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时间:2018.5 作为生活在南京城的我来说,来扬州走一走是常有的事情。或拖家带口,或和同事一起出行,有时就是因为同学相约来扬州打打球,吃吃早茶。可是扬州的江都却是第一回来。入住在江都水利枢纽迎宾馆。宾馆位于国家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国家水利风景区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内。几天的时间我以宾馆为中心对江都有了一些新的认知。 在2011年以前江都是一个市,2011年11月13日,正式撤市设区,现在为扬州市江都区。江都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境内陆势平坦。江都地处江淮交汇之处,河湖交织,通扬运河横贯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为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江都襟淮水,运河而带长江,因水而生,因水复兴。水之兴或水之灾?南受长江洪水威胁,北受里下河地区涝水压迫,遇雨易成涝。在华夏历史之上,或许没有一个地方像江都这样饱受水灾之患,又深得水运之力。从上古的大禹治水到当代的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历代志士百姓先后兴建了13座河,闸,坝,兴利除弊。江都给我的印象就是一座由水构架起的城。在这里我们在海潮,江涛,河流汇成的水韵交响中品味江都悠久丰厚的历史文化。 在江都的行走是没有大块时间可供规划,只是充满对它的好奇,抽出零星的时间去寻它的滋味。所以不能以游记中常用的时间脉络去表述。只能以水利枢纽迎宾馆为中心,以空间为主,伴时间为辅去表述我看到的江都吧! 江都水利枢纽风景区: 地址:扬州市江都区龙城路133 纺织路上是水利枢纽的大门,“江苏省江都水利枢纽工程”浑厚有力的金色大字熠熠发光。 入门,沿大道南行百米就是水利枢纽迎宾馆。宾馆身处新通扬运河的环抱中,两层楼房成围合状,小院中花繁绿茂,优美宁静很适合休息。 宾馆沿大道继续,有门卫把守,第一次没让我进去。后来听说凭着宾馆的房卡可以进入。果然如此,因为房卡得以顺利进入。江都水利枢纽水利风景区其实也是一个工作区域。它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由4座大型电力抽水站、5座大型水闸、7座中型水闸、3座船闸、2个涵洞、2条鱼道以及输变电工程、引排河道组成。它拥有东南亚最大的引 排能力,具有灌溉、排涝、排洪、发电、通航 以及提供工业、生活用水和沿海垦区洗碱冲淤水源等实际功能与功效。但为何把它称为风景区?走一走看一看你就知道答案了。 头顶绿荫遮蔽,身旁碧水滔滔,不远便可见4座庞大的抽水机站,从东北向西南方向"一"字形巍然矗立。 江都四站。 扶栏上的红五星有着明显的历史印记。 扶栏看新通扬运河,河岸那侧人民南路上绿色的长堤。蓝天,绿堤,白栏,绿水,绿堤和蓝天间跳跃的高楼,好一副风景如画。 江都三站 江都二站 江都一站 藏绣花扶疏,流韵扬州园林中的是工程的办公区域。 办公区域 大厅里的图片展示 硬朗的抽水站并没有给人单调的刻板印象,因为它们被新通扬运河环抱,一清碧波,倒映万种风情,无边的绿柳,飘逸烟花绵长。 芦苇花丛,鸥鸟掠水,惊起鱼跃涟漪。 老人家在芦苇丛中采摘的叶,回去包粽子,那叶的清香泌人心扉。 江石溪、江都文化名流, 生于1870年,世居江都县仙女庙。早年行医,医术精湛。擅长诗文、书画、音乐,尤精箫笛、昆曲、山水画。1933年9月病故扬州,归葬于此。1994年7月,江都市政府正式建“江石溪纪念碑亭”一座,作为永久纪念。 一入住江都水利枢纽迎宾馆,我就习惯性的打开高德地图搜索附近景点的功能。地图显示这儿有个江都水利枢纽植物园。从高德上看位置就应该在水利枢纽的大门入口处。但徘徊了几圈一直没找到植物园的大门标识。在这里住了几天,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地来来回回走了几趟,突然发现它所指的植物园就是整个枢纽工程内的各种绿化植物。这里以园林绿化为基础,收集了亚热带,温带的观赏植物,有竹园林,海棠苑,银杏路,龙爪槐,紫藤...... 这里就是一个开放式的不挂牌的植物园。 传说中的银杏大道夏日里是另一番景象。 龙柏苍松叠翠。 山林野趣横生 屋前的龙爪槐。 红叶李的叶火红火红。 亭为藤而搭,紫藤与亭合为一体。 夜色中的“咏源”石碑。 伴着水利枢纽南侧的“咏源文化长廊”。 这里的夜色如此斑斓 江都水利枢纽以工程景观为主,人文,自然景观为辅,水脉贯穿,沉淀丰富的历史特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