥尔森的理性选择模型改造为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强调制度在改善人类理性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并构建了一个公共池塘资源的自主治理模型,寻找到了克服集体行动困境的另一条可能路径。

个人理性是集体理性的基础,但个人理性不是实现集体理性的充分条件。理论上,群体理性与个体理性的关系有3种情形:一致、既不一致也不冲突、冲突。

第1种,群体理性与个体理性是相一致的。为了完成任务、实现目标,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理性的个体会选择团结具有相同目标的人组成群体。可见,个体理性是群体产生的前提。在群体成立之初,个体理性汇聚成群体理性,两者具有一致性。

第2种,群体理性与个体理性既不一致也不冲突。每个个体谋求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组成群体也是为此。当群体利益与个体利益不一致,但还未触及个体底线时,个体会选择沉默,此时两者虽不结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但也不互为障碍或限制。

第3种,群体理性与个体理性相冲突。两者相冲突归根到底是利益诉求的矛盾和对立,个体为了自身利益可能损害群体利益,而群体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也可能会损害个体的利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