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时间:2018.9 行走方式:自驾宝应——淮安 行走路线:周恩来故居——龙窝巷——镇淮楼——漕运遗址公园——周恩来纪念馆——河下古镇 第一站:周恩来故居 在宝应办事,一天的闲暇时光一点也不想错过。我选择了离宝应40公里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敬爱的周总理的故乡——淮安,走一走。自驾沿着237省道一路向北来到地处苏北平原的淮安。淮安城的南门大街行驶2公里到达周恩来故居所在的这条驸马巷。 驸马巷原名望仙巷。因明惠帝朱允炆在此巷内为驸马都尉黄琛建造了一座驸马祠,故改名为驸马巷,一直沿用到今天。今天这里充满了浓浓的市井气息。 进巷不远处的几栋平房是故居景点的综合服务区。 这栋青砖灰瓦的房屋有两种功能,东侧是翔宇邮局,西侧是红色书屋。 邮局内出售淮安这座历史名城,文化名人的各类邮品和文创产品。 红色书屋内摆放着红色书籍,供游客在此取阅静览。 民居静穆简朴,不失典雅。 三百多米的小巷走出了一位伟人。 影视厅里通过视频资料向大家介绍总理的生平事迹。 蓝天白云下的高墙院落。 周恩来故居门前,有一条凿于明代嘉靖年间的文渠,河岸两侧还住着普通百姓人家。 这是面向文渠的故居东门。故居由东西相连的两个宅院组成,整个建筑都是青砖,灰瓦,木结构的平房,具有明清时期典型的苏北民居建筑风格。故居无需购票,直接刷身份证入内参观。 进入东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胡耀邦瞻仰周恩来故居时亲笔题写的四个大字:"全党楷模"。 右侧一道院门,院不大,整洁干净。 院内一栋折角形的建筑,一间面南,三间朝西,全敞开式的木门窗。这几间房屋是周恩来的读书房,是周恩来小时候读书处--家塾馆。 周恩来五岁时入家塾馆念书,中间的八仙桌是当年家塾老师用的。 由读书房间向西跨过一道方形腰门,是他父母居住的三间朝南房屋。 中间是堂屋,两边是卧室。 东边的这间屋子就是周恩来的诞生地,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出生在这里。屋里陈列的两张照片是周恩来的父亲和母亲。 再进入一院落 院中一棵100年的榆树 榆树下是周家的主堂屋,周恩来曾祖父和祖父都在这居住过。 院中两间别具一格的亭子间,这是童年周恩来和他的嗣母以及乳母的住所。住房前的一口水井至今清澈透明。典型的苏北民居一般都有水井和榆树,有着“饮水思源”“年年有余”的寓意。 周恩来嗣父母的住所。 这两间房屋是周家这个大家庭合用的厨房。屋前是两块小菜地,周恩来曾和乳母在这里一起种瓜种菜。 三眼灶台。 西院大门向南是周恩来生平史料展览室,陈列分五个专题:周恩来童年;周恩来家世;周恩来与故乡;瞻仰故居缅怀总理;书画寄深情。展出有关周恩来的资料、照片、文物、书画等一百多件。 中间展厅介绍总理的家世家风。 十条家规 窗内窗外的风景 后院里,有童年周恩来喜爱的腊梅两株,雪松一棵,翠竹一丛,还有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赠予的樱花树。后院因此显得万物争荣,春色满园。 清风亭 “奋斗”二字显眼夺目,激励人心。 故居北侧是邓颖超纪念园。 门楼上的“福”字。 园中生机盎然 邓颖超生平事迹陈列室中精选了120幅珍贵的照片展示了邓颖超的光辉和战斗的生平业绩。 园中景 周恩来墨迹碑廊,是为了缅怀总理的丰功伟绩,学习其崇高品德,弘扬其书法艺术。 后院翠竹映衬下的白墙青瓦显得高洁而肃穆。 来到西院的中廊的展厅。 展厅介绍了总理与故乡的一些情况。 园中的观音柳,躯干苍老劲奇有松柏之力;枝条细长柔软,有杨柳之姿。柔美苍劲的结合很是奇特。 观音柳的一侧是八婶母的住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