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app下架了,微博热搜第一。 这意味着什么呢?好像也没有什么,反正现在豆瓣的新注册率也不高,况且,还有十年老用户坚守web版。 某种意义上,它的精神效果大于实际效果,上一次是罚款,再上一次是警告,这一次是下架,再下一次呢? 很多年前看《交流的无奈》,里面有个问题,问,林中树倒,无人听见,那么是否有声音? 我思考好久的回答是,有声音,但不是那种想象中应该有的声音。 林中树倒,是一个事实,是一个现象,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 无人听见,你说不清是不是一个事实,因为很多人明明离得很近,却假装没有声音。 然后有人说,我听见了,那似乎有点声音,他赶紧说,不,那里没有声音,你闭嘴吧, 那可是一棵树啊,它怎么可能倒下呢? 有人不闭嘴,他就只能自说自话。 有声音,但那声音终于不能被旁人听到,哪怕他想说,火车开走了还会开回来,一棵树倒了,还有成千上万棵树参天而立。 有时候,自说自话也挺好的,但前提是,那是一种选择,仅仅是一种选择。 一个男子可以一生都是处男,但你说,既然你都这样选择了,那不如当个太监吧,给你打麻药,不痛。 他只能说,去你大爷的,你们全家都是太监。你就是太监生的。不合逻辑,但是乱过瘾。 这都是我想象的也许,就跟我想,林中那棵树也许从来都不曾倒下一样。 但至少还有机会,我们看见了,就说了,依然能被听到。 鲁迅书中曾有这样的话: 说从前好的,自己回去。 说现在好的,留在现在。 说将来好的,随我前去。 好与不好,于我真的不重要。我只是希望,那树的声音,无论是风吹过,虫蛀过,还是倒在雪地里,都有人看到,有人说出来,再有人听到,然后他循声而去,在半尺没膝的白雪里,用漆黑的双眼,去看看这棵树,去抚摸这棵树,接着转过头,笑或者哭,他哭他笑,都发自本心。 却不是别人告诉他,那树多高,多大,多少年轮,写着多少故事,故事又是些什么。 他翻山越岭看过了一切,然后写下: 是火海路过挣扎剩下的灰, 是略过火海呼啸更猛的风。 树雄姿英发,树洞可以倾吐,树被砍了,树根上坐一坐,也有一片阴凉,毕竟,它依然是树。 如北岛的诗,在没有英雄的时代,他选择做一个人。 他谁也不跟,但他配得上最好的将来。 ![]() 我吐槽,我赞美,我认真吐槽与赞美。 我活着,我呼吸,我呼吸自由的空气。 你可能不爱看。 但我有我的坚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