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读懂老子的《道德经》,便要学会用心去观。 如此,你便能发现,五千多字的《道德经》,字不多,但是里面的一字一句全是珍和宝。 三个点,也是个人心得,更容易理解《道德经》第一章。 一、莫要望文生义,不求甚解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包含万物之理,没有形状,没有声音,没有实体,且永恒不变。 也因为如此,你没有办法去用任何事物去界定它。 悟性不好的人或喜欢咬文嚼字的人,往往会因表面文字望文生义,而容易被带偏。想要了解此“道”,完全要靠心去领悟。 唯有心的感受最真实。 此处,亦是告知世人:凡事要用“心”,而不是靠眼睛,耳朵。 二、放下二元对立,高维视角看待问题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 天地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实物,这种情形,可以称之为“无”。“无”就是“道”的本体,也就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当“道”产生创生的作用,万物就随之而生,可称之为“有”,这“有”就是“道”的作用。 可见,“无”和“有”一个是“道”的本体,一个是“道”的作用,可以说同出于道,只是名称不同而已。 由此可知:有与无并不是对立的,它们是相对待的。相对待就是彼此互动变化,彼此包容迁就。 此处,借用有与无相对待的关系,亦是想告诉世人:为人处世尽量不要走极端,搞对立,要做良性的互动。 三、内观,方能看清本质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也因为需要心的领悟,故而需要我们用“观”去“观”之。 然而,此观又非彼观。 此“观”,乃透过精神去体验。向内观,可观到道体之妙;向外观,可观到道用之妙。 但是,每个人悟性都不一样,自然体悟到的也会不一样。这个时候,往往只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