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阳(ST42 ) 拼音: Chōng Yáng 位置: 下肢部穴位 主治: 口眼歪斜,面肿,齿痛,癫狂痫,胃病,足痿无力。 【冲阳穴位位置图】
【图解冲阳穴位的位置】 【冲阳穴】位于人体的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取穴方法】正坐或仰卧位。在足背最高点、两条筋(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可触及一凹陷,按之有动脉搏动感处即为此穴。 【穴位解剖】在趾长伸肌腱外侧;有足背动、静脉及足背静脉网;当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第二支本干处,深层为腓深神经。 【深度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短伸肌、第二楔骨。皮肤由腓浅神经分布。皮下有足背静脉网,外侧引出小隐静脉,内侧则有大隐静脉的起始。足背深筋膜浅层薄而坚韧。针由皮肤、皮下组织,避开足背动脉,在(踇)短伸肌的上方深进,可达第二楔骨表面的骨膜。以上诸肌均受腓深神经支配。 点击查看: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图】 【穴名解说】 【冲阳穴】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足阳明胃经。胃经原穴。别名:会原、会骨、趺阳。
【按摩冲阳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主治病症】头痛、牙痛、口眼歪斜、胃脘痛、足背肿痛、足缓不收等。 【古代记述】头面浮肿,上齿痛,腹胀,胃脘痛,足痿,脚背肿痛,癫狂,疟,痿厥,风头重,额痛,枢股腘外廉骨痛,腹大不嗜食,热病汗不出,口中热病,痹不仁,振寒时有热,四肢不举,腹满身重,善呕,瘿,口眼歪斜。 【近人报道】脉管炎。 【相关记载】冲阳穴主治: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面神经麻痹,眩晕;2.消化系统疾病:胃痉挛,胃炎;3.运动系统疾病:风湿性关节炎,足扭伤;4.其它:牙痛。 【穴位配伍】冲阳穴配大椎穴、丰隆穴治癫狂痫。配足三里穴、仆参穴、飞扬穴、复溜穴、完骨穴,有补益气血,润养经筋的作用,主治足痿失履不收。配丰隆穴,有豁痰宁神的作用,主治狂妄行走,登高而歌,弃衣而走。 【相关方例】足痿失履不收:冲阳、足三里、仆参、飞扬、复溜、完骨。疟从脚起:冲阳、束骨。狂妄行、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冲阳、丰隆。脚气:公孙、冲阳、三里。 【文献摘要】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治法原则】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针刺方法】冲阳穴,避开动脉,直刺0.2~0.3寸,局部酸痛;直刺0.3-0.5寸(避开血管)。 【艾灸方法】冲阳穴,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相关补充】冲阳穴是胃经的原穴,专门管理胃。冲阳穴在脚背的最高处,用手按着会感觉到动脉的搏动。当您出现消化不良、胃胀、腹泻等症状时,可以按揉冲阳穴几分钟,就会得到缓解。也可以用艾灸冲阳穴的方法补胃 ,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艾灸操作】方法很简单,点燃艾条,对准穴位灸,距离皮肤2~3厘米,艾灸5~7分钟,以皮肤感觉热而不烫为宜。艾灸冲阳穴,可以让足阳明胃经运行顺畅,也就能保证胃里面的气息供应正常,具有暖胃、护胃的功效。按揉或者艾灸冲阳穴,可以作为平时胃部保养的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