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暖冬轶事(九):冬节

 察右中旗人故事 2021-12-15

本文作者:马少东


本系列往期文章:

暖冬轶事(一):冬炉

暖冬轶事(二):冬雪

暖冬轶事(三):冬风

暖冬轶事(四):冬食

暖冬轶事(五):冬衣

暖冬轶事(六):冬闲

暖冬轶事(七):冬喜

暖冬轶事(八):冬校

冬 节

年越来越近啦,这些天天气似乎变得温暖起来,也许是接近春天的边缘了吧。村里的人家在腊月二十六这一天开始打扫家。每家都以妇女为主要骨干进行“刷家”。用热水化开早已从土产门市部买回的白土或石粉子,搅成白糊糊,再找出挂在凉房里的草做的白土刷子,挪开柜,掀起席子、油布,倒腾出坛坛罐罐,再用笤帚、鸡毛掸子清扫一遍家里。女人们就围着围裙,站在柜顶、炕上,一手端着白土水盆子,一手握着白土刷子在那荡了一年尘埃的土墙上刷了起来。先是横着刷一刷,全家刷一遍,等干了,再竖着刷一刷,刷完全家。女人们不用家人帮忙,一个人一口气一前晌就把三间房刷完了,真是累啊!看着粉刷一新的家,她们很欣慰。当然,白土粉淋得家里到处都是。没关系,勤劳的女人们很快就将家里的一切擦洗得干干净净了。

家里收拾完了,立刻焕然一新,孩子们急着拿出了女人们从百货门市部买回来的画儿,男人们用图钉或订书钉把“胖娃娃”、唱戏的“屏风”、“大丰收”、“仙女图”等几张好看的画儿一张一张地正正贴在了刷白的墙上, 家里立刻有了过年的色彩。

女人们又忙着糊窗花,心灵手巧的人用买回来的红绿黄纸和麻纸在上窗框上对糊出了各种图案。会剪纸的女人用红纸剪出生动俏皮的动物、娃娃、花草等图案,贴在麻纸窗户上或玻璃上。每家人家的窗户花花绿绿的,映呈出一派过年的喜气。

二十七、八、九,宏盘村的人家天天动“干锅”,全村弥漫着油气香,不是这家搓麻花、炸撒子,就是那家炸油饼、炸麻叶子,还捎带地炸点莲花豆。麻花炸得红又粗,撒子金黄脆生生,大油饼、小麻叶左一盆又一笼,谁家的干货都不少炸,这都是正月待客的好东西啊。

男人们没事儿就去燎羊头,烧猪蹄,揭肉窖,剁肉块。女人们则挫陷陷,挽蛋蛋,东屋出西房进,忙得油盐酱醋分不清。有点文化会写毛笔字的人家正帮村民写春联,炕上柜顶铺满了墨汁未干的春联,地上挤满了等着写春联的人们。能剃头理发的人家里也是一个接一个地出出进进,都争取“有钱没钱剃头过年”,谁也不想落在年后。

会扎灯笼的男人们正被孩子们围着做灯笼,做好了家里挂的大灯笼又为孩子做手提小灯笼,用麻杆做支架,用麻念帮,外面再糊上红绿纸,装上放煤油或蜡烛的底盘,一挂就成了。手巧的人能做出西瓜灯、番瓜灯、蝴蝶灯、五角星灯等各种造型的灯笼,无论是挂在家里窗户前,还是除夕夜提着在大街上耍,都是一道年味十足的风景线。

终于盼到大年三十“激动小孩子们心”的这一天啦!早晨,不知谁家点响第一个二响炮,紧跟着稀稀拉拉地响起许多二响炮,回荡在宏盘村的上空,过年的气息越来越浓了!

太阳出来了,村里人家不约而同地在自家的门边头、窗户边头、院门边头、凉房墙、牛马圈、猪鸡窝、农具上等地方都贴上了鲜红的春联,整个村庄一下子披红挂彩了,瞬间气象更新了!


年三十的前晌,炸糕!一年当中家家户户必须要吃的年糕。其他年货都办得妥当后,开始和醒了几天的糕面。和糕面与和白面、莜面不同,会和的女人们把糕面加水搓成块垒状,软硬要看糕面的吃水多少来掌握,和好糕面,再往笼屉里铺上纱布,撒一层糕面,蒸熟了再撒一层,就这样熟一层撒一层,把和好的一大盆糕面分几笼蒸完。男人们的力气大,手粗糙不怕烫,就去手踩蒸出来的糕面,手蘸着凉水一口气将一大坨熟糕踩扁隆起,忍着热烫,踩得精劲的,这就是“素糕”,山西人爱吃,宏盘人爱吃炸糕。

在炸糕之前,要包馅馅糕,有做菜馅馅的,有做红豆馅馅的,剩下的就捏成实片子糕。

捏糕的当儿就开始把秋天榨好的胡麻油或菜籽油倒上半锅,渐渐地烧开了,捏好的糕一一下锅,嚓嚓的直响,油糕炸起了金黄的脆皮泡,油炸糕香立刻弥漫开来,有喜欢吃“脆糕”的家人哪能错过这一口福呢!

每家都要满满地炸了几大盆糕,以后馏糕足足能吃一个正月,特别是蘸上“糖稀”吃,香甜极了。


孩子们是过年的使者,无论家庭贫富,总有一件新衣服在这一天穿出,走在宏盘村的街头巷尾,有意或无意地显摆,心里是多么的喜悦。大家掏出兜里的糖块、瓜子、黑枣之类的好吃的,展示一份过年的天真和甜美。

孩子们无忧无虑地催促着冬日快快落去。

中国最隆重最有年味的节日——除夕夜在冬天里降临了,宏盘村笼罩在大年三十的夜色里,家家户户挂起了不很耀眼的灯笼,一派万家灯火的气象。刚入夜,零星的鞭炮和二响炮不断地打破夜的宁静。然而,夜色是安详平和的。

宏盘村在最后一个冬夜里进入守岁熬年状态,大人们围坐在家里开始包饺子。擀饺皮的女人们娴熟地滚动着擀面杖,擀出了又圆又薄的饺皮,一个人擀供几个人包,还有小孩子凑热闹,包出了四六不像的饺子也要摆在笼屉里。不管是萝卜猪肉馅儿饺子,还是萝卜羊肉馅儿饺子,每家人家都包几大笼、几大片片。那时都是大家庭,一年就盼着过年吃一顿饺子,当然要多包了。包着包着,总不忘往饺子里包个“镚子”,壹分、贰分、伍分钱的硬币只能包一枚,到初一早晨吃饺子,谁吃出来谁就有福。


没电视的年代,全家包饺子是最普遍的守岁熬年方式,后来有了电视,人们就提前包好饺子,跑到有电视机的人家去看《春节联欢晚会》去了。年轻男女们早已按捺不住约会的心情,聚在打牌人家里是他们最愉悦的守岁熬年方式;打牌、打麻将更是年轻人熬年必然的选择了。


大年三十,除了包饺子,还有一项熬年项目,那就是煮猪头或羊头。里屋炕上包饺子,堂前(外屋)锅里煮猪头,长柴大火烧了一滚又一滚,这个烧火任务往往交给家里的老汉或大一点的孩子。老汉不急不躁地慢火烧煮,有耐心;急着要出去耍的孩子心事根本不在家里,被迫烧火,长柴烧下一大堆,烧开一滚就跑路了。


今晚最开心的当属孩子们了。相约来的一帮男孩子(也有女女跟随的时候),个个左兜里装瓜子、黑枣、糖,右兜里装着拆散的鞭炮,还有从大人那里分到或“偷”来的几根纸烟。每人手里提着煤油灯笼,走街串巷,边耍边放着鞭炮,东家出西家进的开心得不得了。

冬夜虽然很冷,但挡不住孩子们的激情,摸着鼻涕,抽着烟,不时点燃一个鞭炮扔出去,心花怒发啊!有的孩子经常拨弄自己的灯笼,让煤油灯烟熏得黑眼乌青的。有时吹来一阵风,要不刮灭了灯笼,要不把灯笼纸烧着了,不要紧,耍心大的家伙们立刻跑回家,找出纸和浆糊把灯笼补好,又继续游荡在年夜里,甚至一夜烧好几回补好几回灯笼,折腾到“接神”。

不管是以什么方式、什么内容守岁熬年,“接神”时刻到了——无论是官方的零点钟声响了,还是传统看天相出现,在自己家的、在别人家的宏盘人都要回到自家的院子里“接神”。接财神,还是什么神?不清楚。家家户户早已在院中央堆好了一大堆柴火,不知道谁家先出来点起了“旺火”,放起了炮,接神开始了。全村人都点起了旺火,响起了炮,宏盘村的夜色在火光中燃烧,此起彼伏的鞭炮、二响炮、烟花(后来才有的)震荡着。村庄一片欢腾,大年三十除夕夜被推到了最高潮的时刻,春节正向人们走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