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谷无边寺|北宋白塔与天齐

 方待夜半听君语 2022-01-11

无边寺,坐落于太谷县城西南隅,取“佛法无边”之意,因寺内高塔“垩色经久而白不减”,俗称白塔,因此又称白塔寺。

太谷有一句俗话:“先有白塔村,后有太谷城”。无边寺始建年代久远,并且在寺内建有白塔,村子以此得名。史料记载,太谷古称阳邑,西汉置县。到北周建德六年,该县才迁至白塔村一带,即现在的县城。隋开皇十八(598)年,因阳邑县地处太行山的一个谷口子上,改名为太谷。

寺院于宋治平年间重修,改寺名为“普慈寺”。宋元佑五年(1090年)续修。后各代屡有修葺,清同治年间,寺院毁于火,光绪三十年(1904年)再次重修,复其无边寺旧名2006年,无边寺白塔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院座北向南,前后三进院落,规模完整,布局严谨而又显疏朗。现存建筑,除白塔为宋代遗物外,其他如乐楼、大殿、厢房、配殿等,大多为清代所建。

中轴线上,山门与戏台连为一体,上边是戏台,戏台卷棚歇山顶,丹柱楹梁,斗栱蕴彩。下边是砖券的巷道式山门。如今巷道式山门已封闭,从侧门进寺,寺内一片静谧。

山门兼倒座戏楼位于中轴线前沿,甬道上各级建筑依次陈列。从山门往前是红柱黄瓦的拜亭,拜亭或者献殿是过去的称呼,现在人们因它四周没有墙壁,而称作“四明厅”。亭四周开阔,面阔进深各三间,雕刻华丽,出檐深远。明间悬匾:“方圆有容”。

亭前放置绿色釉陶狮子一对,狮子造型别致,形象传神。亭左右各建木牌坊一座。亭后筑有六角形鱼池。

拜亭之后,白塔高大的身影喷涌而出现存白塔为北宋元祐五年(1090)续修无边寺时所建,是唐塔中空到宋塔实心过渡形式的实物例证。

白塔南面,有红柱木制琉璃瓦檐的抱厦,突出主入口的中心地位,只是现已无法入内观瞻。抱厦悬匾神灵默佑。抱厦虽为清代补建,雀替倒也精致。

白塔古朴苍劲,巍峨壮观,展现了宋代砖塔的原风貌。白塔由青砖砌筑,塔基和塔身平面为八角形,为双重檐楼阁式仿木构空心塔。基座高约一米,用条石砌筑,比例适当,稳固坚实。塔身七层,高43.7米。自下而上各层高度和直径逐渐缩小,收刹明显,外观呈八棱锥体。

塔身各层皆施出檐及平座,极顶设刹。平座和塔檐下方有砖雕仿木斗拱,斗拱雕刻精细准确,斗拱上方有繁密的青砖叠涩出檐。柱子和阑普、槫枋及其檐口椽飞等均清晰可辨,宋式建筑风格明显。二层平座之下,用三层仰莲作为平座基台,在塔式建筑中颇为少见。二、三层雕刻有假板门、破子棂窗和板棂窗,抱框、槛栿、棂条、门钉、门钵、铺首俱全,准确地表现了当时建筑的装修形式。三、四层券洞和假门窗外沿上方,横设佛龛,内雕释迦坐像,完好无损。每层八个翼角,均有黄绿套色的琉璃套兽,套兽下悬挂个风铎,铎声悠扬,迎风而鸣。

第七居塔檐之上为塔刹,下部砌有高大的束腰式刹座,上置仰莲一层,莲内设窣堵波式刹身,极顶宝瓶若珠。塔刹造型有若喇嘛式小塔,别致秀美,直插云际。

全塔外表白垩涂刷,洁白如玉,格外醒目。相传,建塔时用糯米浆掺白垩粉涂刷,色泽如雪,象征着释教洁白无暇。

绕塔而过,即是天王殿。平面略成方形,单檐歇山,实墙围砌,传为明代遗构。

无边寺后院是标准配置,正中为大雄宝殿,西是地藏殿,东为菩萨殿,均为清代建筑,无特别可观。倒是观音殿廊下随意堆放的几尊彩塑无头塑像有点意思。

后院还有一处堆着些石像生,石虎憨憨的,不知是从何而来,还有一个无头石翁仲倒在地上。

无边寺地处县城繁华处,附近皆是深宅大院。寺院对面是一处老宅,现在挂上了太谷国学院的匾额。离寺院隔一条街,是近代太谷城里最出名的人物——孔祥熙的宅院。

不过,看下来当年赫赫有名的“金太谷”已辉煌不再,周边略显破败,只有这高耸的雕彩门楼提醒着游人,百年前这里可是被称为“中国华尔街”的核心所在。

原写于2020年10月31日

2021年3月1日再次补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