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语文名师,花14年干了一件事,她说,语文教育中的这项重要能力,被大多数人低估

 Richard_X 2021-12-16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素养,这是语文教育的共识。它们到底能给一个孩子或者说一个人带来怎样的改变?


阅读写作的力量,尤其是阅读的力量,是被大多数人低估的。这一点,语文名师时朝莉很有话说:

08、09年她带领班级里一二年级的孩子做阅读实践,仅仅两年时间,整个班级的孩子和家长,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使在她调离后,班里的语文成绩在之后的4年里,也仍旧继续保持着片区第一名的成绩。
 
她的学生多年后考上上海、北京等地的大学,还念念不忘小学时,时老师给他们上的阅读课。
 
而她本人,最初干这件事的出发点,仅仅是因为作为一个十八线地区的语文老师、一个学龄孩子的妈妈,在学术交流时,见到了北上广等大城市优质教育资源是什么样,再看自己孩子的教育环境,陷入了焦虑。

再穷不能穷孩子,她最初的想法,也不过是可以把书教好、能让孩子去上更好的学校,到了后来,她的一生热情,却重新投入进了教育资源更差的乡村小学之中。

从不认命、一个无法择校的妈妈,到把阅读教育带给百万孩子,是什么改变了她,又是什么支撑着她?

 

00

大城市名校教育资源让人无限向往

不能给孩子择校怎么办

 
06年,乡村教师时朝莉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人生困境,因为给亲戚担保贷款,亲戚还不上钱,她的工资本被冻结,每月只能领取400块钱的生活费,连续还款10年才能还清,她的人生处在失控和绝望的边缘。
 
逆境中,也有一丝微光,她被邀请参加了当地教育局组织的教师博客大赛,她开始借助文字来呐喊自己对工作和生活的不满,度过了那段难捱的时光。
 
08年暑假,儿子到了入学年龄,时朝莉再一次陷入绝望——在读写过程中,她认识了全国各地的教师网友,城市里同行们优越的教学设施,尤其是高水平的师资和先进的教育理念让她无限向往。

而自己,因为经济窘迫,只能让5岁的儿子上自己学校的幼儿园,幼儿园的老师沿袭的还是小学里最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每天用小棍指着黑板让孩子跟着念“1+1=2”之类,孩子们的小手肌肉还没发育好,就要每天不停地写字、认字。

提出不让老师教儿子认数、认字之后,儿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老师安排坐在对着墙壁的课桌前画画。小学阶段的教育方式更是如此,孩子之后的教育怎么办?
 
图片

时老师和儿子在一起


在愧疚和自责中,时朝莉想了一条出路——向大城市最厉害的老师们学习、当个好老师、调动到好学校。
 
但真正投身于这项雄心勃勃的事业之后,她才发现,自己太单纯了。
 
 我们来听听时朝莉的自述:


01

带领孩子们读书

我孤注一掷地和命运斗争

 

我见识到的“好教育”就是朱永新教授在2000年发起的“新教育实验”,他鼓励老师带领孩子们阅读、写教学随笔,很多孩子从不爱学习变得爱上了学习,整体成绩也提高很多,普通老师也找到了工作激情,很多人成为了当地的优秀教师甚至是名师。
 
而我自己,工作在简陋得风一吹就吃一口土的村小,身负巨额外债,唯一能掌控的,就是自己的一间教室,索性就拼尽全力,看看能不能用带孩子读书,来改变他们的教育环境吧!
 
08年暑假过后,我正好接手一个一年级新班,就决定从读书开始入手,在自己的班级里进行新教育实践。从给孩子抓阅读开始的理由非常简单:一来买书的费用低廉,除了买书外不需要额外的经济投入;二来,好执行,拿起书就可以实践;最重要的是,阅读可以让身处村小的孩子,看到更大更广阔的世界,经历不同人经历过的丰富生活,它可以从整体上改变孩子们的生命状态。
 
但是,农村里没有阅读环境,学校里根本没有书。要买书,需要钱。校长的态度是:不反对不支持,一切靠自己。

于是,我用信用卡分期付款,花四百多块钱买了几十本绘本,放到教室里。一段时间后,班里56个孩子围在一起读一本书实在是不方便,我咬咬牙,又分期付款买了笔记本电脑,连在学校的一台旧电视上,把绘本投屏给孩子们看。
 
之后的教学就顺利多了,我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带着孩子们用搜集来的文本,上晨诵课读诗歌民谣,中午时间让孩子们自由阅读,晚上的作业,也是由父母带着读书和做诗配画作业。

可是,阅读离不开家庭的配合,班里的家长都是农民、小商贩、打工人,大多数完成义务教育后,就没有摸过书,他们能参与进来吗?
 
 

02 

有家长质问我

看课外书有什么用?


我发动家长们每周五的最后一节课,来教室参与45分钟的集体共读。一开始,有家长很反感我搞这些“花样”,一名家长在学校门口质问我:“天天带着孩子看课外书,有什么用?有本事多花点时间抓抓学习成绩!”

的确,没有刷题,孩子们确实没有成绩打底,我百口难辩,只能在校门口静静地抹眼泪。
 
大部分家长还是挺支持的,每到周五,家长坐在孩子的座位上,孩子坐在爸爸妈妈腿上,我们齐读经典绘本《石头汤》《大脚丫跳芭蕾》《小黑鱼》《小魔怪》等经典绘本,家长也变成了读书人。
 
坚持了差不多1个月,这些只有小学或初中文化的家长,也感受到了阅读的美好,那些精美的图片,美好的语言,感染了他们,读书不再是配合我工作的事情,而是一件主动为之,非常享受的事情。
 
之后的每个周五,50多人的班级,每次都能聚集40多名家长。有的时候,家长正在浇地,一看时间到了,把铁锹一扔就骑着摩托过来了,到教室里时,裤腿上还带着泥点子;在县城上班的一些家长,每次都不惜找老板请假来读书。
 
不过,身边还是有不少人质疑:在靠读书改变命运的农村,不好好抓应试,行吗?见识了真正的好教育是什么样子,我坚定地相信,“读书”,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而不是为考试而“读书”。
 

03
孩子读书时间越长
就越有生命力、成绩就越好

 
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会浏览朱永新教授创办的“教育在线”网站,这里聚集了全国各地的老师,大家纷纷贴出各自的阅读教学实践案例,网站上积累了相当多的优秀经验。
 
渐渐地,我知道了孩子哪些阶段读哪些书,怎么引导孩子读书,对“阅读”的理解也越来越清晰。结合教学实践,我觉得,阅读不能仅仅局限在“读”上,它应该是立体的,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相结合的。
 
我会带着孩子爬山、去科技馆等,这些都可以和平时的阅读内容结合起来。每学过一本经典读本,我还会组织孩子们去电影院看相关电影。
 
09年10月,是菊花开放的季节,我提前把有关菊花的诗词和绘本搜集起来,带着孩子们学习,学完之后,我组织学生们坐大巴去开封看菊展。孩子们上午欣赏了各种各样的菊花,中午就聚集在龙亭公园的亭子下集体吟诵《寒菊》《重阳席上赋白菊》《赠刘景文》等和菊花相关的诗词。当时有很多游客围观拍照,不住地夸赞孩子们,还问我们是哪个学校的,这些鼓励,也激发了孩子们更努力地读书。
 
孩子们整个生命状态有了很大的变化,说话表达、绘画跟同龄孩子相比很不一样。那位曾经在学校门口质疑我的家长,对比别的孩子的变化,自己的孩子却一直在原地踏步,就主动找我请教该怎么办。

那时候正逢寒假,我就免了孩子的暑假作业,给他推荐了4本书,让他带着孩子在假期里读完。这位爸爸听进去了,每天下班后无论再晚、再累,也坚持给孩子读书,有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孩子的成绩和生命状态很快就提升了上去。
 
我拍了很多孩子读书的照片,一段时间后,对比下来发现,孩子们读书的时间越长,他们的眼神就越亮越灵动。而成绩的优秀,则是水到渠成的:我们班的语文成绩,在全镇总是拔尖的,即使密封着卷子,改卷的老师一眼就能判断出来是哪一套卷子是我们班孩子的。

两年后,因为在阅读方面的成功探索,我也被调到了城里最好的一所学校,我的孩子也跟着去了。看上去我最初的目标实现了,但是我才发现,我已经停不下来了。
 

04

那一瞬间我热血翻涌
感觉找到了人生的奋斗目标
 
在学校里,我不断推进新教育阅读实践,还被邀请去河南图书馆给孩子们上阅读课,一位家长因为我的影响,还在当地开了一家公益绘本馆,邀请我进书店推广阅读,带动了周围一大批家长成了孩子阅读的支持者。
 

图片

2011年,时朝莉被推选为新教育讲师团成员时,和朱永新教授的合影。2009年,和时老师素昧平生的朱教授听了她的经历后,用个人稿费买了60套共计2160册的新书,赠送给了她。12年过去了,这套书还跟随着时老师,在一家公益绘本馆不断漂流。


阅读课,走出了校园,走向了社区和社会。因为在阅读方面的贡献,我还被评为2015年“阅读改变中国”年度点灯人。

这些成就,都是来自外部的,而同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却彻底打动了我,改变了我的人生。

我被邀请去参加一个网络公益课程,给山区的孩子上阅读课,上完课后,我收到了一个女孩的留言,“时老师,我们又见面啦,您讲得课真好”,收到信息后,我非常吃惊,这个孩子正是我之前用六天时间,千里迢迢、爬山涉水,去贵州正安支教的时候遇到过的孩子。
 
那个瞬间我一下子被触动了,浑身热血翻涌——原来,我还可以用网课的形式推广阅读,用最小的成本帮助最多的人。我一下子感觉自己找到了人生奋斗的目标和方向。
 
没有考虑资金,没有考虑收益,距离08年第一次做阅读实践7年后,我这一次裸辞,全心全意开始开展阅读普及事业。

是的,我得到了我梦寐以求的工作,却辞职了。我依然在干我热爱的阅读教育,不同的是,之前是带着一个乡村一个班级的孩子阅读,现在是带着全国各地的无数村小的无数班级读书。

用朋友的话说,就是“眼看着你奋不顾身地扑过去了”。
 
2016年11月,我组建了“彩虹花和阅汇”公益机构,借助另外一个公益组织提供的阅读平台和学校资源,开始给全国各地的偏远小学上公益阅读课。
 
从那之后到现在的5年间,每天早上7点20,我和同事们都会准时带着全国几百所村小的孩子上网课,云南边境线、新疆少数民族,陕西、河南、东北农村的孩子们都有可能同时出现在课堂上。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给超过5000-10000所学校的数百万孩子上过课。
 
图片

时老师给喀什泽普小学上网课的画面


图片
时老师上过公益课的学校


05
阅读课让村小开启了
从不到10个学生到186个学生
回流的第一步
 
2018年,我们的阅读课被河南三门峡陕州区城村小学引进了课堂。两名五年级学生,第一次通过网络上了我的晨诵课,学校的蔡淑棉老师随手拍了一张孩子们围着笔记本电脑上课的照片,上传到了阅读打卡群里。
 
第二天,晨诵上课前的“暖场”环节,她和孩子们的眼珠子都瞪圆了——看到了自己的照片出现在了电脑屏幕前,被我表扬,老师和孩子们甚至有些不敢相信,开心地就像自己上了电视一般。
 
被鼓励和被看见的力量巨大,两个孩子变化非常快,上学再也不迟到了,而是每天早早来学校,打开电脑在课堂上排队抢麦发言,“积极发言--被鼓励--认真写作业--积极发言”,一个正向的循环建立了起来。
 
一年级的孩子,写字认字作业换成了孩子们热爱的诗配画练习,孩子们每天愿意花1-2个小时来写写画画,然后连读带演地在打卡群里展示自己的作品。小男孩宇博极其不爱说话,蔡老师反映,半年时间听他说过的话不到5句,没想到,仅仅上了几天的晨诵阅读课,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上课抢着发言、读诗,还被大家一致夸奖读诗的声音很好听,他连性格也变得开朗、爱笑多了。
 
图片

城村小学的孩子们在上网课,学校的老师这时候化身成了“助学”


后期,我在课程里加入了民俗艺术、创意写作、电影课等,再配合学校引进的其他网课,这个学校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学校里一位讨厌教学的老师竟然爱上了教学,还把自己6年级的孩子从城里转了回来读书,村里的其他孩子也都陆续从城里回来。两年后,学校从17年最少时候的3个学生,变成了如今的186个孩子。
 
蔡老师说,这个结果是县教育局、学校老师、所有公益网课等多方面努力的结果,但阅读课,一定是所有让孩子最先改变、改变最大的课程。
 
 
后记:
 
时朝莉老师是当地的名师,也是一位普通的妈妈,渴望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资源、渴望事业进步, 但当她真的从村小教师变成全国名师,让自己孩子去了当地最好的学校,她却投身进了更大的事业之中:

让更多村小的孩子打开眼界,走出局限,甚至改变了一个区域的教育生态。
 
当年用信用卡贷款也要买书的她,到后来当了语文名师却裸辞干公益的她,从渴望更好的命运,到渴望给更多孩子带来更好的命运,她从小我,突破到了大我,而这一切的抓手,是她有眼光,能够了解到阅读教育的重要性。
 
在教育资源落后的地方,让孩子有时间读“闲书”、“无用之书”,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们却更能迸发出生命力,学业表现竟然会更好。“名师”的秘密,也不过如此简单。

而与此同时,新教育的阅读实践,在中国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时朝莉只是几十万教师中的一员,他们仍在默默地努力和践行以阅读为核心的教学实践。
 
这一切,正是因为他们深深地体验过和见证过,这20年来,阅读对无数个孩子和老师的无限影响:
 
通过阅读,看到外面的世界,同时被外面的世界看见;借助阅读,赋予自己勇气和力量。
 

END

撰文:小小      编辑:Sissy   小小  

 值班编辑:小羊

童书妈妈幸福流写作导师培训,用专业的写作教育,激发孩子的生命力和深度阅读、写作的能力,其中重要的奥秘,就是激发孩子幸福的心流。如果你想成为幸福流写作导师、想把更专业的写作教育带给孩子,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咨询。




图片

为什么语文可以改变世界?

绘本之父松居直:孩子能识字不等于会阅读,进入阅读世界需要特殊的能力

孩子必须在十岁前告别浅薄阅读,拖到高中可能就是“临终关怀”了

孩子两岁之前一定要看这个阅读帖,尤其是男孩家庭

四个家庭见证的早期阅读十年,附十个爱书少年给同龄人的推荐书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