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始皇为中国取了个霸气名字,历经2000多年,从未更名沿用至今

 乱云飞舞 2021-12-16

图片

图片

文 | 向小园 ·  图 | 网络
图片
图片
图片

秦始皇,家喻户晓,横扫六国、一统天下,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修筑长城、抗击匈奴......

桩桩件件无一不彰显着他的卓越功绩,称为“千古一帝”亦不遑多让。

除了他的功绩外,同样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其自创“皇帝”之称。

秦朝之前,中国最高统治者通常称为“王”或单称“皇”和“帝”,如周文王、商纣王、“三皇”、“五帝”等。

图片

一直到公元221年,嬴政统一全国,自认这是亘古未有的功业,就连三皇五帝也无法与之比肩,如果不改变“王”的称号,则“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嬴政在和大臣们多番讨论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决定二者兼用,合为“皇帝”,以此彰显自己的尊贵。

又因立志做万世永传的朝代,故称始皇帝,是为“秦始皇”。

图片
图片
图片

据传,秦始皇除了自创“皇帝”之称外,今天我们常说的“中华”亦出自秦始皇之口。

说起中华,或许很多人会认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种简称,其实“中华”的历史由来已久。

据《辞海》所载:“我国古时多就黄河流域建都,因此称其曰中华。中者,居四方之中也;华者,具有文化之民族,服装华美者也。其后,疆域日广,凡其所属,皆称中华,亦称中国。后来,中华逐渐成为我国的称号。”

其实,“中华”两字早在先秦时期便已出现,在三皇五帝时期,“中”是指中原黄河、洛水所覆盖的区域,因为处于大陆中心,被称为“中”。

而“华”是指华胥,是一位居住在华山之西,今西安蓝田华胥镇的女首领。

《列子·黄帝》曾载,华胥是伏羲和女娲的母亲,也是皇帝与炎帝的直系远祖,可以说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从她这里一脉相承的,因此也被誉为“人祖”。

由此可知,“中”和“华”起初是毫不相干的两个字,一个代表着地域,一个指向了民族起源。

图片

直到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不仅自创“皇帝”称呼,同时也为自己的大一统国家取名“中华”。

中原地区,主要指黄河流域一带,但因为秦国的发源地并不在这个范围内,因此秦始皇从“天下之中”里取一“中”字。

图片

另外,周朝时期,秦国地理位置距离政治中心较为偏远,所以春秋战国时常被人看做蛮狄。

也就是说,当时只有只有地理位置和血脉结合才能被称之为华夏。

而秦始皇一统六国后自然要改变这一说法,经过了春秋战国的纷乱,各国血脉早已交融。

事实上并无华夏、蛮夷之分,因此,便取“华”字,又与“中”相合,称为“中华”,其后历经千年而未改。

图片

而关于中华的来历还有另一种说法, 据说宝鸡有一天台山,山上有一奇峰叫天柱峰,这峰上有一个莲花顶,可以跟随日出日落的光影变化形成各种奇观,因此被誉为“三味生奇花”。

而这“三味生奇花”有一传说,当年天地为了选取人间帝王,对所有的部落首领下达诏令。

如果谁能一夜之间建造一座天梯,并在茫茫大海之中长出石莲,便封谁做人间帝王,统管天下大事。

后来炎帝一夜之间创造了天柱峰和“三味生奇花”的莲花顶,因此称为人间帝王。

之后遍尝百草,因误吃毒草,在莲花峰底不幸身亡。

后人为了纪念炎帝,便以“三味生奇花”为名,将天台山上的莲花顶称之为“中华”(古代“花”和“华”相通)。

炎帝作为华夏民族的始祖之下,他所留下的“中华”也成了中国的代称。

不过这种说法神话色彩较浓,并无太多史料作证。

图片

西汉时期,汉朝盛行天人合一的理念,因此将“中华”与天象结合。《天文经星·中宫》记曾载:“第二星曰次相,其北,中华东门也。”

唐朝时期,“中华”一词正式出现在了国家法律文书之中,《唐律疏议》中记载“中华者,中国也。

图片

元末明初,朱元璋北伐时发布《喻中原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立纪陈纲,救济斯民。”

此时的“中华”是相对于“塞外”而言,即指中原各族人民,也为华夏大地。

1902年,梁启超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从此中国56个民族统称“中华”,同舟共济,砥砺前行。

图片
图片
图片

时至今日,“中华”一词早已熔铸于华夏儿女的血脉之中。

它是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传承,亦是今时中华复兴之自豪。

生于华夏,长与中华,我们是炎黄子孙,是中国儿女。

我们深爱着这片以先辈血泪重新熔铸的祖国大地,并为光明的未来不懈奋斗着。

此生无悔入中华,来世还做华夏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