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山西,记得抛去世间繁华

 雨润秋实 2015-09-29

呆呆按

我们现在旅游,一般都是奔着当地最知名的景点去的。可也不全是这样,呆呆最近就结识了一个人,来山西专挑知名度差的地方去,而且还玩得不亦乐乎,说得有板有眼。


这就是山西,随随便便拎出点家底来,就能惊艳世人。抛开繁华,走在不知名的街上,也许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呢!


我最开始接触到梁思成应该是初中的时候,当时看一个电视节目,是专门介绍梁思成的。之前我印象中的历史和文物,不过就是基本破书和博物馆里的坛坛罐罐。我从那时起意识到还有古建筑这种东西。并且我逐渐发现了古建筑的美,斗拱的繁复,如鸟翅一样的翼角,这些东西都深深的吸引着我。


以后就开始看古建方面的书。到现在很多人还以为,中国古建最多,保存最好的地方应该是陕西或者几朝古都这类地方。但我很早就知道,中国古建保存最多,质量最高,宋元建筑最密集的地方却是山西。这个神奇的地方北靠蒙古大漠,南有黄河天堑,东有太行为屏,西有吕梁黄河做障。一圈全是屏障,内部汾河谷地能自给自足。所以很少受战乱的侵扰,故此保留下数量惊人的古代建筑遗存。


这次去山西,第一站选的是晋中,要去看城隍庙。结果一打听门票60块,而且是好几个景点绑着一起卖,就决定不去了。太贵,我是穷人,看不起就不看。

听说太谷有白塔和鼓楼,所以我就把第一站打在太谷了。我现在对于那些早期的木构其实不太感兴趣,因为咱们这个程度也看不懂,那种地方除了几栋老殿之外也没啥可看的。所以我现在选的地方一般都是塔、楼或者大型宫观寺庙这种地方。外行看热闹吗,看的就是新鲜和大气,看的就是花活和热闹。正好太谷有鼓楼和白塔,正和我这心思,就去了。

从关外老家(山海关外)到太谷,我用了一天的时间,这还得说有动车,要不然我一天也到不了。到了太谷是晚上七八点钟了。到了地方之后,先摸摸情况,我就怕赶上大修,这样就白来了。结果一进老城,发现这次来着了。有了很意外的收获。我起先以为太谷这地方就是一个楼和一座塔,老城拆没了。但不成想,太谷城内很好的保留了几条原始风貌的老街巷,可以说不次于平遥。


这就是当天晚上太谷老城内的街景。一般这个情况下,能让人联想到的,就是发廊妹啊,站街女啊,小旅馆啊,拦路抢劫啊。还好,这些东西我都没发现,我对太谷的印象还不错。


太谷鼓楼下


太谷可能不是很出名的一个地方。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这个地方,知名度远远不如平遥高。但在我这样的人看来,有没有东西和知名度其实关系不大。相反,我更喜欢去一些知名度不高的地方。太谷最出名的地方可能是三多堂,也就是曹家大院。可惜我没去,因为我感觉地主大院没啥看头,尤其是太谷老城内有大量的大杂院可以参观。


我第一站去的地方时无边寺白塔。白塔就在太谷老县城的成里,这个算是太谷的标志建筑了。门票十元,还好不贵。尤其是塔是可以攀登的(真难得)山西这地方古建筑最大的特点是保存的比较完整。很多地方是有塔无庙,而无边寺是塔庙俱全。据说这里之前是个学校,所以对保护建筑还是很不错的。

寺庙的建筑都是清代的,没啥可看的。(山西这地方,这类建筑真的算很平常)

这是第一座建筑,应该是个山门兼戏台。山西很多地方都是这样。前面看是山门,后面则是戏台,二者合二为一。

过了山门,却是一个过厅,这个地方夏天乘凉应该很爽。

过厅边上的垂花门。

过厅之后就是本寺的主要建筑白塔了。白塔额入口处还有一个抱厦。看惯了辽塔的我对这种做法不太适应,感觉有点画蛇添足。

很可贵的是这座塔居然可以攀登(景区讲良心)进入一层,迎面是个佛龛,里面有佛像一尊。也不知道是原来的老物件还是新塑的。但可以看出来不是那种糊弄的便宜货。

本来以为这种砖塔内部的结构应该是那种砖头台阶,但万万没想到,无边寺白塔内部的结构方式居然是木头楼板加木头楼梯。我对木构的承载能力产生了严重的怀疑,提心吊胆的登楼,心比腿还累。

这就是楼板的支撑方式,居然是在两边的墙面上架一根大梁,大梁上再架设小号梁枋数根。这些小梁的两段也深入墙壁中。也就是说,无论是大梁还是小梁都很依靠墙壁的支撑。梁上直接铺设楼板。而上下楼梯的支撑立柱居然也坐在梁上。上面一切的重量其实都是靠几根架在墙壁上的大木头。这种结构给我的感觉就是简单而脆弱。我在楼板上时刻都怕木梁咔吧折了,我掉下去。


下了塔,自然要看白塔的外观。白塔是七层,上面六层,每层都带有一个平坐。但内部,实际上是九层。这个主要是第一二层的高度过高,内部实际上是分成四层的,有两个夹层。夹层因为没有窗户,里面非常的黑暗。

至于塔的年代,介绍牌子上说,根据外观,大概是宋代。看第一层斗拱的做法,也是很宋塔斗拱的那种程式化的样式。另外塔门和假窗的做法也跟很多宋塔很像。

但是二层以上的斗拱的做法却有了一变,由那种简单,呆板的程式化的做法变成模仿木构。但模仿的还是不如辽塔金塔那么到位,那么逼真。

另外,斗拱的上面还要做出几层叠涩出檐,看着要多不协调有多不协调。其实无边寺白塔总体的外形轮廓还是不错的,但在斗拱的处理上,真的不如河北辽宁内蒙一代同时期的佛塔。即不大气古拙,也不精细逼真。山西这个地方出名楼,但好像真的不出名塔。

塔刹的做法,好像一种藏式佛塔。

塔后还有建筑,分别是天王殿和正殿。边上还有厢房配殿。天王殿是歇山顶,正殿是硬山。配殿则是晋中地区常见的一面坡。

正殿。

山西地区硬山建筑的出檐很长,所以需要在犀头上加一根木梁。

白塔边上的配楼。

山西地区好像很热衷盖楼。而且楼房用砖量很大,不似南边那种纯木的结构。窗户大门还喜欢做出窑洞的样式。我个人认为,至少在山西地区,明清时代,中国建筑已经出现了近代建筑的特征。这种用砖砌成,僵硬,简单,但结实的小楼非常符合工商社会的发展,是明清时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表现。

配楼边上的仓房。




出了无边寺白塔,开始细致地逛太谷老城。


老宅院的一道门。我不知道这座门算是街门还是本来是院内的一道门。但这道门反映出晋中地区建筑的一个特征:特别喜欢仿造窑洞的样式。

这个应该是一处大宅院的街门。晋中这地方属于晋商的老窝,所以大宅院很多。而这个地区的街门的做法也确实与北京一代不同。


北京河北,乃至东北一带,这种门楼往往是单体建筑。而晋中地区往往是临街修一栋一面坡的房子(也就是半边屋)让半边屋的后墙朝着大街。在后墙上掏出一个门楼(一般也是一面坡)。


这种做法,我个人觉得很聪明。一来是在美观上不次于独立的门楼,第二,这栋倒座“一面坡”即扩展了居住面积,后墙也充当了院墙的作用,既实用又防盗。

这就是鼓楼南街。乡土气息浓重。说实在的,这才是原汁原味的老城呢。像平遥那种,整个是个大旅游区。

老城内可以看到一些这种荒废的大宅院。也不知道之前是谁家的产业。看到这啊,我就想到晋商的没落。

这个是鼓楼西街上一处传统的门市。可以看出来,这处地方被修缮过。可见,太谷看见平遥吃的沟满濠平,自己也不想干看着眼馋。我感觉太谷日后也是要有动作的。很难说几年之后,这条老街会不会变成平遥那种恐怖的景象。


晋中地区的临街商铺,传统的样式都如此,往往是修一栋二层小楼,硬山或者一面坡都有。但一层临街,往往要出厦。我感觉现在中国建筑设计界有股歪风,就是很喜欢仿造欧美十七、十八世纪的那种商业街,而我们本土的这种商业建筑模式则无人问津。中国的建筑设计,我个人认为现在是被一群假洋鬼子把持。或者说大众的审美取向是很崇洋的。

临街门市之二

临街门市之三

太古鼓楼。


平遥吹了半天,结果就一座市楼,连钟鼓楼都没有。所以太谷这座鼓楼还是很有必要看看的。山西这地方盖楼要我说就三个法宝,第一个是重檐,第二个是彩琉璃,第三个就是出厦和十字脊。说起来,楼本身结构并不复杂,也不宏大。就是这些东西一装点就挺唬人。太谷鼓楼也是一样。主要的看点还是彩琉璃吧。


鼓楼是可以上的,但要花钱,我没上,因为猜想上面也没啥东西。


别的地方盖楼都是第二层重檐。太谷鼓楼是第一层重檐,有点特别。



这座店铺显然受西洋的影响了。也不知道是卖啥的。


很多大院现在其实就是大杂院,随便进,别让狗咬到就行。这个院里有条狗,我给了半块面包。图中这栋临街楼是可以上去的。

楼上的情形不过如此。
从楼上看院内的景象


惊喜还没结束。鼓楼北大街的尽头,我发现了这东西。好像是衙门之类的东西……感觉太谷日后搞旅游开发的可能性极大,老衙门还留着呢。


这个好像是衙门的二堂。

二堂后面居然还有个小楼,看着要闹鬼。

这是在白塔上拍到的一个小院。这个大概就是晋中地区大宅院的一般模式吧。晋中这地方,正房的做法其实跟华北其他地方没啥区别。就是比较喜欢盖小楼。另外,临街和厢房喜欢做一面坡。这样呢,就是用后墙当院墙。既省地方也防盗。

太谷老城一个小饭馆的招牌。比平遥那种糊弄洋鬼子的招牌要实在很多。


本文摘自紫薇天敌刘嬷嬷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