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价值的传播者,一路同行,一起成长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很多人出现皮肤干燥、瘙痒难耐的症状,尤其是晚上,瘙痒更是令人煎熬。 有些皮肤瘙痒,通过涂润肤剂就能改善,但是有些仅靠外表的滋润是不够的,最好是找到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才能起到治本的作用。 冬季皮肤瘙痒的原因 皮肤附属器之一是皮脂腺,可以合成分泌皮肤油脂。油脂覆盖在皮肤表面,与汗液等一起形成了一层油脂膜来保护皮肤,防止水分丢失,减少外界环境对皮肤的刺激。 皮脂腺合成分泌油脂会受到环境温度影响,研究发现皮肤温度每上升1℃,皮脂分泌量增加10%。而冬天温度低,皮脂腺分泌减少,皮脂膜的形成受到影响,使得其保湿、润滑和保护的功能明显下降。 具体原因有哪些? 1、空气干燥 空气干燥是导致皮肤干燥最常见的原因,空调或者电热炉强化了干热现象。为了对抗干热,可以把暖气关小一点,在卧室最好能用加湿器。出外应戴上帽子、围巾和手套。 建议在冬天时穿高统袜,因为冷空气会钻到裤子底下,把腿上的皮肤吹干;做家务时最好也要戴手套。 2、洗澡时间过长 冬季洗澡的注意事项: ●使用37℃左右或低于40℃的水; ●洗澡时调高浴室温度,一个温暖的浴室可以防止你将洗澡水调得过热; ●洗澡时间控制在5~10分钟; ●使用温和、无香味添加剂的清洁用品; ●避免使用过量的清洁用品,只需起稀薄的泡沫,足以清洁油渍和污渍即可; ●除臭皂或者含有硫磺成分的肥皂洗澡、洗手,最好用中性无香精的肥皂,另外还要避免粗糙、而且未被证明有医疗价值的抗菌肥皂; ●用浴巾擦干身体后,立即擦上保湿霜; ●秋冬季节适当减少洗澡次数。 3、润肤剂没用对 润肤乳应该在皮肤湿润的时候使用,而且湿润的皮肤不应该是用水直接打湿,可以在洗澡后,趁着室内还有水汽时涂润肤剂;或者用一条温热的湿毛巾轻拍皮肤并覆盖几分钟,再涂润肤剂。 建议干燥皮肤的人用没有酒精、芳香剂的中性润肤剂,选用含有橄榄油、乳木果油或荷荷芭油成分的润肤霜或润肤膏,效果也很不错。其他能够缓和皮肤干燥的成分包括乳酸、尿素、玻璃酸、二甲硅油、甘油、绵羊油、矿物油和凡士林。 4、发痒的衣物 干燥皮肤对接触的刺激物特别敏感,所以一定要选择舒适的衣物,最好选择全棉衣物。此外,衣服也不要太紧,否则造成摩擦也会导致皮肤刺激干燥发炎。 5、发痒的药物 某些药物有使皮肤干燥的副作用,如: ●高血压药物,如利尿剂 ●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 ●治疗青春痘和其他皮肤问题的药物 如果你在使用某类药物后,出现皮肤干燥的问题,请马上告诉医生。 这些情况下的瘙痒不容忽视 通常来说,冬季皮肤干燥一般是外在因素导致,但有时候,皮肤干燥也会是一些内在因素的征兆,不论是自然的生理改变或者疾病。所以得警惕瘙痒是不是一些疾病的信号。 需要警惕哪些疾病? 1、皮肤疾病 例如牛皮癣和冬季瘙痒症,其中冬季瘙痒症又称皮脂缺乏性湿疹,裂隙性湿疹,主要见于老年人皮肤,特别是小腿、前臂和手部发生以干燥和发裂为突出的湿疹样皮炎。这些疾病通常需要先行治疗。 2、鱼鳞病 鱼鳞病是一组遗传性角化障碍性皮肤疾病,伴有鱼鳞状脱屑。本病多在儿童时发病,主要表现为四肢伸侧或躯干部皮肤干燥、粗糙,伴有菱形或多角形鳞屑,外观如鱼鳞状或蛇皮状。寒冷干燥季节加重,温暖潮湿季节缓解,但易复发。 3、糖尿病 血糖值的波动会导致脱水,而使得皮肤干燥。保持皮肤健康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更为重要。 4、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患者的下肢静脉血长期倒流产生高压,会引发静脉曲张性湿疹(也称为静脉淤积性皮炎),从而出现瘙痒。 5、胃肠功能不调 患者如患有慢性胃肠疾病,或平素有打嗝、反酸,也易出现瘙痒。肠道功能紊乱则不能很好的消化蛋白,中分子蛋白易通过胃粘膜进入体内,引发过敏性疾病导致瘙痒。 6、肝胆疾病 肝胆疾病黄疸不明显时,瘙痒往往是其先兆,典型的是在脚缝和手掌的局限性瘙痒,当发生黄疸后皮肤瘙痒可加重、扩散至全身,这是因为胆盐在皮肤中沉积,刺激神经末梢所致。 如果怀疑是以上病理原因导致皮肤干燥,最好到医院就诊。 别忘了多喝水、多吃果蔬 建议冬季多喝水,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如动物的肝脏、鱼类、海产品、奶油和鸡蛋等)与维生素E(如核桃、杏仁)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注意保湿和保持充足睡眠。 另外多食入碱性食物,如蔬菜、瓜果、豆制品、牛奶等,减少酸性食物的摄入,如肉类、鱼类、葱类、柠檬、西红柿、胡萝卜等,对缓解皮肤干燥脱皮很有帮助。 中医看皮肤瘙痒 皮肤瘙痒症是皮肤病的常见病、多见病。其临床表现多为自觉皮肤瘙痒或其痒难忍的主症,或伴有疹点、水泡,皮肤脱屑发红,甚至脱皮、溃烂,其部位可在某一局部,也可全身较大范围。 根据中医理论,皮肤瘙痒是由风、湿、热、虫等邪客于皮肤肌表,引起表内之血不和而成。也血虚风燥,肌肤失于濡养所致。其辨证有虚实之分,实者有风胜、湿胜、热胜、虫淫;虚者以血虚为主。风、湿、热、虫,血虚可单独为患,也可相兼而发。 养血润燥的食疗方 1、黑芝麻乌枣羹 黑芝麻500克、乌枣200克,用水煎,煎三次至浓缩,最后加1000克的蜂蜜搅拌均匀成糊状。早晚各取一汤匙,用开水冲开了喝。此羹润燥、柔肤、止痒。 2、鸡血藤膏 鸡血藤500克,冰糖500克。将鸡血藤水煎3~4次,过滤取汁。微火浓缩药汁,再加冰糖制成稠膏即可。早晚各取一汤匙,用开水冲开了喝。鸡血藤养血活血、冰糖润燥。 来源: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