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盏托是中国古代陶瓷文化、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发展过程。可以说,盏托的进化史,就是一部小型的“古人饮茶习俗史”。透过小小的盏托,便能一窥千百年前人们的生活情境,了解宋人有趣的爱好和风俗。 ▲宋代 漆艺嵌螺钿盏托 关于盏托起源,唐李匡乂(约806年~?)在《资暇集·茶托子》一文中记载:始建中蜀相崔宁之女。以茶杯无衬。病其熨手。取碟子承之。既啜。杯倾。乃以蜡环碟中央。其杯遂定。即命工以漆环代蜡。宁善之。为制名。遂行于世。其后传者。更环其底。以为百状焉。 ▲南宋 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吃茶图》局部,日本大德寺龙光院藏,宋代僧家使用盏与茶托品饮茶根据考古出土的情况,盏托早在三国东吴时期便已经出现。▼江西吉水东吴墓(墓葬年代追溯至三国东吴晚期,距今1700多年)出土文物中就有包括盏托在内的一套青瓷器考古资料进一步表明,盏托的雏形为耳杯与托盘。东汉时期托盘普遍较大,一盘可以放置四到六只耳杯。 西晋、东晋时期,托盘面积缩小,一托盘常放一只、或两只耳杯。 不仅是托盘面积发生变化,托盘形态亦有不同。托盘由斜直壁形改为内弧壁形,后来为了固定牢靠,出现了直口深腹假圈足盏,从此盏托取代了托盘和耳杯。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文化已开始盛行于南,盏托大量生产。西汉文学家王褒《僮约》里提及茶具:“烹茶尽具”。晋代杜育(?-311年)《荈赋》进一步提出“器择陶简”这一观点。因此,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盏托整体造型古朴厚重,大多为圆盘式的托盘,托心向下凹陷,圈足较矮,盏与托连为一体。▲南北朝 洪州窑莲瓣纹青瓷盏托(整体)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东晋 德清窑黑釉盏托▲南朝 瓯窑青瓷盏托,南朝梁天监九年(510年)砖室墓出土▲南朝 青釉莲瓣纹盏、盏托,2016年秋 香港佳士得拍卖盏托发展至唐,大为流行。唐式盏托,相较于南北朝,盏托形制因饮茶风俗的变化(煎茶流行)而发生诸多变化;造型亦更加丰富多样,器型整体以雍容饱满的特点为主。▲《萧翼赚兰亭图》,唐代阎立本所作,该图以细微笔致描绘了煎茶情景,画面右边侍者手持盏托煎茶的流行带动了茶器的发展,唐代盏托无论是造型、材质均不同于魏晋南北朝。▼高唐代煎茶法主要步骤,唐代煎茶法所需器具繁多,流程复杂,说明了当时的人对于品茶重视程度极高唐代盏托材质多样,以瓷器为主,亦有金、银、玉等材质。此时盏托圈足普遍较矮,但盏与托已经逐渐分离开来。
▼唐 白釉煮茶器,河南洛阳出土,由茶碾、茶炉、茶釜及茶盏托(右侧两件)组合而成▼唐代金属盏托此外,由于唐代佛教文化兴盛,在佛教文化的影响下,盏托出现了荷叶、莲瓣、海棠花等造型。▼五代 白釉带托花口盏托▼五代·越窑秘色瓷莲花碗,1956年苏州虎丘云岩寺塔第三层发现,藏于苏州博物馆▼唐白釉盏托,1985年河北省临城县东街砖厂刘府君墓出土,现藏临城县文物保管所中晚唐流行的盏托款式基本固定,主要有五瓣梅花式、五瓣花口凸筋式以及圆盏,定窑中有不少此类佳品。▼唐代 定窑五瓣梅花盏托宋代茶事繁荣,从唐煎茶法转变为点茶法,瓷器亦高速发展,建盏应运而生;自然而然,宋代盏托在这个时期产生了极大的变化。此前盏托可能仅作为功用,宋代盏托已发展美学与实用价值并蓄。器型设计更加精巧实用,造型多样且秀丽挺拔,材质更加丰富;釉色和装饰更具别致柔美。 ▲五代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故宫博物院藏宋代的盏托,由盏与托两件组合而成。盏与托,相得映彰;盏托衬得盏更为有气质,而盏使得盏托更为精美。在各种盏和托的搭配中,不得不说到建盏与盏托的“黄金组合”。不同的盏搭配不同材质盏托、效果不一。▼南宋 建窑油滴盏(油滴天目)及红漆多瓣花形盏托 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 
▼宋代 建窑兔毫束口盏及漆艺嵌螺钿盏托,2021年北京保利约1750万人民币拍卖▼南宋 建窑曜变盏及雕漆花卉纹盏托,大阪藤田美术馆藏▼南宋 建窑兔毫束口盏及堆朱唐花纹盏托,林原美术馆藏▼南宋 建窑油滴盏 及唐花唐草文螺钿盏托,德川美术馆藏▼宋代 建窑油滴盏及黑色大漆盏托,根津美术馆藏
▼南宋 建窑油滴盏及朱红色剔犀盏托,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南宋 建窑曜变盏及盏托,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南宋 建窑油滴盏及盏托,九州国立博物馆藏▼南宋建窑盏及盏托,大英博物馆藏▼盏托细节图1
▼盏托细节图2▼南宋 扣银描金黑漆托盏,1998年故县黄涣墓出土▼南宋漆托盏,1982年江苏常州武进区村前蒋塘南宋墓出土,现藏常州博物馆由上可直观感受宋代盏托圈足较高,托心内凹,面开敞,腹部齐整平直,柔美的线条勾勒出饱满的轮廓,挺拔秀丽,远近皆美。除与建盏相配的剔犀盏托、漆式盏托等,宋代汝窑、定窑等窑口还生产瓷器盏托。
▼北宋 汝窑天青釉葵瓣式盏托,大英博物馆藏
▼宋代 官窑青釉盏托,高5.7厘米,口径8.1厘米,足径6.7厘米▼宋代 定窑白釉刻回纹盏托,高6.5厘米,口径8.6厘米,足径8.2厘米▼北宋 钧窑天蓝釉盏托,高5.6厘米,口径5.9厘米,底径4厘米▼北宋 定窑柿釉茶盏托,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宋 青白瓷六孔连杯盏托四、金、元、明、清盏托的特点——因饮茶散泡为主,样式多变元代以降,斗茶之风消散;加之明代明代皇帝朱元璋一道“罢造龙团,惟采芽茶以进”的圣旨,废进团茶和饼茶,改为散茶,饮茶方式彻底改变,冲饮散茶成为主流。 饮茶方式的改变,也促使了饮茶器具的更替。盖碗兴起,宋盏逐渐式微。▲清代 翡翠釉色盖碗,通高8厘米,口径11.6厘米作为与盏配套的器具,盏托历经金、元、明、清诸朝,实用性防烫为主,甚至衍变成供人欣赏的艺术品,并最终淡出大众的视野。▼金代 山西窑口黑釉鹧鸪斑盏托▼元 钧窑紫斑盏及盏托,以约合720,000成交▼元 耀州黑釉盏及盏托▼元 湖田窑盏托、杯▼明永乐 剔红云凤纹盏托,高9厘米,口径9.7厘米,盘径16.9厘米,足径8.4厘米
▼明 朱漆戗金花卉纹盏托▼明代永乐 剔红花卉纹盏托,高10厘米,口径12厘米,盘径21厘米,足径11.4厘米▼清乾隆 紫檀螭龙双耳杯盏托▼明末清初 掐丝珐琅螭寿纹葵瓣式盏托▼清乾隆 玉雕杯盏托, 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