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2018新作文:《如何认识“制约”》考场作文(2018绵阳三诊)

 老刘tdrhg 2018-05-03


【原题回放】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现代汉语词典》)大千世界,“制约”无所不在,如何认识“制约”呢?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明确文体,白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考场作文】

1、在制约下起舞

    鱼儿被制约在水中,但也随水流潜跃;鹰隼被制约在天空,但也随气流翱翔;树木被制约在地面,但也随泥土扎根。万物皆被外物所制约,但也因为制约而繁荣。尊重制约的存在,把握制约的条件,是我们生存发展的不二法门。

    制约是事物之间的联系和依存。一事物在被外物制约的同时,也从外物中汲取存在和发展的力量,正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制约不只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束缚和控制,也是一方对另一方的保护和支持。因为制约,万物才能相互联系,彼此支撑,构成这美好世界。制约无处不在。同时制约是客观的,它的存在是自然的规律,任何突破制约的思想都是荒谬而可怖的。揠苗助长是愚蠢的,即鹿无虞是徒劳的,掩目捕雀是狂妄的。任何对制约的突破都是担雪填井,甚至会招致厄运。历史上的教训不胜枚举:方士想突破寿命的制约反被丹药毒杀,秦朝暴政想突破民意的制约反被起义推翻,“大跃进”“人民公社”想突破生产的制约反带来更大的生产破坏……尊重制约,是遵循规律的明智之举。

    制约是无法控制的,但制约的条件是可以把握的。把握制约条件,我们便能利用制约关系,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将力量发挥至最大。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焉”,这是他因材施教的体现,却也是对制约的深刻认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都是把握了制约条件的表现,这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源泉。牛顿力学发现了力对万物的制约,蒸汽时代接踵而来;法拉第发现了电与磁的相互制约,推动人类文明进入电气时代;爱因斯坦发现了时间与空间、物质与能量的制约关系,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可谓豁然开朗。把握制约条件,方可取得成功。

    而我们,也应尊重制约,利用制约。面对父母对我们的制约,谨记“靡瞻匪父,靡依匪母。岂不属毛?岂不离里?”尊重父母教诲,同时发表自己意见,主动奉献亲情,取得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面对社会对我们的制约,要具有公民意识,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劳动和奉献中,在个人与他人的统一中实现自身的价值。面对自身对我们的制约,要认清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扬长避短,也要努力弥补自身缺陷,全面发展,实现自身的最大成功。

在制约下起舞,方可高蹈远举,在层层枷锁中享受无限自由。

 

2、在方圆内起舞

孔夫子曾语:“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然今世又有人辩驳道人生应有自己的色彩。由此来看,人行一世,制约必不可少,但也不能被“制约”绊住了脚。我们要学的是如何在方圆内起舞。

人生须有制约规范自己。先贤圣哲的话并不无道理。一个人想要优秀出众,自然少不了对自己行为上的规范,道德上的坚守。有自我约束力的人才是一个成功的人,有道德感责任感的公民,才是一个合格的工(错字,应为公)民,也正如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才是优秀的党员。我们有许多的事物制约着自己,从自我的约束到道德法则的遵守,但正是这些制约让我们有了存在和生活的价值。

人生莫被“制约”绊住双脚。这里的制约,自然指的是我们周围的墨守成规和人云亦云了。席慕蓉说过,“生活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而我们都是过河的人。”生活多变,人生绚丽,“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我们为何要让世俗来决定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人呢?你善天文机巧,我善诗词歌赋;你可心灵手巧,做出机杼绣品,我能低眉信手奏出绕梁之音。人生而不同,世间制约太多,不要像龚自珍《病梅馆记》中所写之梅,只因文人墨客“以疏为清,以斜为奇”的传统审美而硬生生被剪去枝叶强其倾斜。我们不要被制约,也望世俗莫要强化这些观念,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在阳光下自由起舞。

坚守方圆之内,我们拥有了活出真我的条件,拥有了自由起舞的条件。孔夫子除了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之外,也说过“从心所欲,不逾矩”。所以先贤早就知道了人生中的制约关系,他们早在千年之前就懂得在方圆内起舞的妙术。我们也可学习他们的智慧,明白“吾日三省吾身”的必要性,知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的重要性,也要懂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豪迈霸气,勇于冲出桎梏,博得一片“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气概。

人生中的自我规范道德,准则与法律法规,因为他们的存在,才成就了我们个人的完备,而我们心中都拥有一腔不甘平凡的热血,因此我们不惧道路艰险荆棘漫漫,勇敢的在方圆之间舞出自己独一无二的光彩。

 

3、囿于制约,成于制约

“界限也许就在你身边,而你却认为你可以去到任何地方”,《悟空传》如是说,人生于世,其实也就意味着生于制约。

凡事都有两面,制约亦然。一方面,制约意味着不自由,即被禁锢;另一方面,制约代表着规范,即使人成方圆。

制约的弊端一直存在,如祥林嫂,被封建思想所制约,他的拘泥不变通导致了她的悲剧。再如李煜,为帝位和江山社稷的制约,最终也只落得郁郁而终的下场。因此制约之弊无法忽视。

制约的利处,更是不容小看。嚣张跋扈的齐天大圣困于金箍也只能安分送唐僧前去取经,最后修成正果。为非作恶的歹徒,遇上不可侵犯的法律,只能接受应有的惩罚,重新做人。制约的确限制着我们,可以帮助着我。如国法的制约让我们远离犯罪,如道德制约让我们培养良知,如物质制约,让我们丰富精神。制约的小弊在大利面前实在是无可厚非。

“鱼欲一异群鱼,舍水跃岸则死;虎欲异群虎,舍山如市即擒”。跳出制约特立独行总是不易,我们应做到囿于制约而成于制约。红军长征得以载入史册,是因为战士们在物质条件的制约下仍完成这一壮举,司马迁能被世人铭记,是因为他被困于牢室仍能写出千古史记,莫里哀可以成为喜剧大师,是因为他为病体拖累仍要完成创造上台表演。他们有着坚强的性格,有着不灭的信念,有着无畏的精神。正是这些品格让他们处于制约之中却能生长于制约之外。他们就是成于制约的最好典范。

“当手里的每一张牌都是坏牌,想要赢一把的唯一方法就是打破规则”,保罗的《幻影书》中写道。是的,制约并不是完全无法避免。五柳先生远离官场的制约,虽不能飞黄腾达,却让后人记住了“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豁达,焦仲卿和刘兰芝为情所死,虽不能白头偕老,却让他人理解了“君为磐石,妾如蒲苇”的坚韧,文天祥不愿被金军制约,虽付出生命,却让后人铭记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诚。人们皆不愿困于制约,虽都牺牲了某些东西,却真正让自己自由。

 世间有太多制约,大多我们都无法避免,只有做到囿于制约而成于制约,才真正能一路向阳生长。

 

4、明辨“三境”,安于制约

    星汉浩渺,为天制约;繁花千树,为地制约;江河奔涌,为岸制约。制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而对待制约的态度,却分了“三境”。

    一境,曰“忍”。

    忍受所有的制约,在方寸天地里畏缩不前,逆来顺受。此境中人虽有了眼前的苟且,却失去了诗和远方。柏拉图言:“最可悲的莫过于轻易的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因少许阻碍而放弃抵抗,囿于一时的安稳固执不前,不做追求。现代的青年中不乏此境之人,只不过他们美其名曰“佛系”罢了。

    忍该忍,也忍不该忍,最终只会是制约的奴隶,就如囚笼中的蝴蝶,再美丽动人,失去自由,也就失去了对生活的期望。

    二境曰“破”。

    破除所有的制约,在自我的世界里横冲直撞,破除制约的同时,也破除了前行的桥梁。此境中人有一定的反抗精神,却盲目绝对,容易玩火自焚。

    君可见,秦人“金块珠砾,弃掷逦迤”,最终“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君可见,楚人被“背绳追曲”,“周容为度”,最终国破家亡,汨罗葬骨。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就如断线之筝,经风雨摧残,回归黄土,无以长久飞翔。

    三境,曰“安”。

    安于所有的制约,忍该忍,破该破,纵万水千山相隔,也能借风扬帆,一往无前。此境中人,明谕规尺之戒,知晓“惟变所出,万变不从”。他们志在千里,便不因中道而辍足;他们图谋四海,便匪怀细以害大。

    曾记否,明人学唐诗,一味模仿,落得“赝古”之讽;而宋人学而不像,自成一派,成就诗词佳谈。

    看今朝,故宫紧跟潮流,成为新晋网红,却也不应可观利益,放弃传承与守护的职责。

    宋人与故宫皆是领略了这一境界。更有云天之鹏,善借东来风;碧海一鲸,巧行顺暗流,终可至千里。当今时势,瞬息万变,安于制约,实则是既能步步为营,又能创新求变。

    愿每一个被制约着的我们,都能理解“忍”“破”之境的局限,“安”于制约,利用制约。

    守住“制约”的根,辅以“创新”的灵,生命之树方可生生不息。

 

5、在制约下呼吸自由的空气

    鱼儿离不开水的制约,深游海底;树木离不开土壤的制约,根扎于地,枝干向上;人离不开空气的制约,行走于世。是的,制约无处不在,但在制约下亦可畅游海底,翱翔天际。

    接受制约,不意味着只是低头前行。我们首先认识到的是制约无处不在,但甘于制约只能带来失败。倘若树受制于土壤,一辈子只顾向下扎根,何来枝繁叶茂,瓜果飘香?当年梁思成先生突破见识的制约,预感北京古城中蕴含的文化之脉将带来无尽魅力,奔走呼告,想要救古城于“推墙机”“压路机”下,然而其他人未能突破这一制约,造成了古城哭泣,北京凄然的现象。如今,千篇一律的水泥森林还在警示着人们当年的受制于见识的危害之大。是啊,接受制约无可避免,但一味服从受制只能带来失败。倘若当年再多一些突破眼界制约的人,北京古城应该仍存于世吧。由此,只顾低头前行,受制于物,终会造成遗憾。

    接受制约,也需要仰望星空。制约画了一个圈,拘人其中,但人们应该学会向上仰望星空,增大空间。纪伯伦在《贪心的紫罗兰》中写到:存在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存在以外的东西。我深以为然,倘若人受制于思想,只图生存,那么生活便没有了意义。西北恶劣,沙漠遍布,狂风呼啸,钟杨带领团队奔走于祖国深处,只为收集珍稀树木的种子,为人类留下一份希望。受制于环境,却仰望思想与责任的星空,默默奉献几十年,这如何能让人不敬不叹?苏格拉底曾说过:“我与世界相遇,我自与世界相蚀;我自不辱使命,使我与众生相聚。”一代先贤,在广阔无垠的星空下,为人类庄严的思考,它摆脱了身为人之躯体的束缚,为人类仰望未来。他们,都是在制约下仍然仰望星空的人,正是有他们的努力和存在,历史不断闪光,未来更加明亮!

    制约无处不在,接受制约,然后超越之约。鱼儿不能离开水,但他们可以探索无边海洋;树木离不开大地,但他们可以选择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散落阴凉;人离不开空气,但可以探索宇宙,飞出地球,翱翔天际。是的,只要努力,制约制不了未来。

请相信即使身处制约之中,人可仰望星空,呼吸自由的空气。

 

作文立意

1、就“制约”谈“制约”的现象,谈大千世界存在着什么样“制约”,将无处不在的“制约”合情合理的具体化。这是从表面看待“制约”的角度。

2、就“制约”谈“制约”的利弊,较为具体、全面、合理地分析“制约”之利与之弊的。这是从多方面看待“制约”的角度。

3、就“制约”谈“制约”的转化,在看到“制约”之利与之弊的基础上,谈出我们怎样面对大千世界的各种“制约”,并最终超越“制约”,变“制约”之不利为有利,从而实现人生之理想目标。这是辩证地看待“制约”的角度。

4、其它立意角度只要围绕“制约”谈看法均可,但必须对“制约”讲出一点点较为合情合理的见解。

二、评分等级

一类文:54——60,立意就“制约”谈“制约”的转化,并兼顾语言、思想、内容、章法、卷面等方面。

二类文:48——53,立意就“制约”谈“制约”的利弊,并兼顾语言、思想、内容、章法、卷面等方面。

三类文:42——47,立意就“制约”谈“制约”的现象,并兼顾语言、思想、内容、章法、卷面等方面。

四类文:36——41,其它立意角度只要围绕“制约”展开均可,但必须对“制约”讲出一些合情合理的看法,并兼顾语言、思想、内容、章法、卷面等方面。

五类文:35以下,完全不谈“制约”,另说一套,审题完全偏了的。

作文题要求“认识” “制约”,“谈谈你的思考”,暗含着文体应以论述为主,所以,以记叙、描写、抒情为主的,则在五类等次给分。

三、个案处理

1、缺少标题扣2分;只有标题而无正文的,得2分。

2600字以上800字以下的完篇作文,可根据评分标准正常打分,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

3、有标题但正文只有200字左右的,得10分左右;有标题但正文只有400字左右的,得20分左右;在600字以下的,得30分左右,控制在五类等次打分。

4、错别字每三个扣1分,重复的不计,扣满3分为止;标点符号错误较多的酌情扣分,扣满2分为止。

阅卷分析报告

一、命题特点:三次诊断三种类型

一诊“孙洪涛——折纸达人”,属时评类;二诊两句名言合并,形成有机关联,属合并类;三诊,为消除盲区、陌生区,选择了颇具哲学意味的理性思辨类题目——制约,属独词命题。这与2017年上海卷“预测”一题相似。

这三种类型的命题对高考前的作文训练极具指导意义,各种类型都要训练,未雨绸缪,以应万变。

二、突出问题

1.审题失误:一是对材料内容分析不透彻,材料中说“制约无所不在”,就暗示了“制约”的存在性与绝对性,不可否定,但有些学生却立意为“不要制约”;二是对文体的隐性要求有所忽略,“如何认识”“谈谈你的思考”,偏向于议论文。

2.偷换概念:写约束、管束、控制;

3.重心偏移:如立意为“无制约,不创新” “无制约,不和谐”这类作文,有许多学生将重心放在了后面。

4.技巧欠缺:这类“独词”类作文,有些学生通篇不提制约,风险太大。

4.卷面潦草:作文既要里子,也要面子。关于书写,练总比不练好。

四、教学建议

1.注重拟题训练:标题是作文成败的关键,好标题会说话(文旨化——直观,文学化——美观),如“制约之下,亦能徜徉”“制约有道,韶华丰盈”“理性制约,时代大美”

2.注重列提纲训练:兼顾各类类型,形成一定的章法

3.美段素材的积累、归纳

4.牢记作文四宝:章法、语言、思想、卷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