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洪侠|抄书花絮:慌什么,要气定神闲!

 胡洪侠 2021-12-17
董桥抄张爱玲《金锁记》

1

时间本来已经够碎了:再大块的光阴,经互联网一筛,马上就碎了一地。开了“夜书房”公号后,时间忽然又像书桌上不慎滚下地去的花瓶,不仅碎,还扎手扎脚。每晚十点至十二点,我得自我管束、遵守写作纪律,“有事儿没事儿,每天千字儿”。凌晨零点逼近时,若文章没结尾而截稿时间将至,尤其手忙脚乱,起标题,写摘要,配插图,标原创,选话题,多少事,从来急,眼看只剩几秒了,文字顾不得再看一遍,点击“发送”按钮……唉!如此慌慌张张,哪有半点儿从容写作的乐趣?可是,我喜欢!天天如此我已经写了五百多天了。我觉得乐趣无穷。

乐趣之一,是上传之后再去改错,在20字限制下,可改出生花妙笔。之二,则是读者们纷纷纠错指谬,素不相识的,就直接在留言区“斧正”,老朋友呢,则怕我面子上过不去,往往截个图,标出错别字,私信发给我。

昨天晚上我照例慌慌张张把《抄书接龙变成了才艺大会》在零点前十秒内发出,然后兢兢业业改错别字。用完了限额,我志得意满,确认自己表现完美。

谁知早晨睁眼刷手机,发现有朋友纠错,说我昨晚的公号文章引文时张冠李戴了。我一看,确实如此。于是在留言区发更正文字如下:

经有不为斋纠错,才发现昨夜公号文中有段话张冠李戴了。那段话原是这么说的:

“第一个做出抄书选择的有不读斋,也还在那个虚构场景里流连沉思,继而感叹道:“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家都抄了,書沒收了,還能讓諸公抄書?由來同一夢,都雲作者癡。”实则,这段话是@Tsai先生说的。特此订正。有不为斋主人说的是:“24小时只能抄写一个小中篇小说。我会选抄《阿Q正传》,这一篇我每次都能读出一点新的发现。”

这下总行了吧,态度诚恳,反应迅速,认错及时,行动果断!哈哈,完美!

那位朋友随即又回一条评论。我以为表扬我呢——不客气不客气,知错必改嘛,有什么好夸奖的!哈哈,完美!

结果那朋友说,你又错了——

有不读斋主人再纠错:@胡洪侠 有不讀斋非有不为斋。有不为斋是林语堂家。为大侠再纠错。

这……这还错到林语堂家去了。我只好强作欢颜,自嘲了之——

@有不讀齋 抱歉抱歉😄😄😄😄一次纠错是对话,二次纠错是佳话[捂脸][捂脸][捂脸]

从碎片时间到碎片写作,连出错、改错都碎片化了,真是岂有此理。看来我得反省反省,调整节奏,把写作变成碎片时间的粘合剂,而不是细心耐心的粉碎机。

2

我最近在“夜书房”微信圈发起了一个“抄书”问卷,原意是想整理出一份今人最喜欢抄的书之书单。不想绿茶带头真抄,大家也就摩拳擦掌抄将起来。其中一位叫“阿哥”的,抄了他最喜欢的董桥散文《清白家风》。我觉得好玩儿,就把阿哥的墨迹传给董先生看,顺便也感叹了一句“现在还能抄书的年轻人不多了”云云。董先生很快回复说:“謝謝洪俠,太難得了,替我問阿哥好。”

董先生爱护年轻人,没评论阿哥的字写得如何,而一个叫“阿磊”的朋友,却给了阿哥抄书墨迹一个大大的好评。他说:

“一路看下来,最喜欢的还是阿哥抄的董桥的《清白家风》,通篇字写得天真朴拙,气定神闲,八行书的老式信笺又增一分形式美,仿佛回到了那个古典书写传统的时代。论书法技巧当然远不及另外几位先生,但在心性和气韵上却是突出的。抄书现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只能说是一种情怀,得趣味即可,太在意法书的工拙,似不可取。个人觉得,离开了整体的实用性书写环境、语境和社会背景,古典书法的时代其实已经过去了……”

眼光独到,见解不凡,话也说得好。五味子、淘米他们读了,也该频频点头。

说起“气定神闲”,这真是不论抄书还是写文章都必须具备的修养功夫。只这一点,我就大大不如了。如今著书练字当得起“气定神闲”四字的人中,董先生会排得很靠前,上海陆灏离董先生不远。我在《松荫里:文学的记忆》中找到几幅他二位抄书墨迹的图片,各位不妨欣赏欣赏。

董桥先生抄白居易《长恨歌》。

上海陆灏抄王安忆《长恨歌》。

3

其实,所有关于抄书的答案中,最让我有惊心动魄之感的,是下面一句:

“我抄中国读者理想藏书。还得从头再来[偷笑]”

给出此答案的,名叫阿sir。我不知他是何方朋友,也不知他年龄几何。我翻来覆去读着这句话,内心大为震动与感动。

在一个人即将告别他所有藏书之际,他没有选择一本自己最心爱的书,按规定时间抄录下来;他选择的是一本书目。

他选择的是未来,是信心,是群籍重聚,是从头再来。他等于选择了一张地图,只要有机会,他会按图索骥,重新找回失去的世界。

在这样的心智或心志面前,禁书、焚书、抄家之类都是没有作用的。

这才是一颗读书种子该有的风范!这就是爱书人、读书人该有的气定神闲!

4

阿sir的回答,让我想起近三十年前我做过的一个梦:某日回家,发现家里的书都给运走了,一本也没有了。我对自己说:要以黄裳先生为榜样,你抄你的家,我买我的书……

一想到如今我还不如几十年前梦中的自己更气定神闲些,不由我不悄然长叹!

哎呀!不得了,快零点了,赶快起标题、写摘要、配插图、标原创,多少事,从来急,眼看时间不多了……

⭕️⭕️⭕️⭕️⭕️⭕️

【万卷归巢录】026

搜藏殷海光先生的书,始于1980年代读了他的《中国文化的展望》。这会儿要找此书出来,却遍寻不得,其他版本版本的“展望”倒不少。后来我刻意找过他译的哈耶克《到奴役之路》,所获也不多,三、四种而已。最遗憾的是前些年在台北参观殷海光故居,只挑了几种“殷海光全集”中的书,而未能一网打尽。总想着以后还有机会,谁知道许多机会稍纵即逝,不知何时再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