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宋著名爱国画家郑思肖,无根兰花深表亡国之痛

 艺苑小屋蓉 2021-12-16

南宋末年,有一位名画家叫郑思肖,字所南,又字忆翁。思肖,也就是思赵的意思;“忆翁”、“所南”,寓意也都是不忘宋朝、绝不北向、绝不服从元朝的意思。可见,他是具有强烈爱国思想的画家。宋朝灭亡之前,元兵大举南下,有感于此,郑思肖曾经写了《上宋太皇幼主疏》表示自己不服元朝的志气,皇帝却没有理会他。宋朝灭亡以后,他决计不为元朝办事,隐居在吴下,自称三外野人,过着俭朴的生活。

平时,凡是郑思肖坐下的时候,必定脸面向南,以表示不忘大宋;每到三伏或腊月的时候,他都要跑到荒郊野外去放声痛哭,向南大拜,然后再回来;每当听到北方元人说话的时候,他都是把耳朵捂起来很快走开。人们看着郑思肖的着一些列举动,认为他性格孤僻,也就见怪不怪了。郑思肖一辈子没有娶妻,到处流浪,没有固定的住处。晚年病危的时候,他把朋友唐东屿请来,让他给自己写一个牌位:“大宋不忠不孝郑思肖”。不久,他便离开了人世。

郑思肖不畏权势。他善于画兰花,有一次,一个县令听说以后,想叫他给自己画一幅,但又听说这个人轻易不给别人作画,所以未敢直接去叫他。后来,县令听说他有田地三十亩,便威胁他说:“你要不给我画兰花,你就得交赋税出劳役,如果能为我画一幅兰花图就可以免去了!”郑思肖听后,非常愤怒,只见他厉声说道:“头可断,兰花不可得!”宋朝灭亡以后,他画了不少兰花,但都没有画土,兰花的根儿无所依靠。有的人不知道他这样画兰花是什么意思,便去问他:“先生,你的兰花画得很好,可就是有一点不足。”

一听说自己画的兰花有不足,郑思肖连忙问道:“请说说看,到底有什么不足?”问他的人说:“你画的兰花,根上为什么没有土呢?”他沉痛地回答说:“土地都被人家夺去了,这一点你还不知道吗?亡国之人无以家回,亡国之兰无以土长,即便画了根,叫它往哪里生呢?”原来,他是通过这种画法表示自己忠于宋朝的思想和对于异族统治的不满。有一次,南宋的一个著名词人张炎听友人说起郑思肖其人、其事,深为感动,很想要一幅思肖画的无根墨兰。但他听人说,思肖先生的墨兰“不妄与人,连县令求兰都不给”,他当然也只好望空兴叹了。

一天,有人将张炎的这个意思转告给了思肖先生。哪知郑思肖不由分说,立即铺好了画纸,拿起笔来,为张炎浓笔泼墨,画了几枝疏兰。张炎得到此画后,非常高兴,观赏了许久,由衷地感叹道:“多么好的兰花啊!可惜没有它生长的土地!”他从兰花的傲然姿态中,看到了郑思肖不屈于元人统治的爱国情感,确实令人可钦可敬。于是,他情不自禁地欣然命笔,写下了《清平乐》词一首,词云:三花一叶,比似前时别。烟水茫茫无处说,冷却西湖风月。贞芳只合深山,红尘了不相干。曾得许多清影,幽香不到人间。

和他的绘画一样,郑思肖的诗也是具有着鲜明的倾向性的。例如他曾写下了一首表示自己气节的诗,诗中写道:纵使圣明过尧舜,毕竟不是真父母。千语万语只一语,还我大宋旧疆土。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已经溢于言表了,真切而又感人。清艳含娇、幽香四溢的兰花,人们称之为“香祖”,享有“王者之香”、“花中君子”和“空谷佳人”的美誉。郑思肖的画兰,不正是以兰自喻,表示自己风姿脱俗,“不以无人而不芳”的高雅性情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