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对事物有独到见解

 新用户26922hFh 2021-12-15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对事物有独到见解

  河南省上蔡师范学校 常进山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对事物有独到见解

  文章贵“新”。从古到今,论说者甚众,但出类拔萃之文不多。究其原

  因,主要是对事物没有独到见解。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在中小学作文教

  学中,如下几点做法是值得推广的:

  一、一物(事)多写,各有所异

  事物都有它的多面性,但是学生不会从多角度观察、多方面分析。根据

  这种情况就应训练学生对同一事物从多方面去写。为了打开学生的思路,笔

  者以竹子为例启发学生说:“竹子,我们都见过,它中间是空的,由此,你

  能想到什么呢?”于是学生由“空”想到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为了帮助

  学生理解这一点,及时引用了一幅对联:“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

  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学生认为有道理。笔者又引导学生说:“由竹

  子的中空,还可以联想到什么呢?”学生由此想到了虚心。笔者又进一步启

  发学生观察竹子,学生看到竹子不但中空,而且有节,于是笔者出示了郑板

  桥的竹子图,画中题有“高风亮节”的,学生自然想到做人要有气节。于是,

  学生由竹子弯曲而不折想到有韧劲;由竹子没有旁逸斜出的枝蔓想到挺拔向

  上;由竹子不落叶想到骄霜斗雪;由雨后春笋想到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等等。

  这次作文因为时值冬日,笔者就让学生以《雪花膏随想》为题,写二到三篇

  立意不同的文章。有一位学生连做三篇,一篇写雪花膏把男、女孩子打扮得

  很漂亮,美化了人,也美化了生活;一篇批评一些女孩子一味追求外表美,

  扭曲了自己,又耽误了学习;一篇写雪花膏美化了人,但它一生都是做“面

  子活”。这样练习以后,效果明显提高,对事物不但有深刻的认识,而且有

  二手游戏账号转让独到见解。

  二、逆流而上,标新立异

  在生活中我们一些人太传统,一旦形成定式,就很难打破,这种传统习

  惯,也体现在学生的作文中,也就是说,心理定势影响着求异思维。比如写

  党委书记,常常是正义的代表,副厂长是目光短浅的代表;青年人是生活的

  开拓者,老年人则是生活中的绊脚石。相当一一部分学生认为,不这样写就

  不像文章。针对这一点,笔者教育学生打破陈旧的创作思想束缚,大胆创新,

  反常规,标新立异,并以一位小学生《爸爸,你坏》的作文为例进行示范讲

  解。我们一般写爸爸都是勤劳、吃苦,而这位小学生却从生活的另一方面去

  写他的爸爸,与爸爸赌博,害了母亲、害了自己,害了这个温暖的家。为了

  训练这一方面的能力,笔者要求学生连写两篇逆向思维的作文,一位学生以

  《见“义”不可勇为》为题,写一位学生为哥们义气而打伤他人的事,指出

  这种“义”不可勇为,而要“劝”为。他的另一篇以《不及格者赞》为题,

  考试不及格本来是件不光彩的事,为什么还要赞扬呢?大意是这样的:一些

  学生考试不及格,但是不在考场作弊,是自己的成绩,他们以此为戒,努力

  学习,得到思想满分;而另一些学生考试及格了,但带小抄,丢了思想分数,

  所以对不及格者要赞扬。他的这篇作文,分析与认识都很有见地。

  三、比较分析,同中求异

  对事物要作比较分析才有新发现,比如,可对同类事物比较、相近事物

  比较、不同事物比较;从写作方面考虑,有立意比较、选材比较、手法运用

  的比较等。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知有异。为了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能

  力, 一次上作文课时, 笔者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谁能区别马骡和驴骡?

  这些常见的牲畜竟使学生怔住了,不要说城里生长的学生说不清,连农村生

  长的学生也说不表,有些甚至连驴、马、骡都分不清。一班学生竟没有一位

  学生答出来。借此,笔者告诉同学们,事物都是有区别的,我们要善于比较、

  分析,只有这样才知有异。并要求在这次作文中,把事物的异处写出来,题

  目自命。有位学生以《疙瘩柳》为题,写了一篇作文,结尾处这样写道: “柳

  树被伤害了,婀娜的她背着个丑陋的疙瘩,人被伤害了,愉快的他(她)背

  着个沉重的思想疙瘩,人啊,请你莫伤害了柳,更莫要伤害人。”事后笔者

  问她为什么这样写,她说:“我发现我们学校所有柳树中有两棵有疙瘩,先

  问一位老师,他说因为柳树老了,我指着不远处一棵小柳树,问他,听说那

  棵柳树只有五年树龄,怎么也有疙瘩呢?他没有回答出来。后来问生物老师,

  才知柳树的疙瘩为伤害所致。”这位学生的见解不同于一般,她通过柳树对

  比,同中求异,又联想到人,于是写了这篇富有新意的文章。

  四、扩大视野,在生活中寻异

  为什么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事物没有独到见解,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呢?

  并不是他们不懂世界上事物有千差万别,究其原因在于他们生活圈太小,视

  野太狭,没发现异处,要让他们写出新东西来,实在为难。根据这种情况,

  笔者要求学生一是扩大生活范围,二是多观察、多体验生活。一次笔者带领

  学生到瑯岈山旅游,回来后以《游瑯岈山》为题练笔,发现平原生长的学生

  同山区生长的学生相比在立意和构思方面都有明显不同,山区的学生生在山

  区、长在山区、吃在山区,习以为常,没有异样的感觉;而平原长大的学生

  登山临远,神情为之一新,他们的文章不但有异味,而且有异情。小小瑯岈

  山,弹丸之地,袖珍而已,而学生颇有新得。因此笔者想到让学生扩大视野,

  在生活中寻异确实有必要。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应尽量给学生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方法训练,使学

  生对事物有独到见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写出新意、写出深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