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我在广东写故事”(ilove-style)原创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作者:广仔 01 身边总有这样的声音经常在提醒我们——到了这个年龄,你该干嘛干嘛了! 我们大部分的焦虑,也是源于此。 为什么呢? 因为每个年龄段,都有一堆任务清单排着队等着我们去完成。 可现实往往是,自己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或者财力去做这些事。 而当身边有不少人已经完成了这些任务清单的时候, 就会给我们一种巨大的心理压力:样样落后于人,处处不如他人。 例如,“24岁了,你该谈恋爱结婚了”、“26岁了,该入手人生第一辆B级车了”、“28岁了,你该买房了”、“30岁,你该生二胎了”……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到了什么年龄就该做什么事了。简而言之,就是“打卡式人生”。 当然,如果这些事都是你本来就想去做、喜欢做的,那还好,苦点累点无所谓。最煎熬的就是很多事情并不是你的人生计划清单中的,你却迫于压力不得不违心去做。 02 我发现我们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卡着时间点来过日子的喜好, 对年龄段非常的执着,非常的看重。一旦人生没有按照预期的进行,就觉得要出现大问题了。 在古代,女孩子过了十八岁还没嫁出去的话,就会被认为是不孝,是件丢人的事情。 到了现代,像这种卡点人生观念依然很严重。我一个朋友的姐姐三十多岁还没结婚,据说,近几年他们父母都不让她过年过节回家,嫌丢人。 又以我们家为例, 女儿半岁的时候,我妈就经常唠叨,“人家小孩半岁都应该能爬了,你怎么还不会爬”; 一岁的时候,我妈又经常唠叨,“人家小孩一岁都会走路了,你怎么还不会走路”; 两岁的时候,人家小孩都能正常说话了,你连三个字都说不通顺…… 有时我会忍不住反呛一句,人家五六十岁都开始拿终身成就奖了,你拿了吗? 我们都知道人生短暂,所以希望把有限的人生过得更丰满、更充实,于是尽可能地卡着时间点来罗列人生任务清单。 所有我们一出生就盼着长大,然后我们要读书学习、毕业工作挣钱、然后结婚生娃…… 但是这些人生清单当中,只有少数事情是法律规定要有序的按年龄进行,且是必要的。 例如,在国内,法律规定:年满六周岁的适龄儿童要接受义务教育;年满十八周岁的男性按要求进行兵役登记…… 除此之外,其余大多数事情是可以挑选来做的,还可以是无序进行的。 怎么说呢? 你可以25岁结婚,也可以52岁结婚,还可以一辈子都不结婚; 你可以23岁毕业出来工作,35岁再回来考个硕士、博士学位; 你还可以每隔两三年就换一座城市生活,可以攒一笔钱来一次长途旅行回来再工作…… 03 “打卡式人生”,与之相反的就是“无序式人生”。 就是你的人生清单任务,由你个人自己来决定是否要去执行,以及什么时候去执行。 如果两种人生让你选,你会选择哪一种? 我会选择“无序式人生”。 因为,如果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是肩负着同一个人生使命,然后按照统一的人生流程表进行逐一打卡,那得会是一个多么无聊、多么无趣的世界啊! 现实就是,这个世界上也不存在一种标准完美的人生道路模式。面对人生,每个人都是外行。 我们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有各自的使命和方向。 条条大路通罗马,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罗马,有的人计划等老了再去罗马,还有的人压根就不想去罗马。 说到无序的人生,我就想到了粤语歌天后陈慧娴。1984年,19岁的她以一首《逝去的诺言》出道并走红,被评价很有潜力的新人歌手,随后签约宝丽金,发行多张专辑和歌曲,凭借独特的音色和唱功多次获奖,受到歌迷的疯狂追捧。 1989年,她更是以一曲《千千阙歌》获得年度无线电视十大劲歌金曲奖、第十二届香港电台十大中文金曲奖。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她会继续在歌坛高位前进的时候,她突然宣布告别歌坛,前往美国留学。1995年复出唱歌,此后又数次退隐、复出。 如今五十多岁的陈慧娴仍是单身,很多人感慨她的感情之路不顺,孤身一人很可怜;有很多人就觉得她数次退隐和复出,错过了最佳的事业发展时机。 那么,她的人生算是失败的吗?不见得,她的事业高度是我们普通人奋斗一辈子都达不到水平。没有结婚,她是不是很可怜?她自己可能不这么认为,毕竟,很多明星到老也没结婚啊。 她依然在按自己的意愿谱写自己的人生答卷,只是我们习惯了以世俗的标准来衡量她的人生。 摆脱“打卡式人生”的束缚,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不再用它作为标准来衡量他人的人生成败得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