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绽放“江南文化”独特魅力的苏作明式家具

 南丁的艺术志 2021-12-15

苏州素以“苏工苏作”闻名,“苏工”,代表着工匠对精致、完美的极致要求,而“苏作”,不仅是地域的代表、造物品质的象征,更是人们对时代的一种精神追求、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其中苏作明式家具不仅种类丰富,而且技艺精湛,在江南文化中发展出来的苏作明式家具更是具有强烈的文人气韵,江南文人在直接参与苏式家具的营造过程中,将自身的生活意趣、审美造物理念融入其中。在这种背景下发展出来的苏作明式家具以其独特的审美情趣成为“苏工苏作”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黄花黎活榫结构独板灵芝翘头案

恭王府博物馆藏

01

森罗万象

苏作明式家具种类丰富,无所不包,大到屏风、床榻,小到衣架、条几应有尽有。

按照功能可以分成卧具、坐具、起居用具、屏蔽用具、存贮用具、悬挂及承托用具等。

黄花黎架子床

恭王府博物馆藏

卧具有罗汉床、四柱床、六柱床、拔步床、滴水床……

黄花黎壸门牙子南官帽椅

恭王府博物馆藏

坐具有圈椅、交椅、方凳、坐墩、月牙桌、炕桌、灯挂椅、官帽椅和四出头官帽椅……

唐寅临韩熙载夜宴图卷(局部)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丰富的种类也让无数文人墨客将之融入画中、文中,明代的唐伯虎临摹《韩熙载夜宴图》时,在原图的基础上增绘家具数十件,透过画作将明式家具生动鲜活的再现于我们面前。

《古今小说》《醒世恒言》《二刻拍案惊奇》《邯郸记》《还魂记》等书中都有明式家具的影子。

02

巧夺天工

苏作明式家具技艺精湛,多用“一木连作“的结构形式,“一木连作“是中国古典家具中经常用到的工艺,意思是用同一块木料去制作多个构件。

比如,苏作明式家具中的扶手椅、靠背椅等,用同一块木料制作出来的家具整体结构牢固,线条流畅。

黄花黎夹头榫带屉板小条案

恭王府博物馆藏

在连接的处理上,苏作明式家具不以钉子连接,采用了建筑艺术中惯用的榫卯结构。既减除了钉子对木料的破坏,也为家具本身增加了更多的内涵。

使用榫卯结构的苏作明式家具还有一个好处,长途运送的时候可以很方便的拆解成零件,减少了运送时候的磕碰。

黄花黎有托泥五足三弯腿火盆架

恭王府博物馆藏

苏作明式家具还吸收了古建筑中的“侧脚”和“收分”等思想,让家具的榫卯结构更加紧固,增强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什么是“侧脚”和“收分”?

侧脚:让柱子上端柱头和下端柱脚的中心线不在一条铅垂线上,形成一个斜角。

收分:从柱底到柱顶,其截面尺寸逐渐减小。

03

品味不凡

苏作明式家具之所以能在众多“苏作”中脱颖而出,与其独特的审美情趣是密不可分的。

黄花黎七屉官皮箱

恭王府博物馆藏

苏作明式家具以线造型,主张简洁空灵,追求质朴典雅,不加文饰,以留白反映”装饰之趣”。

黄花黎圆角柜

恭王府博物馆藏

这种留白是文人对“有”与“无”的思考,他们将自身对空间的趣味与审美的情感融入器具中,“有工而精,有减而文”。

文震亨在《长物志》中云:“古人制几榻,虽长短广狭不齐,置之斋室,必古雅可爱,又坐卧依凭,无不便适。”

黄花黎攒靠背禅椅

恭王府博物馆藏

明式家具反映的不只是一个时代的审美趣味,从文化史的角度来看,明式家具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人士族文化物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中国艺术哲学与工艺美术设计的完美结合。它体现的是一个民族数千年传承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是传统哲学思想在生活中的物化体现。    

清描金识文“一封书”式漆柜

恭王府博物馆藏

王世襄先生还总结出了明式家具十六品,“简练、淳朴、厚拙、凝重、雄伟、圆浑、沉穆、浓华、文绮、妍秀、劲挺、柔婉、空灵、玲珑、典雅、清新。”

2006年,文化内涵丰富的“明式家具(苏作)制作技艺”入选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信苏作明式家具必将在当下实现“活态传承”,并在传承中焕发时代光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