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拾遗| 抗战时期的自由行(I)-民国徐霞客西北之旅

 侨见欧亚 2021-12-16
编者按:

巴金的《旅途通讯》,写的1931年8月到1932年1月期间抗战期间辗转各地的所见和感想,那个年代,在轰炸期间的广州等,各地的车辆交通运输,铁路,公路都是正常运转的,防空洞也有警察维持秩序的。

民国时期有不少文人游记,郁达夫游江南、朱自清游秦淮河等,民国时期,不只是军阀混战,公园、民航、公路交通等等旅游设施配套一样都不少。

抗战时期,李孤帆的个人旅行杂记更是让人全方位认识了1939年时期西北各地景色和人文风物,从香港到重庆到西北肃州(酒泉),飞机、火车、邮车、骡子、羊皮筏等各式交通工具都一一登场。
银行职员畅游西北

从现在的眼光来看,李孤帆堪称那个时代的旅行达人,抗战全面爆发前,游览过青岛的李村,北京的中山公园、三海及颐和园,扬州等地。

在1936年飞抵桂林,游览桂林和阳朔的山水奇石头,同年暮春李孤帆携妻子一同游历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诸省,唯有西北未曾到访,虽然他看过“许多关于西北旅行的记载”,当时也有建设新西北的任务。

在香港银行工作期间,得到一个旅行西北的机会,具体怎么得到这样一个长达近一年的旅行机会,旅费开支等是自费还是奖励资助等,作者李孤帆没有列明;

但从他在重庆前往北碚缙云山景点途中,半道与相交20余年的老友陈布雷先生交谈半小时这一笔带过的花絮可以窥知李孤帆的人脉广泛。

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他可以通过不同友人协助,得以搭邮车、搭新赴任的政府要员的顺风车等旅行方式畅游大西南和大西北。

在1939年,我国已经进入抗战的相持阶段,是年3月19号凌晨,李孤帆搭乘欧亚公司的航班经香港九龙启德机场,开启为其九个多月的西北之旅,期间观光客的身份游览重庆、成都、兰州、西安、肃州、西宁、临夏、夏河等地。

在西北西南不同城镇之间往返,李孤帆搭乘的交通工具可谓海路空俱全,有欧亚公司的航班、西南公路局和西北公路局的客车、邮政局的邮车、黄河上的羊皮筏子、民生公司的轮船、西北的架窝子、银行的大汽车及货运汽车、官员赴任途中的顺风车、铁路卧铺等,一应俱全。

在甘肃、青海等地住宿有中国旅行社招待所、兰州招待所、昆仑大旅社(西宁)、河西大旅社(凉州)、友人介绍的邮局(永登)、房价每晚二三角的西北民宅小店(永昌)、祥记旅馆(甘州)以及回民小店;

“河西各地除沿途荒凉的农村以外,凡是城市的所在,都有饭馆和旅店,这点比由兰州到临夏、夏河两地强多了”。

“河西是指甘肃省西北黄河以西的地区,这里有甘肃通新疆的大道,是抗战以后西北唯一的国际运输路线。”

在1938年10月18日,李孤帆搭乘交通部西南公路管理局的客车,从昆明经贵阳到重庆。

待1939年3月香港飞到重庆,他面对南山桃李成林的山地”,不禁感概“国破山河在”,怀想过往青岛、华山、北京等地的旅游及旅居生活,“可见游山玩水也需赖国力的保障,否则强邻压境的时候,纵有名胜古迹,更有何欣赏的权利呢

各地景点描写,游览的感悟、景点的历史故事、当时的游客服务等有细致的描写,足见李孤帆深厚的诗词积淀和深厚的历史知识,还不乏对藏教、回教和道教的独到看法和系统阐述。

“对于中国文化史稍有研究的人,大概不见得会相信的罢”,这是他对在兰州兴隆山的西脉(栖云山)游览后,对道教的见解,这简直和季羡林的观念如出一辄;

而抗战期间季羡林还是留德的学生,在德国生活长达10年之间,1946年返回中国,他与1939年在西北之旅的李孤帆应该是不会有交集的。

当然,作为金融人士,李孤帆在描写美景的时候,也用了接近土气的词语描写飞机上俯瞰四川的田亩,“好像一堆一堆的牛粪,也有些像花布的图案,真是好看极了”,从飞机上欣赏了一副充满气味的风景画。

抗战时期西南剪影

重庆南岸

在1938年10月下旬李孤帆搭乘交通部西南公路管理局的客车由昆明经贵阳到过重庆。此番再游重庆,他借用了诗句“片叶沉浮巴子国,双江襟带浮图关”来抒发其故地重游的喜悦。

重庆的不少风景区在南岸,在海棠溪坐渡轮五分钟即到,抗战时重庆的渡轮和轿马生意非常火爆。老君洞、太极宫神殿、南山公园等景点均在南岸。

在重庆停留期间,在中国旅行社招待所门口雇了人力车到轮渡码头买票乘趸船到重庆南岸游览的景点包括南泉花溪滩、南山公园、老君洞。

对于旅游服务的管理,李孤帆被轿夫敲了竹杠,也感叹市政当局应当依照路程长短和时间规定价目表,这个想法和现在的出租车价目表如出一辙。

对于南温泉,当时为重庆市唯一游览地点,李孤帆对公共旅游服务设施也表达了自身的看法,相比“临潼的华清池、北平的汤山和南京的南汤山等处,(南温泉)在方便游客、提振游览区设施上,其设备即远不如上述各地”。

兰州首旅

重庆出发经停西安,航班落地,李孤帆第一次到兰州城,住了几天,游览的地方也不少,一天一个景点,包括兰州城外的五泉山,崔家崖白云观(去程公路、返程水路),石家湾千亩桃林(城外三十里),兰州西门外五里的小西湖和金山寺;城内游览的景点为节园(明朝肃藩的故邸)。

自河西返回兰州后,李孤帆又和其中央银行的同事游览了兴隆山,此山距离兰州城60公里,是当时甘肃省内唯一的名山,满山松树等植被茂密,分东西二脉,东山腰的太白宫是元太祖成吉思汗停柩的地方,当时的国府为了防止敌伪盗灵,专门将元太祖灵柩移至此山,并安排一个连的驻山警卫,加上36人的护灵队(达尔哈特)守卫。

再游西安

宝鸡的慢行列车到西安站后,西安古色古香的城楼和雄伟的剑楼令与其同行的友人叶君爱慕不已;

李孤帆重游西安,也是感慨颇多,回想起北京和南京的古城,在下榻的西京招待所,也睹物思人,怀念其相交十年的友人邵元冲,在西安事变中中弹而不治。

相比兰州和西宁,在西安游览的景点很多。李孤帆在1936年西安事变前的暮春和妻子到过西安旅游,1939年11月到西安停留六天,把当时西安的民众生活、市内和周边的历史人文等景点都做了介绍。
包括西安的钟楼、鼓楼、省立图书馆、碑林、卧龙寺、大雁塔、小雁塔、武家坡(薛平贵王宝钏)、秦始皇陵、华清池、烽火楼,以及咸阳古渡、马嵬坡等一个都没拉下。
西宁塔尔寺

西宁自1928年青海建省后,遂为其省会,当时城周围约四公里,“城墙外砖内土比兰州为雄壮。城内牌坊林立,殿宇栉比,也较兰州为古雅。人们都说有些像北平。”

“入青海境以后,即觉无异置身江南农村”。这是西宁及青海给李孤帆的总体印象。

李孤帆从兰州坐了两天顺风车于4月30号夜晚到西宁后,塔尔寺是其重点游览和介绍的景点。

在一名管账务的襄佐(二老爷)的导游下,参观了大经堂、讲经院、大金瓦殿、小金瓦殿等建筑。

每一处的参观,记录得很详实,李孤帆对于藏地佛教的认识也颇有见地。

返回西宁城途中,他感慨“一般人对于塔尔寺的误解与错觉,实为不可思议。”

该寺距离里西宁二十里地,从西门出城,过了鲁撤镇,见到 “绿杨丛中,崇楼叠阁,殿宇栉比,那就是佛教圣地塔尔寺了。

在参观完毕,俯瞰鳞次栉比的,供喇嘛僧居住的房屋,可容纳五千人居住,足见塔尔寺的规模。

李孤帆其人

李孤帆是1937年7月到香港工作的,在香港具体哪家银行,没有详细说明,在西北旅行期间,李孤帆也着重记录了当地银行同事友人的接待安排住宿。

根据书中屡次提到关于银行同事的描述,其供职的银行是当时国府治下的中央银行,属于资深级别的职员。

关于李孤帆的个人资料,能找到的聊聊无几,他作为银行从业人员,在旅途中,所见所闻的与银行相关的商业分布或者银行人员在敌人炮火下转运银行票据等重要物资的活动都有记录。

在1939年12月返回香港结束长达9个多月的旅行后,李孤帆记录的沿途见闻和感悟等,集结成册于1942年由当时的开明书店出版。

虽然时隔八十余载,除去当时有着明显时代印记的人文风俗等描述和记录外,如今读来这本按照时间循序记录的旅行杂记,书中记录的诸多风景如同今天所见所闻的画面。

|悦旅|美食|美景|美心|

有趣的灵魂,有趣的人生

图文、编辑:JuneHU/吴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