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草问对:白蔹

 风吟楼 2021-12-16

白蔹,首见于《诗经》,载“葛生蒙楚,蔹蔓于野”。《说文解字》说“敛,白蔹也,或作蔹。”《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云:“薇蔹瓜蒌,叶盛而细,其子正黑,如燕奠不可食也。幽州人谓之乌服,其茎鬻以哺牛,除热。”《神农本草经》载:“一名菟核,一名白草,一名白根。”《名医别录》言:“一名白根,一名昆仑。”《本草经集注》又说:“近道处处有之,作藤生,根如白芷。”但是,《新修本草》中却说:“此根,似天门冬,一株下有十许根,皮赤黑,肉白,如芍药,殊不似白芷。”陶说“根如白芷”,苏说“如芍药,殊不似白芷”,两人所述不同。可见,苏敬所认识的白蔹与陶弘景及陶之前的白蔹并不相同。据考证,唐之前的白蔹实际为葡萄科植物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 (Thunb.) Gagn.;苏敬记载的白蔹为葡萄科植物白蔹Ampelopsis japonica(Thunb.)Makino;历史上白蔹的基质来源较混乱,如《滇南本草》中的白蔹为萝藦科青阳参Cynanchum otophyllum Schneid.。现今的《药典》及中药学著作中的白蔹为葡萄科植物白蔹Ampelopsis japonica(Thunb.)Makino的干燥块根。乌蔹莓已经不再入药,乌蔹莓与绞股蓝生境、形态,不论是鲜草还是干草都很难分辨,也常混淆。北宋《本草图经》白蔹条下还提到“濠州有一种赤蔹,功用与白蔹同,花、实亦相类,但表里俱赤耳。”苏颂所提及的赤蔹为葡萄科三裂叶蛇葡萄Ampelopsis delavayana (Franch.) Planch.。赤蔹也已不再入药。

白蔹药用早见于《五十二病方》,该书中白蔹的应用出现4条,且都出现在疽病治疗中。《神农本草经》载白蔹“主痈肿疽疮,散结气,止痛除热,目中赤,小儿惊痫,温疟,女子阴中肿痛。”《本草经集注》说:“生取根捣,敷痈肿亦效。”到了北宋时期,《本草图经》提到“今医治风金疮及面药方多用之。”提示白蔹主要外用于治疗痈疽发背,疗疮,瘰疠,烧烫伤等皮科疾患为主。正如宗奭曰:白蔹,服饵方少用,惟敛疮方多用之,故名白蔹。清代《药性切用》也说白蔹“为敛疮专药”。现代白蔹主要用于治疗痤疮、痔疮、烧烫伤、黄褐斑、复发性口腔溃疡、骨折、老年斑、手足皲裂、尖锐湿疣、下肢静脉性溃疡等。研究表明,白蔹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均有体外抗菌作用,白蔹的水浸剂在试管内对腹肌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等皮肤真菌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近年还发现白蔹具有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白蔹反乌头之说,早见于《名医别录》。现代研究表明,乌头与白蔹合用会导致白蔹抗菌作用降低,也会增加毒性。毒性增加的机制是因为白蔹抑制了代谢乌头碱的亚型酶CYP1A2、CYP3A1/2的活性,致使乌头碱的被肝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的速度减慢,使其在体内停留时间延长或相对血药浓度增加,从而乌头碱毒性增强而致。也有研究显示乌头与白蔹合用时对体外培养的SGC-790人胃腺癌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促进其凋亡,提示乌头与白蔹合用可能对肿瘤有治疗作用。这或许就是人们所讲的以毒攻毒么?尚待更加深入的研究,以揭示经验背后的奥秘。

京城老半

2021年12月14日

白蔹 Ampelopsis japonic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