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姬昌因何“受命称王”?战国楚简说是因为他老婆的一个梦

 与春天同行 2021-12-15

上篇我们探讨了吕尚(姜子牙)的真实身份,下面我们还得回过头来继续说西伯姬昌。

我们都知道,姬昌后来是以“周文王”这个称呼而闻名的。那么西伯姬昌是什么时候、怎么样升级成为“文王”的呢?

文章图片1

按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的说法,是商纣王听从了奸臣费仲的建议(费仲收了周国的重礼),把姬昌从羑里城中放出时封他为王的,目的是为了拉拢姬昌,让他替商朝守西土。

在《封神演义》小说里,除了商纣王,商朝还有武成王黄飞虎等很多王,但这种说法显然是违背历史的。因为当时没有“皇帝”的称号,“王”就是最高称号,商王怎么会封其他人为王呢?大家都是王,不就平起平坐了吗,怎么能显出商王唯我独尊的地位?所以真实的历史上商王是不可能封其他人为“王”的,“文王”的王号绝不是商纣王封的。

文章图片2

说完小说我们再来看看正史。按照汉代司马迁《史记·周本纪》的记载,姬昌称王是因为“虞芮之讼”。这个故事具体内容如下:

话说西伯昌内修政理,友善诸侯,在诸侯中威望日隆。诸侯间有什么矛盾,不再去找当时的天下共主商纣王来主持公道,而是都来请公平公正的西伯昌评理。当时虞国(今陕西平陆)和芮国(今陕西大荔县朝邑镇南,一说在山西芮城)有矛盾,据说是争地边子,都觉自己有理,互不相让,没办法就到周国找西伯昌来理论。谁知道进了周国境内,看见种田的人互相让地边子,民俗十分敬老。虞国和芮国来的人还没见到西伯昌,就都觉得很惭愧,互相说:“我们争的东西,都是周人觉得耻于争抢的,还去找西伯干什么?去了是自取其辱啊!”于是他们就偷偷溜回去了。这事传开后,诸侯们极为感叹:“西伯大概是受命于天的君王啊!”

太史公接着说,诸侯都觉得西伯昌的文德配称王了,这就是西伯昌受命称王的原因。

因为比《史记》早得多的《诗经·大雅·緜》上面也提到“虞芮之讼”这个故事,所以这件事历史上可能真的发生过。但问题是,《诗经》里却并没有说,这个事件就是文王受命的那个“瑞兆”或由头。何况笔者以前文章介绍过,这虞国其实就是太伯、虞仲所建,和周国本就是兄弟之国(商代芮国是哪族建立的现在还不清楚)。虞国就算夸周国、夸姬昌,也算是夸自家亲戚,恐怕其他国家也会觉得你“不客观”。而且确实怎么看,一个上古君王也不像会拿这个事儿来作为自己受命称王的“瑞兆”或理由——人家说你文德高(其中一个还是你家亲戚),但是好像又没集体劝进,你怎么就自己承认自己文德高,而自我称起王来了呢?所以姬昌因“虞芮之讼”称王的说法显然也有浓厚的后世儒家味道在里面,恐怕后人搀进的水分很多。

文章图片3

虞芮之讼

话说太史公司马迁是个有民本思想、推崇仁政的史学家。他在《史记》中说西伯昌是因为仁厚公平才被大家认为是“有命在天”,显然也是有深意的,即希望他所处时代和后世的君王们,为政时能以“仁德”为本。不过太史公的愿望和初衷虽然是好的,但是这样的说法,明显不符合商周交替之际的社会文化心理。

虽然史学界有“殷人事鬼,周人尚德”的说法,周朝也确实更讲德政对政权兴替的作用,但是社会风气的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即便是周代和后世,在崇德尚民的思想抬头后,相信鬼神之事、相信王朝命运由天决定的风气,一直也没有断过,甚至一直都很浓厚,尤其是在没有多少文化的懵懂百姓的心中。后世的历代王朝,在宣扬自己得到天命时,大都会编一些神话来作为瑞兆。如秦末刘邦集团的人就编出个神话,说刘邦是赤帝化身,曾经斩杀象征白帝的蛇,表明刘邦是得到天命、必将取代秦朝拥有天下之人。就连陈胜吴广这两个农夫、戍卒想起事,都要搞点鱼腹丹书、篝火狐鸣的把戏。周人在商末那个鬼神气氛浓厚的时代,想宣扬自己受命于天,怎么会那么“理性”地不提一点鬼神之事,只说自己“有德行”呢?

显然在商末那个时代,周人宣称文王受命,肯定得“应”在一件神叨叨的事情上,才合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心理。不过,这个神叨叨的事情,到底是啥事呢?

翻阅古书,在比汉代《史记》更早的先秦古书《逸周书·程寤》篇中,还记载了一个“文王因老婆太姒之梦而受命”的故事。本来《逸周书·程寤》篇早已经散佚,是因为其他古书上曾摘引了这个故事的部分内容,我们才知道该故事的大致轮廓。但前些年也就是21世纪初,清华大学从海外得到了一批战国中晚期竹简(即世称的“清华简”),其中正好有一篇《程寤》全文,因此这种“文王因老婆太姒之梦而受命”的说法,一时间又被炒得很热。

文章图片4

《程寤》篇的大致内容是说:

西伯昌被纣王放出羑里后,居住在周国的程邑中。一天晚上,西伯昌的夫人太姒在睡梦中梦见商朝的朝廷中都长满了荆棘,而儿子太子发(武王)取了周廷的梓树种在商廷中,这些梓树后来都变成了常青或茂密的松树、柏树、棫(yù)树、柞(zuò)树。太姒惊醒后,赶紧把梦中情景告诉了老公西伯昌。(《说文》云,睡觉醒来说的话叫做“寤”,“程寤”即指太姒在程邑睡觉醒来后说的话。)西伯昌也觉得这梦太神异了,吓得都不敢占卜吉凶了,就把太子发叫来,命太子发直接让巫师说这是凶梦 ,并让巫师为自己一家三口(西伯昌、太姒、太子发)举行攘除灾祸的祓(fú)祭。随后巫师们用玉帛祭告宗庙社稷,向天地四方和山川祈祷,并攻击殷商的神灵。经过“望”祭(遥祭山川)和“蒸”祭(冬祭宗庙)后,在明堂占卜,结果大吉大利。于是西伯昌和太子发一起拜谢吉梦,因而从皇天上帝那里接受了商命。

文章图片5

周文王与夫人太姒

大家都知道,商人万事都靠占卜来决定,下至虫鸣鸟叫,上至祭祀战争(“祀与戎”),无不靠占卜来定吉凶可否,殷墟里那成窖的卜辞就是明证。其实那个时代,不但商人迷信占卜,周人同样迷信,1977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周原也出土大批甲骨,学界一般认为大都属于文王时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周人宣称的“受命”,怎么可能离得开占卜呢?再说姬昌本人,众所周知他也是以喜欢占卜打卦闻名的。所以姬昌“受天命”的故事,其中必须得有占卜!就从周人“因梦受命”的故事里有占卜这一情节来说,它就远胜过“虞芮之讼”这说法。

尤其“因梦受命”这个故事,对姬昌心理的变化描述是相当地到位的。

该故事中,太姒梦中梦见商朝朝廷里长满荆棘,而太子发把周朝的梓树种在商廷中,变成了常青或茂密的松树、柏树、棫树、柞树,即便我们这些不懂解梦的人,也能看出绝对是好兆头——荆棘自然代表不好的东西(古人解释说代表小人),周人的常青树长满商廷,则肯定寓意周人代商。

但这么一个大吉大利的梦,太姒说与姬昌听后,姬昌不但没有喜出望外,反而十分惊恐,甚至让巫师为自己一家三口举行祓祭来消灾去难,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常说“诸葛一生唯谨慎”,其实把“诸葛”换成“姬昌”也十分贴切,“小心翼翼”这个我们大家熟知、惯用的成语,最初就是《诗经》里用来形容文王的。(《诗经·大雅·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

大家知道,姬昌这大半辈子,除了十来岁时急于替父报仇进攻商朝冒失了一把,此后几十年一直都是小心谨慎、夹着尾巴做人的。他不夹着尾巴做人不行,因为在庞然大物大商朝面前,周国实实在在是一个“小邦周”,稍有差池,不但他姬昌个人性命不保,就连周族都有可能彻底被灭族。这不,他刚在羑里被软禁七年,性命长期悬于一线之间。说姬昌不恨商朝绝对是不可能的,杀父之仇、被囚之辱,哪一样不是痛入骨髓?和仇敌商朝翻脸,姬昌绝非没想过,尤其是从羑里侥幸得生后,是继续忍辱臣事商朝还是反商,已经成为他的一个不得不天天思索的“人生终极问题”了。只是周国经他经营几十年虽然实力大涨,但仍与商朝差距不小,所以“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姬昌迟迟难以下最后决心。

故而太姒做了那个众人一听就觉得吉利的梦之后,异常小心的姬昌反而紧张万分,不知是福是祸。在经历了一遍又一遍的占卜、甚至攻击了商朝的神灵之后,周国众巫师史官一致认定太姒之梦大吉大利,压抑多年、且又迷信卜兆的姬昌这才欣喜若狂,相信皇天上帝真的已经将“商命”授予自己,坚定了他本来一直犹疑的反商决心。姬昌这番复杂的心理历程,若是拍成影视剧,非老戏骨不能演绎出来。

文章图片6

清华简-程寤

所以从商末周初人们迷信鬼神卜筮的心理看,从出现的时间早晚看,至少战国时期就已经流传的文王、武王“因梦受命”的说法,显然要比汉代出现的“虞芮之讼”的这种“仁德”故事强万倍,故而很有可能就是周人宣传得到天命的那个“瑞兆”。

所以最后我们可以总结,西伯昌从羑里被放回周国不久,他就因某事(很可能是太姒之梦)占卜得到“瑞兆”、进而领受“天命”称王了,于是“西伯昌”从此升级为“文王”。显然文王的这个“王”,跟公亶父的“太王”称号、季历的“王季”称号不同,后二者的“王”号是死后才由周人追封的,文王则是生前就称王的。当然,文王虽然确定反商决心并称王了,但是已经饱经世事的他,并没有像少年时一样和商朝公开撕破脸,因此这时他称王,只是在本国境内私下称王,并没有嚷嚷得天下皆知。在跟商朝交往的时候,他依旧是称臣并自称西伯、周侯而已。这就如明清时期的越南,在国内他们的君主早已经称“皇帝”,但是在到北京朝贡的越南使者的国书里,他们还是只自称“国王”。因为接下来,周文王就要打着替商朝平叛的旗号大肆扩张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