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1215教学手记——如何把一个概念型命题想出多维立意

 晋诺工作室 2021-12-15

概念型命题,往往因为缺乏思考的辅助性元素而打不开思路,这需要我们对概念型命题的立意思路有一些基本的章法。比如下面这道作文命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现代汉语词典》)大千世界,“制约”无所不在,如何认识“制约”呢?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个概念型材料作文。
甲受乙制约,这是一种生活常态。疫情导致不能出行,客观条件制约了个人的行为;喜欢唱歌但音色太差,个人条件制约了职业方向;黑龙江不宜种植椰子,地域气候制约了农业形式等等,等等,正像材料里所说的“无所不在”。
那么“如何认识'制约’”的“认识”该如何“认识”呢?
首先对“制约”的本质内涵的揭示是一种认识。
“制约”究竟是什么,它揭示了事物之间怎样的关系;从物质到精神,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它是怎样表现出来的;从认识论、方法论到本体论,该怎样给它下定义。等等,若能从这些方面给“制约”的本质内涵以定位,当是一种较为深刻的“认识”。
其次,对“制约”规律的认识与运用也是一种“认识”。
“制约”从某种角度看是被动发生的,甲受乙制约;这种“被制约”的价值是什么,是被规范,是被校正,是被优化,这是“制约”的正能量。比如,学生不得带手机进入学习场所,保证了学习的专注。同时,“被制约”也可能是一种痛苦与罪责,女人必须裹脚,不然就是不守妇道,这种被制约就是被戕害。那么,如何运用“制约”呢?从目的上看为了人的发展的制约;从形式上看,符合科学原理的制约;从效果上看,经实践证明了有正向价值的制约等,是我们运用“制约”的基本原则。
再次,以“制约”为原点,审视与之相关的各种因素,也是一种“认识”。
“制约”中的人性、世情、道德、法律、法规都值得写作者审视思考,“制约”中的智慧、方法、历史规律等等也值得我们去总结,结合相关事例,则可以写出丰富多彩的文章来。同理,反方向思考,则可以从社会生活中的各个层次方面来审视“制约”,学习生活中的“制约”、家庭生活中的“制约”,社会生活中的“制约”等等,也可以写出“制约”的种种精彩的故事来。
请看同学们的学习成果。
丁曦菡:制约是自然的本源规则之一,有机整体的存在倚仗于制约的力量。
祝子涵:自然的精神必经制约而后再得到统一调和。
唐铁峰:“制约”带给人活在笼子里的感觉,却也因此有了自由的感觉。
王益江:制约是宇宙运作的规则,是生命非生命有无意义的界线。
熊振祺:“制约”的成立必须要有两个事物之间形成一定的对立性。
钱心悦:强大到一定程度才能感觉到制约的存在。
李明瑞:所谓制约,限制的是野心,约定的是底线。
朱啸天:制约存在于过往与未来,存在人类与自然,存于尘埃与宇宙,一直趋于恒定。
陈沁悦:制约缔造了符合时代特征的美并发挥其作用的同时,也向我们明确了规则的重要性。
以上诸观点是从哲理角度探讨命题“制约”的内涵,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样的文章将会有见解有深度。需要写作者抽丝剥茧,富有逻辑地剖析这些命题的构成。
 
赵艺:虽然“制约”这个词本身含有限制、约束之意,但制约所导致的影响是消极还是积极取决于事物本身的性质。
王晨岩:“制约”普遍存在于事物之间,等价于事物之间普遍存在关联,没有事物可以超脱一切而存在。因而说,制约无处不在,而无处在,全凭你怎么看待。
杨喆:以制约为原生视角,则制约为基础;以制约为唯一视角,则制约为禁锢。
张圆圆:制约像是地狱的伊甸园,一方面制约像笼子样制约了我们的自由,一方面又是我们抵御“地狱”的保护伞。
施博文:制约并不只是限制每个人的工具,更是实现的保障。没有黑夜的制约,你的光芒又怎么被人发觉。
汪新宇:在制约规则之下起舞,方能感受于己之外自由。
张琪:池鱼笼鸟身处安乐乡,却也失去了永恒的自由。“制约”是冰冷的铁槛,将人们圈在一方安全之地,却也是束缚自由之翼的枷锁。
以上诸观点强调从事物本身或个人视角认识“制约”,因角度变化“制约”的内涵价值也不同,这类文章要从事物或外物与“制约”关系角度来分析探讨。这类文章可以写得富有思辨色彩。
 
徐孟麒:制约绝非意味着我们的思想被关进牢笼,双脚被套上枷锁,而是以一种无形的形式无时无刻不在纠正我们的前行方向。在约束中不受约束。
贺可可:制约是事物间联系的特殊形式;它并非制约事物的发展,与自由对立,而是推动事物的成长,使之不断变化,变化造就和谐,维护着真正的自由。
吕平:制约客观存在于我们的世界中。我们需要它,它可以维持事物的正常发展,同样,我们也要打破它,跳出枷锁,达到更高的境界。
陆竞择:人生而自由而肉体无时无刻不在制约之中,唯有依托精神才能使人真正跳脱制约。
邵嘉乐:制约无处不在,接受制约而后在方圆内超越制约。
万心羽: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万物生,自然是制约万物的“规矩”,破坏自然,可谓试图打破制约关系,失了“规矩”不可行;放任原始形态发展,不敢干预任何事物,死守制约关系,可谓是固步自封,亦不可行。
方嘉:“制约”是存在于事物间的联系,这是单向的或是多向的。如同千千万万根绳线,它可联系,可斩断。
这类观点是从如何面对制约这一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观点往往立场比较鲜明,要求写作者要写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因此,它考量的是作者者对如何面对制约的深度理解力。另外,这些观点中,有些表达不够精炼,内容分散,需要注意表达的准确精炼。
朱越:被制约的本质是无能,唯有自我突破,自我进化,才能摆脱被制约的枷锁,成为主动制约的强者。
陈睿:鸟类的翅膀制约了其飞行速度的极限,便同时也打开了广袤的蓝天;正如法律保障了我们法律下的自由,制约或许限制了一部分,但也打开了一大片。
杨蕾:制约不是对立面。我们可制造出制约自己的事物,也是因为我们在一开始需要它。
这几个观点在语言表述上都值得商榷。朱越的,对制约的理解太单一;陈睿的“打开了一大片”表意模糊;杨蕾的表述不严谨,“制约不是对立面”表意不明。
刘弘泰:时间诞生于空间,随空间变化而变化。时间虽制约于空间,但空间无法容下,时间却能承载,认识到制约并非绝对,我们应怀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心态面对制约。
点评:表述内容太分散,观点不集中,很难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
蔡翁杰:每个诞生的生命都会被赋以灵魂,灵魂制约于生命之载体;但生命终将于时间长河中湮灭,灵魂却不能朽于天地之间。
徐然:制约无处不在,这是一个普遍现象。而我们所认知的“独特”则是事物在相同制约条件下的更具个体性的表现,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制约”,才被人认为“独特”。
张金诺:我们有必要制约认知范围,以便为道德信仰留下余地。
点评:这三个观点有点偏离,偏离在“灵魂”和“独特”和“认知”“道德”上了,要切切注意,稍不注意会使文章偏离“制约”这一核心概念而偏到与它相关的话题上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