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们说到,子思同爷爷孔子一样去了卫国,向卫慎公举荐了一位军事人才苟变。本来哪,卫慎公心里有疙瘩,觉得苟变白吃过百姓两个鸡蛋,道德上有亏欠,不过在子思的一番劝说之下,他幡然醒悟,还表示感谢。 可咱们话要说回来,此时的卫国,气氛还真不怎么样,卫慎公虽然一时能接受正确意见,但并不是什么英明君主。还有一点,在卫慎公的带动之下,卫国也没有多少忠正的臣子,所以啊,他们还是让子思失望了。 据《资治通鉴》记载,有那么一次,卫慎公做了一个决定,具体决定了什么,没有记载,反正应该是一个比较明显糊涂的决定。可再看看卫国满朝的臣子们,非但没有一个人站出来直言进谏,还异口同声的拍起了马屁,表示赞同。 子思了解了这个事情以后,心里憋了一口气,就对一个叫公丘懿子大臣说,我看你们卫国啊,真是君主不像君主,臣子不像臣子。公丘懿子应该是明白子思的意思,不过外人这么评价祖国,他心里也不舒服,就回了一句,不至于吧,不至于糟糕到这个程度吧! 子思听出了公丘懿子的心虚,你别不相信,我跟你仔细掰扯掰扯。 一个国家,如果君主是自以为是的人,臣子就不敢提出反对意见。你想啊,就算你的每次决策都是对的,可看起来一副自以为是的样子,都会让人反感,不愿意跟你讲话,何况事情明明做的糟糕,还自以为是,等着手下人吹捧赞扬,这就有点恶心了。 一个人身居高位,做事情不追求对错,就想听好话,享受马屁大餐,这就是糊涂。下面的人,不管领导事情做得对错,条件反射的露出笑容,拍起巴掌,那就是奸佞小人。君主糊涂,臣子谄媚,还要领导整个国家,最底层的人迟早会跳起来,这种情况如果不得到改善,国家早晚要完蛋的。 同公丘懿子讲完以后,子思觉得还是不够,他又找到了卫慎公,当面告诉他,你的国家恐怕要灭亡了。卫慎公习惯了听好话,就算是上次子思提意见,也是婉转的举例子、讲道理,现在把话讲的这么直白,一时还真是不习惯,他板着脸问,你为什么这么说?凭什么这么说! 既然敢讲出这种话,子思对于这个为什么、凭什么肯定是心里有数的,他就把自己的想法,用适合国君听的方式一一道出! 你看啊,在一个国家里,国君做事情,一贯以为自己正确,臣子们没有人敢给他指出错误;臣子做事情,一贯认为自己正确,底层的人就不敢给他挑毛病。在这么一个环境里面,奸佞小人如鱼得水,敢说真话的人备受打击,国家怎么能好得起来哪? 《诗经》里说得好,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圣贤,可乌鸦黑漆漆一群站在那里,谁能分辨出哪个是雄哪个是雌?听起来,好像说的就是你们君臣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