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皮肤瘙痒症高发季,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尤其老年人瘙痒程度更强。明明皮肤上什么变化都没有,就是钻心得痒,有时候甚至抓出血痕来都不解气。到底怎么回事呢?冬季是皮肤瘙痒的加速器!一到冬季,我们皮肤的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减少,加之冬天不爱运动新陈代谢减慢,角质层水分减少,则皮肤很容易出现干燥、粗糙、瘙痒等情况。那为什么老年人瘙痒症状更明显?现代医学认为,其原因是老年人皮脂腺分泌功能减退,皮肤老化,皮肤的保水能力下降,更容易受外界刺激。 中医认为皮肤瘙痒和气血津液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血虚。为什么会说血虚的人在冬季容易皮肤发痒呢? 因为血液在人体内起着滋润的作用,就像是派送员一样,将水谷精微输送至全身,这其中也包括人体的皮肤。如果血液不足,不仅不能濡养和滋润皮肤,甚至还会化燥生风,则——血燥生风。血燥生风,风会导致皮肤瘙痒,这种病症可发生在全身任何部位,不过小腿胫前更易发生,多在冬季发病,往往白天轻,夜里重。尤其是人的年龄大了之后,气血不是那么充沛,就会出现一些血虚、血燥的问题,导致皮肤瘙痒。那么怎么才能有效应对“血燥生风”引起的皮肤瘙痒情况呢?泥鳅红枣汤 做法:加水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煮25分钟,加入盐、味精即成。宜每天吃一次,连吃10天。作用:泥鳅性味甘平,入脾、肝、肾三经,具有补中益气、强精补血功效,与红枣共用有养血润燥之效。做法:将鸡血藤水煎3~4次,过滤取汁;微火浓缩药汁,再加冰糖制成稠膏即可,可常服。作用:鸡血藤能养血活血、冰糖润燥,此膏对用血虚风燥,病久不愈的人非常有效。 银耳百合无花果羹 做法:银耳撕成小块,清水泡发,鲜百合洗净;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煮沸,放入上述材料,煮40分钟即可。作用:滋润补虚,养颜润肤,特别适合冬季皮肤干燥或爱美之人保健食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4个重要的“补水穴”,经常艾灸可以很好地改善皮肤干燥瘙痒的问题。肺主皮毛,肺俞为肺之背俞穴,能改善肺脏功能,有解表宣肺、肃降肺气的作用,可以调理皮肤干燥、湿疹等皮肤病。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肺主皮毛,与大肠相表里,所以热毒郁滞、气血失和等皮肤疾患可通过灸合谷来驱邪外出。血海为足太阴脾经之腧穴,善化血为气,运化脾血,濡养肌肤。丰隆是足阳明胃经之络穴,可通调脾胃气机,使气行津布,中土得运,皮肤得以润泽。艾灸时间:艾条悬灸或艾灸桶灸,躯干每穴30~45分钟慢慢适应延长,肢体每穴25~35分钟慢慢延长,1日1次,1个星期休息1~3天。除了艾灸外,我们外治血虚皮肤瘙痒症状,还可以用“外洗偏方”温敷或泡澡!外洗偏方 材料:当归30克,鸡血藤30克,艾叶15克,桃仁15克。做法:用3000毫升的水煎煮药材,待水凉后,把毛巾用药水浸透,拧去一些药水,在皮肤上蘸洗,如果觉得某个地方特别痒,可温敷20~30分钟,千万不能来回搓。此偏方也可用来泡澡。泡完澡之后可以在皮肤上抹一些润肤剂或保湿剂,保持皮肤水分。但如果我们仅是单纯的干燥瘙痒,可以做好以下这5点,提前预防:1、提前做好保湿 使用润肤露、润肤乳液等修复皮肤屏障,修复正常以后可以抵抗外界致敏原的刺激,可有效缓解瘙痒症状; 尽量选择棉质、丝质的贴身衣物,以防止静电产生,导致肌肤干燥发痒;烟酒及辛辣食物可诱发和加重瘙痒症,少食辛辣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冬季多吃富含维生素类助消化的食物,如猪肝、鱼肝油等,多食养血润燥食物,如芝麻、花生等。 4、多喝水 人体每天从皮肤表皮丢失的水分都约有0.5L,建议每天喝1.5~2L的水; 瘙痒症往往在情绪紧张、忧郁、焦虑和激动的情况下发病或加剧,甚至只需语言暗示即可引起瘙痒。所以我们要每天都要保持好心情!我们需要保持皮肤清洁,但应注意避免过度清洗搓澡,次数不要频繁,老年人冬季洗澡,每周1~2次即可。洗澡时间不要不要超过15分钟。 遇到皮肤瘙痒,千万不要抓,长期反复搔抓可继发慢性湿疹样变、苔藓样变及色素脱失或色素沉着,只会令瘙痒的范围蔓延更广。如长期觉得皮肤不适,要及时就医。 ✎版权申明:文章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