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参加函谷关镇《道德经》研习社活动发言整理

 新用户3796in1i 2021-12-15

研习《道德经》的三点体会:一是重视背诵文本的排列形式,对仗、分层排列有助于强化形象记忆、体味文本之美。二是重视基本概念的理解,尤其是高频率出现和关键的词语,如“无为”“圣人”“母”“冲”“和”等,可以联系前后贯通,以经解经,从多个维度、外延来加深理解。三是重视联系实际进行实修,研习的重要科目就是实修和实践。

第55章之62章研习要点

第55章【含德之厚】,章旨要义:德全不危。重要概念:赤子、婴儿。由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联系到复归于婴儿,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如婴儿之未孩。老子推崇婴儿的原因:婴儿天性无知无欲、纯真,潜藏生机活力,具有无限可能性。此章进行了展开阐述。贯通: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由“终日”联系到第23章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不终日原因是“不和”,不是和风细雨。

常识: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联系到“陵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如按字面理解,在现实中则非常危险;其实老子暗喻厚德之人没有危险,德全不危。在这里,我们也看到了早期神话式、寓言式的笔法。传统美德故事,情节细节虚构多,但讲述道理不假,不可深究。

第56章【知者不言】,章旨要义:超越对待。常识:对“不言”的理解,不能绝对化,只是相对而言,如一味抠字眼,就是抬杠。学习《道德经》,这一点非常重要,有言“去甚、去奢、去泰”。老子有言,希言自然,悠兮其贵言,善言无瑕谪。要追求言的精到、浓缩、内敛,以达到一种特殊的点化效果和无为。《黄帝内经》云: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要学会一言就抓住人,唠唠叨叨,效果不好。

联想,圣人是如何超越对待的:第2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29章,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夫物或行或随、或觑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圣人客观看待人的差异,不勉强、不强求、不苛刻。第5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道无亲”。圣人不会去特别亲近、关爱某个人,但是也从来不疏远某个人。超越对待,才能做到: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联系到我们教育工作者,超越对待才能与同事合作共事,超越对待才能对学生有教无类。

圣人虽然超越对待,但圣人并非没有原则,圣人也是爱憎分明的。《道德经》有言: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强梁者不得其死;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第57章【以正治国】,章旨要义:善做减法,管理工作要善做减法。所谓正道就是“无为、清静、无事、无欲”。在第10章进行了点题,爱民治国能无为乎?第19章具体分析,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伪弃诈,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而后,用两章再做深入阐述。第37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第57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泫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 “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从此章出。

第58章【其政闷闷】,章旨要义:祸福相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老子上一章还说“以正治国”,到了这一章却是“其无正”,岂非矛盾。上一章“以正”的路径是“无为”,无为并非什么也不做,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妄为,后面不是有“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大事、难事还是要做的,细节、小事还是要重视的。再则,为多为少的问题很关键,凡事都要把握“度”,也就是极。花浇死的多,旱死的少。老子反复强调极端则害,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物壮则老,不道早已。但是这个“极”不好把握,无法量化,不知道标准和拐点,这就是“孰知其极,其无正”。但老子我们指出了“四项基本原则”: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具体实践要靠自己把握。简而言之,圣人有智慧、有原则、有亲和力。

第59章【治人事天莫如啬】,章旨要义:积德固本。佛家“积德改命”或有相同之处。虽然黄晓明老师将本章归在“善德篇”中,但我本人却有“为早、为啬”的体会。在此,我们可以展开“为”的概念。一是为无,在无的层面上为,第64章“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二是为易、为细,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三是为早、为啬,治人事天莫如啬,夫为啬是谓早服,早早做准备。由此看来,老子的思想并非消极,而是更具智慧;并非不做,而是善做。

第61章【大邦者下流】,章旨要义:谦下互全。此章为“天下篇”内容,前面第39章做了铺垫,昔之得一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后面第66章再次做了暗喻,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第62章【道者万物之奥】

道者万物之奥:《道德经》言隐而理奥。

版本。本人赞同黄晓明老师的校订说明: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同帛书版),而非“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美言,老子是否定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已经失去了信,故只能是市,如阿谀奉承,有些交换好处的意思(此句或也可理解为统治者以美言邀买人心、愚惑人心)。老子倡导不言、希言、贵言、善言,否定多言、美言,美言有造作之心,不自然真诚,今天不是有“多美言几句”。道之尊德之贵,尊,比贵的级别还高。且行,都是行于大道,大道之行,故为尊行。可以加人,就是让尊行这个人,在人们心目之中增加分量,使人见重,受人尊重。

不善。《道德经》前面关于不善的内容有:第2章,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第27章,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在超越对待之后,老子给“不善”者指明了向善之路“贵道”。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人之不善,何弃之有。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部分内容参考了黄晓明老师的讲解,在此表示感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