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37年陈独秀出狱后想回延安,毛主席提出3个条件,他为何拒绝?

 渐华 2021-12-16

1937年,由于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被关押在南京老虎桥监狱的陈独秀得到了出狱的机会。此时此刻,外面早已经是换了人间。当年的风云人物陈独秀如今却落魄不堪。

到处都在打仗,陈独秀不知道该往何处去,万般无奈的陈独秀只能前往江津,他在江津度过了人生最后的几年。其实在陈独秀出狱之后,原本可以到延安去,可是因为种种原因,他未能成行。

文章图片1

英雄迟暮

陈独秀出狱不久,便同林伯渠联系上了,林伯渠劝说陈独秀前往延安,陈独秀内心犹豫,后来毛主席也得知了陈独秀的事情。陈独秀是我党的创始人之一,是大功臣,他来延安是顺理成章。可是当时的情况没那么简单,毕竟陈独秀在路线上和我党有所分歧,因此为了平息争议,毛主席和延安的众多领导人开会研究了这件事情。

最后毛主席一锤定音,认为陈独秀可以来延安生活,前提是同意三个条件:

一是陈独秀必须公开放弃并坚决反对“托派”的理论和行动,公开声明与“托派”脱离关系,承认自己的错误;

二是公开表示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三是在实际行动中表示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诚意。

文章图片2

看起来倒也不难,但是电报送到陈独秀手中之后,陈独秀却表示,二与三可以答应,第一条他却不能接受。他并不认为自己过去的探索是完全错误的。

至于陈独秀的选择究竟是对是错,无人能够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作为一个生活在历史变革浪潮之中的先驱,陈独秀尝试了很多新的事物,很多事情,原本也没有严格的黑白之分。

1938年时,周总理又到江津去探望陈独秀,再次请他前往延安,这一次,陈独秀却更加坚定地拒绝了,他说了一段有些悲凉的话:“大钊死了,延年死了,除了你和润之,中央没有我可靠的人了,我也落后了,年纪也大了,中央开会,我怎么办呢?我这个人又不愿被人牵着鼻子走,我何必弄得大家无结果而散呢?”

文章图片3

年老的陈独秀选择留在江津,了此残生,1942年,陈独秀因病逝世,他的死讯并没有引起很大的波澜,因为沉沦在战火中的人们已经自顾不暇。陈独秀的儿子陈松年将他埋葬在江津,为了防止日军毁坏坟墓,陈松年不敢立墓碑。直到1979年,陈松年才在陈独秀的坟前立下了写有“陈公仲甫字独秀”字样的石碑。

指路明灯

陈独秀的过世成为了毛主席心中的一件憾事,对毛主席而言,陈独秀是自己早年的精神导师之一,更是中国马克思主义道路的伟大开创者。无论后来发生了什么,都无法磨灭陈独秀的历史贡献。

文章图片4

1918年,还是一个普通学生的毛主席在北大见到了陈独秀,头一次见到陈独秀的主席非常兴奋,回去之后,主席对杨开慧兴冲冲地说:“我今天见到陈独秀了。陈先生见解精湛,敢做敢为,正是国家所需要的栋梁之才!这几天,我在北京接触了不少人,他给我的影响恐怕是最大的了!”

当时,毛主席主要跟随李大钊先生学习,和陈独秀的交集不算多,但陈独秀的思想对毛主席的影响是很大的。五四运动时期,陈独秀作为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被当局逮捕,毛主席怒不可遏,在报纸上公开发表文章声援陈独秀,陈独秀出狱之后,毛主席又特意前去上海探望他。

文章图片5

这次见面,毛主席请教了陈独秀一个困扰他多时的问题,主席在连续的斗争中意识到,尽管他们打倒了一些军阀,清除了一些恶势力,但本质上没有达到改变社会现状的目的,往往是打倒了旧军阀,迎进来新军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陈独秀则一针见血,他对毛主席说,绝不能把革命的希望寄托在任何一个统治者身上,想要改变中国的前途,那么对封建官僚势力就要坚持四个字——连根拔除。

这一番谈话让毛主席茅塞顿开,他对于马克思主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随着革命事业的发展,毛主席和陈独秀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深,但是,结局却并不如开头那样美好。

文章图片6

渐行渐远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之后,毛主席和陈独秀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分歧。陈独秀对国民党的态度过分理想化,他认为可以通过妥协和让步来争取发展的机会,但是毛主席认为,越是这样艰难黑暗的时刻,我们越不能妥协。用毛主席后来的话讲:“枪杆子里头出政权。”让步和自杀无异。

从这一刻开始,毛主席和陈独秀渐渐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1927年,他们彻底分道扬镳,毛主席开始探索农民运动,陈独秀则辞去了党内的职务,这时候的陈独秀对于原本的路线产生了更加严重的怀疑,甚至开始研究“托洛茨基主义”,这也导致他后来无法同组织和平共处,因为后期的陈独秀已经很难说是不是一个纯粹的马克思主义者。

文章图片7

也是因为这件事情,陈独秀惹怒了共产国际,导致自己被共产国际开除党籍,他距离自己亲手创立的中国共产党越来越遥远。而他遭受到的打击不止于此,他的战友、他的孩子接二连三倒在革命的路上,陈独秀本人也在渐渐衰老,那些热情激荡的岁月已经成为触摸不到的过去。

不过陈独秀有自己的坚持,即便如此,他依然坚持自己当年的探索,尽管不知道那是对是错,可是陈独秀并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江津成为陈独秀的终老之所,人生的最后一段日子,他不再谈及政治。

文章图片8

在离世之前,他叫来自己的儿子陈松年,只嘱托了一件事情,就是把自己的遗骨运回安庆老家去,让自己落叶归根。

一代传奇人物在寂寥之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这是个令人唏嘘的结局。但是多年之后,人们依然承认,陈独秀是个了不起的革命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