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37年陈独秀出狱后想回延安,毛主席提出3个条件,他为何拒绝

 超越时空9 2022-05-25 发布于湖北

1937年陈独秀出狱后想回延安,毛主席提出3个条件,他为何拒绝

陶陶谈文化

2022-05-23 10:24山东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关注

导语: 在抗战早期我国诞生了很多的思想先进的革命者,他们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影响了很多的人,也将他们带领到了革命的潮流之中。而著名的陈独秀就是这样一个人,可是大家都知道他因为一些原因后来被抓入了大牢,可是在1937年被释放后他想要回到延安,不过对于毛主席提出的三个条件他却拒绝了!

陈独秀对于毛主席的影响非常深刻,当毛主席还是一名学生的时候就接触到了北大有名的陈独秀。而且陈独秀对于毛主席这批热血的青年才俊是十分看好的,再加上毛主席本身的才华,让陈独秀更是对他赞不绝口,直称这样的人未来一定是祖国的栋梁。

能够得到陈独秀的认可让身为学生的毛主席非常兴奋,虽然他们之间的交集并不是特别多,但是从某些方面来说陈独秀确实对毛主席有不小的影响。因为五四运动,陈独秀还被抓捕入狱过,后来在众多人的帮助下才被释放出来,当时毛主席还特意去探望过他。

而且后面在毛主席困顿的时候还特意去请教过陈独秀,虽然他们极力打到军阀,但是社会上并没有得到实质上的改变。虽然说旧军阀是被推倒了,但是紧接着又有新的军阀登台,因此对于这一点毛主席当时非常困惑,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

这个时候也是陈独秀告诉了他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毕竟当时中国社会现状比较特殊,对于那些封建势力必须要彻底拔除干净,这样才能够达到改变社会现状的目的。听了陈独秀的这一番话,才让毛主席顿时拨开云雾,也正是因为这样毛主席才更深刻的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

然而让毛主席很难接受的是,曾经这样一个思想开明的人最后却走进了死胡同,他的所作所为居然已经完全偏离了共产党的初衷。随着时局的不断变化,陈独秀与毛主席对于思想和政治上的观点已经发生了严重的分歧,陈独秀认为只要能够对于国民党等势力稍加妥协,那么国共合作依旧没问题。

可是毛主席知道,一味的妥协只会让国民党越来越过分,根本不是解决事情最好的办法,所以一定不能妥协,要有自己强硬的态度。也正是这样两人因为政见不合不得不分道扬镳,而后陈独秀反而对之前探索的方向表示严重的怀疑。

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个做法最后导致自己被开除了党籍,他在自己曾经规划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后来因为抗日战争的爆发,被关在监狱里的陈独秀终于得到了释放,这个时候他是一心想要回到延安,再次加入到共产党的队伍中去的。

知道这个消息的毛主席自然是十分欢迎的,毕竟陈独秀曾经作为共产党的引路人,对于我国也有不少的贡献。可是因为陈独秀曾经思想与党发生过分歧,所以对于这件事情就算是他说了也不能做主,为了公平期间毛主席便组织当时的众多领导一起开会讨论关于陈独秀回延安的一系列事项。

最后经过商定,毛主席提出了三个要求,只要陈独秀能够答应并且做到,那么自然是同意他再次回归延安的。而第一个要求则是需要陈独秀公开反对“托派”,并与之脱离关系,还得承认自己曾经的错误;第二个要求就是需要他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第三用自己的行动表示对第二点的支持。

可是当陈独秀得知这个消息后便知道自己回延安已经无望了。因为对于他来说第二点和第三点是完全能够做到的,可是对于第一点让他承认自己曾经走的路是错误的,他是万万做不到的,直到现在他都没觉得自己曾经错了。所以他便放弃了去延安的想法,而是去了相对安稳一点的江津生活!

期间有很多人都来探望过他,并且极力邀请他去延安,但是都被他拒绝了。一来陈独秀认为自己现在已经老了,对于革命事业也做不了什么贡献,曾经的老伙伴们也都去世了,他一个人反而举步维艰。再加上他有自己的原则,他不会为了任何事情违背自己的意愿。

总结:就这样曾经的风云人物陈独秀就独自留在了江津生活,直到1942年的时候,年迈的陈独秀最后因病去世了。而他的去世成了当时延安很多人心里的遗憾,毕竟曾经那个引领着党前进的伟人就这样悄然离世了,心里依旧不免感叹一番,而他曾经为革命的所作所为依旧深深刻在大家的心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