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将军庙

 文锦书屋susped 2021-12-16

       老家申明亭是湘南一个有着九百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村中的古迹不少,有将军庙、鱼王庙、观音桥、古戏台、古水井、古祠堂等等。位于村南头的将军庙在这些古迹中似乎拨得头阵。将军庙面对古戏台,有一条小马路连接村外几百米处的省道。庙前是一个广场,虽然不太大,但也很管用。古戏台唱戏时,可做观众席,能容纳七、八百人。平时,还可作为开墟赶集摆摊的场所。将军庙广场北侧是供销社的一个仓库,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

       将军庙一年四季香火都十分旺盛,村民对庙中供奉的三位将军十分虔诚,当神来跪拜。平日村里谁家有喜事,比如:小孩考上大学和研究生、参军入伍、当上公务员,或在外做生意发了财的,找到好工作、好对象的,等等,都会到这个地方烧香并燃放鞭炮还愿。谁家想生儿子,谁家有病人,也会到庙里祈求三位将军保佑生个儿子,或保佑病人早愈平安。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将军庙里香火更旺,不仅本地村民前来烧香跪拜,还有很多慕名而来的附近或远道香客都会纷纷来到这里烧香叩头,或祈求或还愿。据说,有一个外地生意人,做生意亏本面临破产,他的一个朋友建议生意人买些钱纸香火去将军庙拜拜,生意人采纳了朋友的建议,来将军庙跪拜祈愿。一年后,这个生意人彻底翻了身,不仅偿还了所有的债务,而且还盈利不少。有一天,生意人专程前来将军庙还愿,单燃放鞭炮就花了五、六百元。

       原将军庙是由青砖、青瓦、青石构建的,设计建筑都十分讲究,是一座带有马头墙的湘南特色古建筑。占地面积有12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600多平方米。有上下两层,分三大部分:两边为厢房,中间为正厅。有天井相隔,又分为前、后厅。正厅里有四根顶梁柱。从正厅进入厢房各有一条小巷。右边两间的前为厨房,后为卧室。左边两间:前为客房后为染房。内部宽敞明亮,古朴幽静。正门是由一道古朴、厚重、大气的木板门,青石门框和两个青石门墩组成。门框上面书写“将军庙”三个正楷的大字,据说是享誉桂阳郡十八都的一个大书法家所题。大门两边的石门墩上放着一对石狮,是来镇守庙门、威慑妖魔。大门两侧用榆木板雕刻了一幅对联,遗憾的是这幅对联写的什么内容,现在无人记得。

       将军庙前有三棵大古树,有人认为这是先民为纪念三位将军而栽种的。将军庙内,既富丽堂皇,又庄重肃穆。进入庙内的前厅,两边各立着一位把门将军,各有二米高,一位红脸,一位黑脸,他们身着古代式的将军服模样,手中拿着棒擂锤,威风凛凛,目视前方。恶人见了越看越心虚,胆颤心寒。善良人见了越看越慈祥,严肃而可敬畏。在前厅中,把门将军后行数步就是天井。天井是按古代鲁班大师的图案设计,四周和底部全部用青石板铺就,青石板上刻有花鸟鱼虫。在天井上方的瓦面相应透出空间,采光良好、通风、空气流通,保持庙内空气清新。

       穿过前厅,进入后厅就是宽大的祭祀厅。祭祀厅正中间上方用青砖起造的一个神龛。神龛上并排端坐着元宗、梁渊、张昭三位将军的塑像。他们头戴将军帽、身着将军服,手棒令牌,神色威严而凝重。神龛前左右各放有一米高石制的蜡烛台,给祭祀的人燃放蜡烛。将军庙后还有一个小菜园,为将军庙所有,供庙宇管理人员食用。由于将军庙常年有人打理呵护,村民又视之为神殿加以供奉,所以能延续数百年。

       现存的将军庙是在原将军庙的旧址上重建的,无论是占地面积还是建筑结构、风格相比原将军庙都要逊色许多。原将军庙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被损毁。三棵大树也没有了。进入新世纪,出于对英雄的崇敬和历史文化的修复,村民们重建将军庙的呼声越来越高,企盼三位将军的浩气长存人间。于是,自发地筹集资金在原址重建了将军庙。

       原将军庙建于南宋,具体年份不清楚,因未有史料记载。相传南宋以前,我老家这个地方叫申明政。1127年,靖康之变后,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幸免于难,定都南京应天府(河南商丘)继承大宋皇位,为延续宋朝皇统和法统,定国号仍为宋,史称南宋。1138年,迁都临安府(浙江杭州)。金国几度南征都未能消灭南宋,而南宋也数次北伐皆无功而返,南宋和金国形成对峙局面。南宋隆兴二年时,金国再发兵渡淮南侵。宋守军对这个突然袭击,全无戒备。金军自清河口侵楚州。知楚州魏胜统帅义军拒敌。十一月,金军越境入侵,魏胜军在淮阴奋勇抗敌。魏胜战死后,金军接连攻下楚州、濠州、滁州、商州。接着金兵继续进犯湖广,来势汹汹。但驻守在申明政的南宋军队首领元宗、梁渊、张昭三位将军毫不畏惧。尽管敌军大兵压境,实力悬殊,他们仍率六、七百士兵在申明政、洪波河、樟瓜田以及资兴的七里墟、三都、家市一带,出战御敌,顽强抵抗,阻敌南进。三位将军不畏生死,梁渊在前、元宗在左、张昭在右,高呼杀敌,冲入敌阵。最终,陷入重围的元宗将军在敌阵中杀敌无数,因寡不敌众,力穷战死,张昭将军则不幸中箭身亡;梁渊将军在守观音桥,掩护老百姓撤退时战死。

       战斗结束后,村民得知三位将军牺牲的消息,悲痛不已,为感谢三位将军的救命之恩特在申明政建庙供奉。庙宇位于村口,古戏台坪的右侧,被人们称为“将军庙”。将军庙内将三位将军的神像按传说的顺序一一摆放。

       那年在原址重建将军庙,村民们十分高兴,踊跃捐款,出工出力。村里成立了将军庙重建理事会,负责筹资基建等工作。将军庙重建好了,将军庙重建理事会自然解散,并在此基础上新成立了将军庙管理理事会,我父亲被当选为其中的一名常务理事。因他文化程度最高,原则性很强,为人处事厚道、公道,在村里德高望重,为此,理事会要他挑重担分管将军庙的财务工作。十多年来,父亲竸竸业业,大公无私,为将军庙的管理和运作,筹措资金,在维持将军庙日常开支的前提下,每年都有大量的资金节余。这些节余的资金又用于村中其他公益事业。几年前的一个冬天,为重建观音桥,父亲为节省公家资金,从家里拿出木头支援观音桥重建工程,不顾自己已是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连续三次肩扛木头快速来回,最后倒在了快到观音桥工地的途中。临终前,没有说一句话,只是眼中含有泪花。

       站在将军庙前,我似乎有一种穿越历史的感觉。“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南宋抗金已成为历史。但元宗、梁渊、张昭三位将军毫不畏惧,英勇杀敌的情景犹在眼前,历历在目。数百年来,三位将军的英雄形象在村民们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人们以修建庙宇的形式来纪念三位将军,这也是对爱国将领敬仰的一种诠释和情怀。古庙今犹在,永佑吾乡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