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讲析】道德经第二十章:愚人颂

 新用户3796in1i 2021-12-15





【原文】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释义】

唯之与阿:唯,用恭敬的语气答应;阿,用怠慢的语气答应。唯的声音低,阿的声音高,在这里表示等级或贵贱的区别。

畏:惧怕、畏惧。

荒兮:广漠、遥远的样子。

未央:未尽、未完。

熙熙:熙,和乐,形容兴高采烈、喜气洋洋的样子。

享太牢:太牢是古代人把准备宴席用的牛、羊、猪事先放在牢里养着。此句意为参加丰盛的宴席。

如春登台:好似在春天里登台眺望。

我:“我”可以理解为老子自称,也可理解为“体道之士”。

泊:淡泊、恬静。

未兆:没有征兆、没有预感和迹象,形容无动于衷、不炫耀自己。

沌沌兮:混沌,不清楚。形容纯真朴实。

孩:同“咳”,形容婴儿的笑声。

傫傫兮:疲倦闲散的样子。

遗:不足的意思。

愚:纯朴、直率的状态。

昭昭:清楚明白的样子。

昏昏:神志不清、糊涂的样子。

察察:形容做事精明、斤斤计较。

闷闷:形容淳朴宽厚,无计较之心。

澹:辽远广阔。

飂:疾风。

有以:有用、有为,有本领。

顽且鄙:形容愚钝、笨拙。

贵食母:母比喻“道”,道是生育天地万物之母。此句意为以守道为贵。

本章大意:应诺和呵斥,相距有多远?美好和丑恶,又相差多少?人们所畏惧的,不能不畏惧。这风气从远古以来就是如此,好像没有尽头的样子。众人都熙熙攘攘、兴高采烈,如同去参加盛大的宴席,又如同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无动于衷。混混沌沌,如同婴儿还不会发出嘻笑声。疲倦闲散,好像浪子还没有归宿。众人都有所剩余,而我却像什么也不足。我真是只有一颗愚人的心啊!众人都明明白白,唯独我迷迷糊糊;众人都精明苛刻,唯独我愚笨宽厚。我的心像大海深邃沉静、辽阔无边;又像强劲迅疾的山风,行无止境,自由奔放。世人都精明有作为,唯独我愚昧而笨拙。我唯独与人不同的,关键在于得到了“道”。

【解析】

这一章重点描写“我”与众人、俗人的区别,突出强调“我”的愚人之心,最终结论却是在展示自己对人生终极意义的理解和获取幸福人生的最高智慧。

全章大体可以分为两层意思,第一层从“唯之与阿”到“荒兮其未央哉”,是对当时社会舆论环境的描述和评判。第二段,从“众人熙熙”到最后,是对当时社会世俗风气和“我”的行为表现及精神状态和思想理念的描述和评判。

一、消除偏见,看淡荣辱,不区利害,无所贵贱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唯诺和呵斥,相差多少呢?一个领袖身边假如所有人都是阿谀奉承的人,对上司唯唯诺诺,那么就会导致管理系统内部的腐败和混乱。只有当下属敢于直谏、上司能采纳意见的时候,才能保证管理系统内部上下沟通顺畅、运作良好。

唐代魏征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专制制度下的监督是个很不容易的事情,碰上李世民这样素质不错的皇帝,魏征这样的谏臣还能获得承认,起一点监督作用。史书说李世民不敢当着魏征的面玩鹞鹰。魏征有一段时间患病请了假,李世民说,你不在的这几天我的缺点多了。但是出生于我们函谷关孟村的关龙逄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当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夏桀执政,关龙逄居相位,夏桀荒淫无度,不理朝政,遭到民众的强烈反对,关龙逄多次直言进谏,夏桀根本听不进去,关龙逄就想了一招——献黄图,黄图一种说法是地图,节次说明形势危急,让夏桀多关心朝政;另一种说法是会只有祖先功绩的图,警醒夏桀看看祖宗的丰功伟绩,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效仿祖宗治理国家。结果下架一生气烧掉黄图,将关龙逄打入大牢,不久之后把他杀掉了。

一般人都比较喜欢别人恭维自己,而不喜欢有人整天冒犯自己,老跟自己说反话、唱反调。如果说把恭维当成荣誉,把批评当成侮辱的话,就是第13章所说的宠辱若惊了。宠辱不惊的人才有接纳万物的勇气和能力,从大道的角度来看,“唯之与阿”其实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善之与恶,相去若何”。善和恶的区别是什么呢?一般人在判断一个人是好人还是恶人的时候,都是有一个标准的,这个标准因立场和角度的不同而不同。世上并没有纯粹的好人,也没有纯粹的坏人。物也一样,只不过是同于己则美,异于己则恶。同一个人,在这个人眼里他胆小怕事,在那个人眼里可能就是谨慎认真。从大道的角度看并无善恶之分。

唯和阿、善和恶,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假使能够超越是非判断的话,别人对你恭维也好,辱骂也好,夸奖也好,诽谤也好,都毫无损益。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人民敬畏的人是统治者,但是统治者也需以人民为敬畏的对象。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可天不怕地不怕,无所敬畏。这句话还有一层意思,人民所敬畏的道德呀、规则呀,统治者不能不敬畏,俗话说,头顶三尺有神灵。

老子开章就问: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人们对事物的情感趋向和评价标准,是形成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重要力量,对引导社会的价值取向和社会风气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喜欢“唯”“善”,而不喜欢“阿”“恶”,对被视为唯、善的事情,乐于为之,勇于为之,对被视为阿、恶的事情,耻于为之,怯于为之。

“荒兮其未央哉。”意思是,这种风气由来已久,不知道是什时候是个头。虽然有无可奈何之意,但主要是对这种现象的反感和批判。他在后面的话表明,他就要逆风而行,要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接下来,老子把“我”作为体道者与众人进行了对比,讲述“我”的人生态度。

二、体道者的行为表现

(1)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熙熙与“我”之淡泊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是说众人都兴高采烈,喜气洋洋,好像参加丰盛的宴席一样纵情享乐,又好像春天登高远望一样心旷神怡。情欲动于中则喜怒形于外,众人熙熙喜乐愉快,是内心有情欲的表现,老子用“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来描写世人的这种追名逐利、乐此不疲的喜乐心态。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独泊兮其未兆”,大家都去争名夺利了,而得道之人无动于衷,看似不合群,甚至有些愚,其实是得道之人内心淡泊恬静,对外物漠然视之,无动于衷,他看似孤独,但是不寂寞。婴儿纯洁无瑕,无知无欲,老子用不会笑的婴孩来比喻他外无表现的情形。他对外物无所恋,心也就不执著于任何外物,所以他说“傫傫兮若无所归。”

愚人外貌:宁静如婴,淡泊恬静

(2)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众人有余与“我”之遗

世人贪求财货,积存财货,因而财货远远超出需求而有余,因此他说“众人皆有余”。得道之人不贪求财货,自然不积,看似一无所有,好像把财货失去一样,因此说“而我独若遗。”不积,是因为得道之人不以财货名利为追求,只奉献不索取。也就是81章说的: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钱钟书先生去世后,他的夫人杨绛先生把她和丈夫的稿费和版税共800余万全部捐献给了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陕西78岁老人徐凤霞,本可以领着退休金颐养天年,但是她却靠着捡拾废旧物品资助贫困大学生。这些人虽然没有家财万贯,但是却做到了死而不亡者寿。

愚人精神:不求财货 无私奉献

(3)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昭昭、察察与“我”之愚

没有才智、学识,头脑呆滞的人称之为愚人,在这里显然不是愚钝的意思。老子这样说是与俗人昭昭、察察相比较而言的。

“昭昭”和“察察”意思是把最细的事情都看得清清楚楚,很精明。有人为了显示自己非常细心,专门在小地方挑人家的毛病,并把这个视为高明。但是得道之人昏昏闷闷,好像什么都没有看见,糊里糊涂的。得道者处处不同凡俗,俗人热心追求的名利、地位、财物等身外之物,皆为老子所弃,所以在俗人的眼里,得道者是怪人,不通世情,甚至是顽劣笨拙,不如他们聪明。其实俗人不过有些小聪明罢了,卖弄这些小聪明往往误人误已,如《红楼梦》里所说: “机关算尽真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我们都知道郑板桥的一句话:“难得糊涂。”很多人把它作为座右铭。糊涂是一种大智慧,不是傻,也不是不懂,而是不说透,不说穿。人若是太精明,斤斤计较,关系会散,朋友会远;人若是太苛求,事事较真,人心会寒,感情会淡。不把聪明显露出来,甘于独守昏昏闷闷的人,才能达到老子说的“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什么意思呢?深邃的大海辽阔无边,不起波澜,得道之人淡泊一切,没有欲心,心灵就像大海一样平静。没有楼房、高山、树木的遮挡,山风无拘无束,得道之人心无挂碍、不为物累,自在洒脱,就像强劲迅疾的山风不会停在某一个地方。假如做了物质的奴隶,整天被这些东西拴着走,心是不可能平静、洒脱的。

有人说,老子的思想是愚民政策。读本章可知“愚”不是贬义,而是得道者的人格和气象,标准是很高的,可以说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也。当然这是大智若愚,智慧太高了,一般人难以理解,反以为是蠢笨。

其实,老子在《道德经》中多处体现了愚的思想。

愚,是善于吃亏,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的分享。

愚,是“损有余而补不足” “以百姓心为心”的奉献。

愚,是“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的难得糊涂。

愚,是不为个人计,是“后其身,外其身”的无私。

愚,是以言下之、以身后之的善下,是处众人之所恶的不争,是至柔驰至坚、无有入无间的柔弱。

愚,是“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的玄同。

愚,是功遂身退,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知足者富的无知无欲。

愚,是功成弗居,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玄德。

愚,是“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的朴素自然。

愚,是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的大智若愚

《道德经》是一部哲学作品,我们理解的时候不能绝对化,要辩证地看问题,就像前边提到的圣智、仁义、巧利一样,对于糊涂,也不能认为凡事都要糊涂,该清楚明白的时候,绝不能糊涂,否则就曲解了老子的思想。当老师的对于学生的违纪行为不能视而不见,纪检人员对于违规行为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医护人员医治病人不能稀里糊涂,否则,就成了真糊涂。正因为众人理解不了,做不到,不愿做一个愚人,所以老子才感慨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愚人气象:大智若愚 自在洒脱

(4)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众人有以与“我”之顽鄙

俗人昭昭、察察,有才智、学识、能力,有作为,奔走于地位,追逐于利益,自然是皆有所用(“众人皆有以”)。“我”心无所止,自然不用于世,也不为世所用,依世俗之见,便是愚钝粗俗(“我独顽且鄙”)。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济公大家都知道,鞋儿破,帽儿破,一把扇子破,疯疯癫癫,但是你能说他愚钝吗?扇子一扇,咒语一念,善人有善报,恶人有恶报,不善人改邪归正。唐伯虎的一句:“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一语中的。当然老子不是让我们装疯卖傻,不修边幅,现实中,我们既要注重仪表,更要注重内在修养。

愚人境界:不言于表,守拙为朴

(5)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根本区别)

食母,字面意思是食乳于母,就像婴儿吮吸母乳一样,在这里比喻从自然中汲取营养,注重养育万物的自然之道。“母”指的是“道”。第52章中说“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贵食母”,从生活的角度看,就是在保证基本的生活前提下,不追求除此之外的过度消费,排除奢侈与豪华,排除一切非自然的生活需求。从精神的层面看,就是要使自己始终处于自然的状态,保持自身纯真、质朴的品质,排除私欲和杂念,去创造和享受无心灵纷扰的、无忧无虑的生活。

得道之人与众人的根本差异,就是在于贵不贵养育万物的自然之道上,其他的差异都由此而生。得道之人因贵道,才能弃欲、弃知、弃名,遵循自然之道而行。众人因不贵道,所以违背自然之道而行,积财、纵欲、显智、耀光、追名逐利。

愚人追求:特立独行,得道为贵。这也是得道之人与俗人的根本区别。

屏幕上的这个女孩,她叫黄文秀,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哲学院硕士毕业,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我们一起来了解她。(播放视频)

知识改变命运,通过求学改变命运,是农家子女梦寐以求的事,一个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留在城市工作并不是一件难事,她完全可以凭着自己的额能力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但是这个从山村走出来的女孩作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选择。且不说她在扶贫工作中的贡献,单说放弃留在城市工作的机会,一般人就难以做到,不能不说她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我们一起诵读组委会给予黄文秀的颁奖词,感受她的特立独行。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

【启示】

1、见素抱朴守初心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很多人无法抵挡名利的诱惑,在眼花缭乱的虚幻里迷失自我。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忘记了自己最初的本心,被欲望冲昏了头脑,分辨不出是非黑白。为了虚荣心的满足,为了自己富有与享乐,不惜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唯有去除掉心中的机巧、聪明、智慧、名利等欲念,即“少私寡欲”,从而才能“见素抱朴”。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不忘初心”。

看看我们在座的各位,救死扶伤尽职尽责,疫情期间,不畏病毒,不惧生死,逆行而战,守住了自己的初心。我建议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不忘初心的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为官者在走马上任的时候,都是雄心勃勃,决心有一番作为的,但是走着走着,利欲熏心,抵挡不住诱惑,欲望的潮水冲开理智的大坝,忘记了初心,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甚至成为阶下囚。

夫妻俩结婚的时候都奔着白头到老,相守一生去的,婚礼上,司仪问俩人: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无论健康还是疾病,在对方最需要你的时候,你都爱他,照顾他,尊重他,永远对他忠贞不渝直至生命尽头,你愿意吗?俩人是怎么回答的?(我愿意)可是多少夫妻走着走着就忘了初心,分道扬镳了。

百年政党,赤子之心,在我们党九十多年的历史中,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依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种理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国上下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与老子说的“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不谋而合。

    2、不同流俗循大道

世上道路千万条,你选了一条平常人很少走的路,开始脱离人群。周围的人七嘴八舌评论,说什么的都有。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当然这里的路是大道,是正确的道路。否则就会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古人说:“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当众人行为有悖于道德之时,我们要坚守准则,不盲目从众。我们尽可能不去顾虑“别人怎么说”“怎么看”或“怎么想”,而要顾虑自己的理智怎么说,良心怎么想。“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活中我们只要遵循大道,把握好方向和目标,坚定自己的信念,不为外物所动摇,不要太理会别人讽刺的话语,不要太在意别人嘲笑的目光,坚持本心,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俗人有两个特点,一是喜欢凑热闹、赶时髦,“如享太牢,如登春台”,身不由已地随着潮流走;二是骄傲自满,自以为是,计算精明,分毫必较,“有余”“昭昭”“察察”,其实是明于察物而昧于自知,明于琐细而昧于大道。得道者不受外界的干扰与诱惑,总是与大道在一起,所以始终能保持自我,独立于潮流之外。就是老子说的:我独泊兮其未兆;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我独昏昏,我独闷闷;我独顽且鄙。从另一角度来看,这也是老子在教我们一种识人的方法,看人不可貌相,看似愚笨顽劣之人说不定是得道高人。 



作者简介

李彩红,女,中小学一级教师,函谷关镇中心学校成职教专干,函谷关道德经研习社秘书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