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重点的转变(全文)

 一剑倚天寒 2021-12-16

摘 要:高校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应根据当前高校教育改革与院校内涵建设的趋势与要求进行调整。通过从课堂走向课程、从局部走向整体、从单一主体走向复合主体、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学校教育走向终身教育等5个教学质量监控中的重点转移。进而实现从重视管理向强调服务的整体转移。

关键词:高校院校;教学质量;监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4-001-01

一、背景与现状:高校院校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的问题

1、重视课堂教学监控,忽视课程本身监控

课堂始终只是教学的一个部分,从更高层次的眼光来看,高校院校的质量监控仍然存在几个被忽视的重要问题:(1)课堂教学效果很好,但课程本身是否吻合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需要?这其实是课程设置必要性的问题。(2)学生在课堂上学得很好,但课程是否为学生提供了有助于自主学习的平台?这其实是课程资源共享的问题。(3)课堂教学体现了“做中学”,但考试是否体现了“做中考”?这其实是课程考核的问题。

2、重视教学环节监控,忽视育人环境监控

在经过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与示范性建设的洗礼之后,高校院校对于教学准备(教材、教案、教学大纲),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已较为完善,特别是对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也大为提升。但教学环节的各项活动从来都不能脱离于具体的育人环境而开展,特别是当前广大高校院校越来越重视教学环节的设计与管理,育人环境监控的滞后性也日益显现。育人环境的建设或营造的滞后,从本质上来说,其实是使教学的效用无法在课堂之外得到延伸。

3、重视学生学习监控,忽视教师成长监控

教学活动从来不是单个主体所能完成的“独角戏”,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也并不意味着伤害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姑且不论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削弱是否有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更需要明确的是,教师同样也是通过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其主体价值,“为学生构建了有意义的学习经验”。特别是在更为强调通过教学互动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高校院校,怎样让学生“动起来”的同时,让教师也“动起来”。

4、重视教学质量的内部监控,忽视教学质量的外部监控

日益开放的高校院校教学的质量监控是当前广大高校院校必须直面的管理难题,已经备受重视,可是一方面建立了校内督导队伍强化教学质量的内部监控,却忘了高校院校的教学质量需要由行业、企业等更多的利益相关者来监控。同时,随着高校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日益拓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也应纳入到整个教学质量监控的范畴中来。

5、重视教学质量的监控,忽视后续发展能力的监控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高校院校虽然十分重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调查,但对于如何通过调查获得针对学校教育阶段所能提供给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信息不够重视。这其实反映了高校院校在提供职业培训、考证服务等终身学习渠道上的功能性缺失,对持续提升学生岗位竞争力与生涯质量的忽视,这其实是高校作为学习型社会中的重要机构的重要功能。

二、对策与转变:推进高校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的重点

1、从课堂走向课程

(1)注重课程设置。使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目标对应,使各门课程的教学“紧密围绕典型的职业活动”,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2)注重课程教学资源与课程教学平台的建设。通过课程标准、案例、课件、录像等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与课程网页的建设,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课程平台。(3)注重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让课程考核方式更加符合课程所对应的工作任务的特点,避免传统的考核方式影响到学生能力发展的判断。

2、从局部走向整体

从局部走向整体意味着高校院校要从单纯关注显性课程走向综合考虑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整体建设。但隐性课程也需要像显性课程一样进行优化设计,以做到隐性课程建设的“形散神不散”,主要措施可包括:通过强化学生社团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自我管理能力;通过职业氛围的营造,实现对学生职业精神的熏陶。

3、从单一主体走向复合主体

就高校院校而言,应当更加强调教学功能的高等院校,无论是社会服务还是技术开发也都应是服务于人才培养工作这一根本。从具体的教学质量监控层面而言,就是要强调教师教学设计能力与实践教学指导能力的培养,并让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成果在高校院校教师的考核与职称评定中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凸显其主体价值,避免教学改革中出现矫枉过正的错误。

4、从封闭走向开放

(1)强化外部监控队伍的建设,需要建立融合行业、企业、学生家长等多方利益相关者的监控队伍,使教学质量监控的标准与行业标准、企业与家庭需求相结合;(2)在进一步发挥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的监控作用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这是学生在其职业生涯的开始必须培养的能力:(3)采用问卷、访谈、个案分析、在线问答等实证性的监控方法。

5、从学校教育走向终身教育

从长远看,高校院校应承担起更多的岗前培训、职业考证服务、在职培训、成人教育等任务,为个体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成为学习型社会中的重要功能型机构。这就需要广大高校院校提高教师的社会服意识与能力。搭建更为丰富的社会服务平台,特别是要重视对其毕业生终身学习的服务。

三、管理与服务:高校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的发展趋势

教学质量监控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际高校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WTO已经把教育视作服务业纳入其GATS(服务贸易总协定)柜架,作为一类服务业进行商业运作,而高校院校则是其中的一支主要的力量。因此,高校院校教学需要进一步正视教育的服务属性,教学质量监控也需要从重视管理向强调服务转移,这是一种整体性的转变,不仅是观念层面的。也是实践层面的。文中所述的5个重点的转移则是从更为具体的角度来阐述这一整体性转变,这也是高校教育实现自身类型化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