饴糖 原文: 疑出自《胎胪药录》 应用方剂: 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大建中汤 主治: 饴糖为滋润肺脾,健胃补中要药,主补虚冷,益气力,治胃气枯燥,脾弱不运。 禁忌: 丹溪曰,饴属土,成于火,大发湿中之热,多食助脾风,能生胃火,此损齿之因,凡中满呕吐,酒病、牙疳,肾病及湿热证,不得轻投。 引述: 【别录】主补虚乏,止渴,去血。 【思邈】补虚冷,益气力,止肠鸣咽痛,治唾血,消痰,润肺止嗽。 【孟铣】健脾胃补中,治吐血,打损淤血者熬焦酒服,能下恶血,又伤寒大毒嗽,于蔓青薤 汁中煮一沸,顿服之良。 【宗奭】脾弱不思食人多用,能和胃气,亦用和药。 【用量】普通二钱至三钱。 【李注】入药的麦芽糖最好(米麦熬制而成)、味甘、性温、无毒。滋润肺脾的药,健脾补中(补虚冷),补虚乏,止咳、去血,健脾胃的药,小建中汤:补中益气,胃口不开。多食伤牙齿。 应用与比较: 1、(1)小建中汤是小腹寒,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胶饴一升 (2)大建中汤是中焦的重寒,蜀椒二合(去汗) 干姜四两 人参二两 胶饴一升 (3)胸中寒是乌头赤石脂丸,乌头一分炮,蜀椒 干姜各一两 附子半两 赤石脂一两 2、温养脾胃,甘草、粳米、大枣不如人参、饴糖。 3、白干酒升而不守,饴糖味盛守而不升。米酒能升能守,分别处全在气味浓薄辨药性者,贵详究其理也。 4、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为小建中汤,更加当归,名当归建中汤,更加黄耆,名黄芪建中汤。 5、小建中汤: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胶饴一升 (1)黄芪建中汤:黄芪一两半,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胶饴一升。 (2)当归建中汤:当归四两(12克),桂枝三两(9克),芍药六两(18克),生姜三两(9克),甘草二两(炙)(6克),大枣十二枚(4克)。 6、用糯米制作的糖。《古方药品考》中对胶馆制法记述如下: 蒸糯米一升,将大麦芽。合炒后制成粗粉,与糯米饭搅拌,再加人白开水一升,放在锅内,置于暖处。半日后,其饭成糜粥状,将其放入布袋中,绞取汁,以弱火煎之,炼熬而成。”该药有滋养强壮缓和的效果。 |
|
来自: 仲景中医交流 > 《神农本草介绍(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